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路由技術


OSPFV3

一、OSPFv3概述:協議號89

1、概念:

OSPFv3是ospf(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版本3的簡稱,主要提供對IPV6的支持,遵循的標准為RFC2740(OSPF for IPv6),主要作用於IPV6路由功能,是IPv6網路中路由技術的主流協議。

 

2、OSPFv3和OSPFv2相同點:

  • Router ID,Area ID仍然是32位
  • 相同類型的報文:Hello報文,DD(數據庫描述)報文,LSR(鏈路狀態請求)報文,LSU(鏈路狀態更新)報文和LSAck(鏈路狀態確認)報文。
  • 相同的鄰居發現機制和領接形成機制
  • 相同的LSA擴散機制和老化機制
  • 路由計算方法

3、OSPFv3和OSPFv2的不同主要有:

  • OSPFv3是基於鏈路運行,OSPFv2是基於網段運行
  • 使用鏈路本地地址
  • 認證變化
  • stub區域的支持
  • 報文的不同
  • Option字段不同
  • LSA的異同
  • OSPFv3在同一條鏈路上可以運行多個實例
  • ospfV3是通過Router ID來標識領接的鄰居。OSPFv2則是通過IP地址來標識領接的鄰居

          (1).基於 鏈路的運行:OSPFv3不受網段限制,所以兩個具有不同IPV6前綴的節點可以在同一條鏈路上建立鄰居關系。

                    OSPFv2是基於網絡運行的,兩個路由器要形成鄰居關系必須在同一網段

                    OSPFv3的實現是基於鏈路,一個鏈路可以划分為多個子網,節點即使不在同一個子網內,只要在同一鏈路上就可以直接通話

          (2). 使用鏈路本地地址:OSPFv3的路由器使用鏈路本地地址作為發送報文的源地址。一個路由器可以學習到這個鏈路上所有其他路由器的鏈路本地地址,並使用鏈路本地地址作為下一跳轉發報文。在虛鏈路上,必須使用全球范圍地址或者站點本地地址作為OSPFv3協議報文的源地址。鏈路本地只在本鏈路上具有意義,只能在本鏈路上泛洪,因此鏈路本地地址只能出現在Link LSA中。

          (3).鏈路支持多實例復用:

      

      OSPFv3使用“Instance ID”標識不同實例,路由器子啊報文接收時對該字段進行判斷,實例號和接口相匹配時報文才會處理,否則丟棄。

                (4).通過Router ID唯一標識鄰居:

                         在ospfv2中,當網絡類型為點到點或虛連接與鄰居相連時,通過Router id來標識鄰居路由器,當網絡類型為廣播或NBMA時,通過鄰居接口的IP地址來標識鄰居路由器。

                         在OSPFv3中,無論是什么網絡類型,都通過router-id來唯一標識鄰居。

                (5)認證的變化:

                         OSPFv3協議自身不在提供認證功能,而是通過使用IPV6提供的安全機制來保證自身報文的 合法性,所以,OSPFv2報文中的認證字段,在OSPFv3報文頭中取消。

4.OSPFv3的協議報文:

和OSPFv2一樣,OSPFv3也有五種報文,分別是 Hello、DD、LSR、LSU和LSAck報文。

 

這五種報文有相同的 報文頭,但是它是OSPFv2的報文頭有一些區別,其長度只有16字節,且沒有認證字段。另外就是多了一個Instance ID字段,用來支持在同一條鏈路上運行多個實例。

    

  • Version:ospf版本號。對於ospfv3,來說值為3.
  • Type:OSPF報文的類型。其值1到5,分別對應Hello、DD、LSR、LSU、LSAck報文。
  • Packet Lengeh:OSPF報文的總長度,包括報文 頭在內,單位為字節
  • Instance ID:同一條鏈路上的實例標識
  • 0:保留位,必須為0.

 

5.OSPFv3的LSA類型:

LSA(鏈路狀態通告)是OSPFV3協議計算和維護路由信息的主要來源。在RFC2740中定義了七類LSA,描述如下:

  • 路由器LSA(Router-LSA):描述在特定區域內的路由器接口的鏈路狀態及鏈路開銷。該類型LSA僅在接口所在的區域內傳播。該類型LSA還指示出產生該類型LSA的路由器是否是一台ABR或ASBR,以及路由器是否是虛鏈路的一端。類型1LSA也被用來通告端(stub)網絡。

 

  • 網絡LSA(Network-LSA):由DR產生,用來描述DR所代表的網絡的鏈路狀態信息和鏈路開銷信息。該LSA是BMA網絡上的所有鏈路信息和鏈路開銷信息的集合信息。

 

  • 區域間前綴LSA(Inter-Area-Prefix-LSA):這種類型LSA在OSPFv2中叫做‘概括的網絡鏈路狀態條目(summary net link states)’。該類型LSA由ABR產生,用來把一個區域內的路由信息通告到另外一個區域。這種類型的LSA既可以描述一條具體的路由信息,也可以描述總結的路由信息。在OSPFv3中,地址是用前綴和前綴長度表達的,而不再使用地址和掩碼的表達形式。缺省路由的前綴長度用0代表。

 

  • 區域間路由器LSA(Inter-Area--Router-LSA):由ASBR產生,用以通告ASBR的位置。試圖把數據送達外網的路由器使用該LSA確定通往下一跳的最佳路徑。

 

  • 自治系統外LSA(AS-External-LSA):用來攜帶自治系統外路由信息的LSA。例如,把其它AS的路由再發布到OSPF中的路由信息。在該類型的LSA中,地址用前綴和前綴長度表達,缺省路由的前綴長度用0表達。

 

  • 類型7 LSA(Type-7 LSA):由NSSA中的ASBR產生,只在NSSA中傳播。在ABR上它被轉換成類型5並且被擴散到骨干區域。

 

  • 鏈路LSA(Link-LSA):該類型LSA僅在本鏈路上傳播,具有以下3種目的:向本鏈路上的其它路由器提供路由器的本鏈路地址;向本鏈路上的其它路由器通告IPv6地址前綴,使其與本鏈路相關聯;允許路由器在該類型LSA中插入一些選項比特,與為本鏈路產生的網絡LSA相關聯。

 

  • 區域內前綴LSA(Intra-Area-Prefix-LSA):該類型LSA在本區域內傳播,具有以下兩種功能之一:通過參考網絡LSA把IPv6地址前綴與轉遞網絡(transit network)相關聯;或者通過參考路由器LSA把IPv6地址前綴與路由器相關聯。一台路由器可以為給定的區域產生多個該類型的LSA,這些LSA使用鏈路狀態ID字段(Link State ID)區分。DR為它所代表的鏈路產生一個或多個該類型的LSA,向整個區域內通告該鏈路的地址前綴。

6、ospfv3配置:

    

[RT1]ospfv3 1                             //進入ospfv3視圖

 

[RT1-ospfv3-1]router-id 1.1.1.1   //配置視圖路由器的ID

  • 與OSPFV2不同,OSPFV3的Router ID必須手工配置,如果沒有配置ospfv3將無法運行
  • 配置router ID時,必須保證自治系統中任意兩台路由器的Router id都不相同。 如果在同一台路由器上運行了多個OSPFv3進程,必須為不同的進程設置不同的Router ID

[RT1-GigabitEthernet0/0] ospfv3 1 area 0.0.0.1      //指定的網絡接口上使能OSPFv3

 

在配置接口鏈路本地地址時,在同一條本地鏈路上,兩邊地址不能一樣。路由器之間只需要配置鏈路本地地址就可以建立鄰居關系。

 

RIPng

一、概念

  • RIPng(下一代rip協議):是針對IPV6的RIP協議。
  • 與RIPV2一樣是基於D-V(距離矢量)算法的路由協議,具有距離矢量路由協議的所有特點

 

RIPNG的特點:

  • UDP端口號,使用UDP的521端口發送和接收路由信息
  • 組播地址,使用FF02::9作為鏈路本地范圍內的RIPng路由器組播地址
  • 前綴長度。目的地址使用128比特的前綴長度
  • 下一跳地址:使用128比特的IPV6地址
  • 源地址:使用鏈路本地地址fe80::/10作為源地址發送RIPng路由信息更新報文
  • RIPng工作機制與RIPv2基本相同。。

 

 

實驗:

 

[RT1]ripng 1            //開啟ripng進程

 

[RT1-GigabitEthernet0/0]ripng 1 enable          //是RIPNG進程在接口上收發RIPng路由。

  • 如果接口沒有使能RIPng進程,既不發送也不接受RIPng路由

 

 

 

ISIS For IPv6

一、概述:

  • 隨着IPv6網絡的建設,同樣需要動態路由協議為IPv6報文的轉發提供准確有效的路由信息。IS-IS路由協議結合自身具有良好的擴展性的特點,實現了對IPv6網絡層協議的支持,可以發現和生成IPv6路由。支持IPv6協議的IS-IS路由協議又稱為IS-ISv6動態路由協議。

 

  • IS-ISV6新增CLV
    • IETF( 國際互聯網工程任務組)中規定了IS-IS為支持IPv6所新增的內容,主要是新增兩個CLV,以及在支持協議CLV中的NLPID字段將有一個值為0x81標識其支持IS-ISv6功能

 

  • IPv6可達性CLV:IS-ISv6中IPv6可達性CLV對應於IS-IS中普通可達性TLV和擴展可達性TLV

      

       Code:取值為236,表示該CLV是IPV6可達性CLV。

               Length:CLV長度。

               Metric:度量值,使用擴展的Metric值

               U:up/down狀態標志位,用來防止路由環路

               X:外部路由引入標識,取值1表示該路由是從其他協議引入的

               S:當CLV中不攜帶Sub-CLV時,S位置“0”,否則置“1”,表示IPv6前綴后面跟隨Sub-CLV信息。

               Reserve:保留位。

               Prefix Length:該路由器可以到達的IPv6路由前綴長度。

               Prefix:該路由器可以到達的IPv6路由前綴

               Sub-CLV/Sub-CLV Length:Sub-CLV字段以及Sub-CLV字段長度,該選項用於以后擴展用。

 

  • IPv6接口地址CLV:IPv6接口地址CLV對應於IS-IS中IPV4接口地址CLV:

      

    Code:取值232,表示該CLV類型是Ipv6接口地址CLV。

    Length:CLV長度

    Interface Address:使能IS-ISV6功能的接口IPv6地址,Hello報文中接口IPv6地址CLV中填入的是使能了IS-ISv6功能接口的IPv6鏈路本地地址,LSP報文中填入的是使能了IS-ISv6功能的非IPV6鏈路本地地址,即接口的IPv6全球單播地址。

    *:表示該項可選。

 

  • 支持協議CLV:用來指定報文的始發路由器所支持的協議,對於每一種支持的協議,CLV中的NLPID都會有一個相應的NLPID值。當路由器支持IS-ISv6功能時,該CLV中的NLPID將有一個值為0x81。

        

IS-ISv6領接關系:

  • IS-IS使用Hello報文來發現同一條鏈路上的鄰居路由器並建立鄰接關系,當鄰 接關系建立完成后,將繼續周期性的發送Hello報文來維持鄰接關系。為了支持IPv6路由,建立IPv6鄰接關系,IS-ISv6對Hello報文進行了補充:
    • 在支持協議CLV中增加一個8bit的NLPID,取值為0x81,表示當前路由器支持IS-ISv6功能。
    • 在Hello報文中添加使能IS-ISv6功能的接口IPv6地址的CLV,Interface Address字段填入使能了IS-ISv6功能接口的IPv6鏈路本地地址。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