淺談技術管理之個體能力建設


最近在學習劉建國老師的技術管理36講,被對方的管理思想所折服,寫這篇讀后感是為了向劉老師致敬。同時,這篇文章站在巨人的肩上稍微往前推進一小步,導入我的齒輪模型。我覺得用咬合的齒輪來打比方有以下幾個考量。第一是形象貼切好記;第二是齒輪有個體,有群體,有整體這三個視角;第三是齒輪相互咬合最終的目標是要保證機器的高效運轉,形成戰斗力;第四,齒輪有強弱、快慢,有分工、協作,有大小梯度、潤滑油等和團隊管理非常相似的因素。

概述

  技術管理有個三明治模型,如下圖所示:

  全部包括5大點13小點,這里只是幫你做一個知識體系導航,不展開細述,因為不是本篇的重點。

  回到技術團隊管理這個主題,應該如何建立科學的認知體系?這里參照前輩的觀點:從一個目標,三個視角,六個維度展開個人的解讀,為了更加直觀,這里整理了一個透視圖,如下圖所示。

  其中協作、意願、文化個人覺得屬於相對比較困難的維度。

  如果說軟件工程管理是為了質量,那么團隊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戰斗力,那么戰斗力產生的結果是什么呢?借用嚴介和的話來總結就是:“用最短的時間【快】,最優的質量【好】,盡善盡美的施工來交付產品”。其中,“好”解決的是質量,“快”解決的是效率,又好又快就是保時保質,二則相互矛盾又相輔相成。

目標解讀

  一圖勝千言,如上圖所示,開發團隊建設的目標是團隊內各個成員齒輪相互配合,驅動引擎高效運轉,最后形成戰斗力

  現實中的團隊成員要達到理想的自動化,難度可想而知。因為不是所有的個體都是滿負荷運轉的。

  • 有可能中間某個體干的不爽了,轉動的意願不那么強烈,10分的活只干到6分。
  • 有可能個體很強,但是群體協作,總是卡殼、延遲、不順暢,最差的情況是齒輪之間互相打架,產品經理和開發人員互相爭吵。
  • 還有可能是整體一盤散沙,沒有方向感,沒有內在共識,上下脫節,更不要談文化和使命。

  計划會變,但是團隊戰斗力的目標應該是不會變的,可能在過程中會暫時忘卻,但是時常自檢,定時宣導,發現問題,及時改進,養成習慣,形成共識,變成文化、大概就不會偏離方向。

個體視角

2.1能力維度

  現在正式進入本篇的重點,個體能力的建設,我們知道齒輪有大的、小的,有鐵的、不銹鋼的,成員個體和單個齒輪很類似。

  就個體能力而言應該如何去定義、激發、提升?以下從三個維度來展開討論,如下導圖所示:

 

2.1.1定義能力

能力視圖

  要提升員工能力之前,首先要明確能力到底包含哪些內容。下圖展示的是開發人員的能力視圖

 

  專業能力是基礎,對應面試中的考核清單,體現在工作中就是個體能力是否能勝任工作。

  通用能力比較模糊,對應到非技術層面,包括溝通交流、團隊協作、快速學習、發展潛力。

  人格力量表現在情商、逆商、品德意志、人格魅力等方面,有點務虛和技術關系不是很大,屬於抽象層面的,關鍵時刻還是很重要。

能力等級

  不同的崗位,前端、后台、APP、大數據、DBA都有能力等級,如下圖所示: 

  給部分個體划分等級主要還是從技能角度,和人品無關。這里參考阿里內部的常見級別划分:

   阿里的技能崗分為10級,其中P6、P7、P8需求量最大,也是阿里占比最大的級別。一般的中小型公司雖然也有對應的級別划分,但是整體的能力相對會降低一些。

  阿里的級別對應的薪資:

 ③能力清單

  這里列舉前端高級崗位的能力清單作為案例,純屬范本,並不通用。

  以上通過更加具體的技術細節來定義個體能力,這份清單既是面試的考核點,也可以是個體成長的技術導航圖。這里多扯一點。有了能力和技術等級,加上考核清單,那么對於后續部門要做績效考核,晉升加薪就相對比較容易了,當然具體的晉升考核會更加詳細和嚴格。如果前期沒有明確的能力定義,晉升和加薪就無從談起。

2.1.2激發動力

  劉建國老師在他的文章里寫了一段話很精辟:"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情況,對於提升員工個人能力來說,最關鍵的往往不是學習的方法,而是學習的意願。對於很多團隊來說,並不缺少學習的機制,而是沒有能夠有效激發員工的學習動力。主動學習的員工總會是少數派,不只是公司的員工如此,社會生活中的人們亦是如此,所以有人說,“學習是反人性的事情!",那么具體該如何去激發動力呢?劉老師從推、拉、放手三個維度來展開:

助推-PUSH

  推是給壓力,推着個體齒輪轉動,比如:

  • 提出明確要求:布置一個開發任務,規定每個人必須分解開發思路然后再做開發;制定的周計划必須進行進度跟蹤和打燈
  • 設置學習機也就是強制要求遵守學習規則,並完成學習任務。
  • 團隊氛圍建設:建立團隊整體學習成長氛圍,給不學習的成員帶來壓力。
  • 懲罰:包括從績效等級、晉升機會、調薪幅度等等。

拉取-PULL

  拉是給方向,引導齒輪轉動,比如:

  • 樹立榜樣:把願意學習和成長快速的人物設為標桿,給以獎勵
  • 配備導師:通過傳幫帶來更快提升新人技能
  • 給定地圖:為團隊制定技能全景圖,並標注各自目前位置和前進方向

放手-LET GO

  放手是給自由空間,自主發展

  • 給予自主思考、獨立決策的空間
  • 給予耐心和信心,允許犯錯和走彎路
  • 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勇挑重擔

  以上這三個方法有一定的實用性,但不一定適用所有的團隊,而且真做起來個別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比如績效考核、晉升方式和調薪機制;比如團隊學習機制建立,如果帶頭人員自己不愛學習,后面省略一萬字…

  另外特級教師魏書生老師提到的興趣動力、意志動力、理想動力三個角度我覺得也值得往深處去專研和探究。

2.1.3制定方法

  有了清晰的能力界定和分級,意願和動力也有了,接下來就是制定方法、落地開花、循環迭代、嚴格監督、建立本能的過程。有關如何提升學習方法,可以參看我寫的另外一篇博文學習金字塔模型,里面部分討論了技術學習的路徑和ARTS技巧。

 

  另外劉建國老師提到的7-2-1法則也是很棒的一種方法。即:10% 靠聽課和看書自學,20% 靠相互交流和討論,70%靠工作實踐。

  這個法則給我們的困難是逐級遞增的。持續聽課和看書並不難,偶爾的交流討論實戰也不難,難的是持續連個字,通過持續才能變成好習慣,變成血液里的本能。

  假設持續的問題有了保障,接下來就是設置具體的方法了:

  以上的方法具體實施起來還要進一步細化,涉及到的面也非常多,比如技術分享這檔事,大家應該都有體會,大部分的主管主觀意願都是好的,但是實際上執行起來都是會跑偏或效果不佳。

2.1.4總結

 

  如上圖所示,圍繞提升個體能力,需要先定義能力,激發動力,提供方法。好比開車,先要明確開車需要掌握的能力有哪些,比如踩離合、掌握方向盤、倒車入庫等,接下來就是激發學員開車的興趣或者動力,后面再教給成員開車方法,整個流程就非常順暢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