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as_1_Keras_Model簡介


1. keras模型官方實現的Model

  1. 在 Keras 中有兩類主要的模型:Sequential 順序模型使用函數式 API 的 Model 類模型

  2. 兩類模型的方法和屬性大致相同:

    • model.layers 是包含模型網絡層的展平列表。

    • model.inputs 是模型輸入張量的列表。

    • model.outputs 是模型輸出張量的列表。

    • model.summary() 打印出模型概述信息。 它是 utils.print_summary 的簡捷調用。

    • model.get_config() 返回包含模型配置信息的字典。通過以下代碼,就可以根據這些配置信息重新實例化模型:

      config = model.get_config()
      model = Model.from_config(config)
      # 或者,對於 Sequential:
      model = Sequential.from_config(config
      
  3. 模型保存與恢復

    • 模型的權重

      • model.get_weights() 返回模型中所有權重張量的列表,類型為 Numpy 數組。
      • model.set_weights(weights) 從 Numpy 數組中為模型設置權重。列表中的數組必須與 get_weights() 返回的權重具有相同的尺寸。
      • model.save_weights(filepath) 將模型權重存儲為 HDF5 文件。
      • model.load_weights(filepath, by_name=False): 從 HDF5 文件(由 save_weights 創建)中加載權重。默認情況下,模型的結構應該是不變的。 如果想將權重載入不同的模型(部分層相同,比如pre-training, transfer-learnning), 設置 by_name=True 來載入那些名字相同的層的權重。
    • 模型的結構

      • model.to_json() 以 JSON 字符串的形式返回模型的表示。請注意,該表示不包括權重,僅包含結構。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從 JSON 字符串重新實例化同一模型(使用重新初始化的權重):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model_from_json
        
        json_string = model.to_json()
        model = model_from_json(json_string)
        
      • model.to_yaml() 以 YAML 字符串的形式返回模型的表示。請注意,該表示不包括權重,只包含結構。你可以通過以下代碼,從 YAML 字符串中重新實例化相同的模型(使用重新初始化的權重):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model_from_yaml
        
        yaml_string = model.to_yaml()
        model = model_from_yaml(yaml_string)
        
    • 注意:另請參閱如何安裝 HDF5 或 h5py 以保存 Keras 模型,在常見問題中了解如何安裝 h5py 的說明。

2. Model子類

  1. 除了上述Model下面官方的sequential和函數式自定義的Model,還可以實現自定義的Model,比如:通過繼承 Model 類並在 call 方法中實現你自己的前向傳播,以創建你自己的完全定制化的模型

  2. 一個自定義MLP的例子:

    import keras
    
    class SimpleMLP(keras.Model):
    
        def __init__(self, use_bn=False, use_dp=False, num_classes=10):
            super(SimpleMLP, self).__init__(name='mlp') # ???
            self.use_bn = use_bn
            self.use_dp = use_dp
            self.num_classes = num_classes
    
            self.dense1 = keras.layers.Dense(32, activation='relu')
            self.dense2 = keras.layers.Dense(num_classes, activation='softmax')
            if self.use_dp:
                self.dp = keras.layers.Dropout(0.5)
            if self.use_bn:
                self.bn = keras.layers.BatchNormalization(axis=-1)
    
        def call(self, inputs): # 自定義 froward pass
            x = self.dense1(inputs)
            if self.use_dp:
                x = self.dp(x)
            if self.use_bn:
                x = self.bn(x)
            return self.dense2(x)
    
    model = SimpleMLP()
    model.compile(...)
    model.fit(...)
    
    • 網絡層定義在 __init__(self, ...) 中,前向傳播在 call(self, inputs) 中指定。在 call 中,你可以指定自定義的損失函數,通過調用 self.add_loss(loss_tensor) (就像你在自定義層中一樣)。
    • 在子類模型中,模型的拓撲結構是由 Python 代碼定義的(而不是網絡層的靜態圖)。這意味着該模型的拓撲結構不能被檢查或序列化。因此,以下方法和屬性不適用於子類模型:
      • model.inputsmodel.outputs
      • model.to_yaml()model.to_json()
      • model.get_config()model.save()
    • 關鍵點:為每個任務使用正確的 API。Model 子類化 API 可以為實現復雜模型提供更大的靈活性,但它需要付出代價(比如缺失的特性):它更冗長,更復雜,並且有更多的用戶錯誤機會。如果可能的話,盡可能使用函數式 API,這對用戶更友好。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