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結果分析(圖形報表和聚合報告)


采用Jmeter測試工具對web系統作的負載測試,得出的響應報表,數據比較難懂,現作一具體說明。
以下是在一次具體負載測試中得出的具體數值,測試線程設置情況為:線程數:200,等待時間(ramp-up):0秒,循環次數為永遠,另:
線程組——這些元件用於指定運行的線程數和等候周期。每個線程模擬一個用戶,而等候周期用於指定創建全部線程的時間。例如,線程數為5,等候時間為10秒,則創建每個線程之間的時間間隔為2秒。循環數定義了線程的運行時間。使用調度器,還可以設置運行的起始時間。 
取樣器——對於服務器HTTP、FTP或LDAP請求,這些元件是可配置請求。該教程僅側重於Web Services請求。 
監聽器——這些元件用於請求數據的后期處理。例如,可以將數據保存到文件或用圖表來說明結果。此時JMeter圖表並沒有提供許多配置選項;然而它是可擴展的,它始終可以添加額外的可視化效果或數據處理模塊。
得出的圖形報表和聚合報告如下所示:

一、圖形報表

 

 

圖表底部參數的含義如下:
樣本數目是總共發送到服務器的請求數。
最新樣本是代表時間的數字,是服務器響應最后一個請求的時間。
吞吐量是服務器每分鍾處理的請求數。 
平均值是總運行時間除以發送到服務器的請求數。 
中間值是代表時間的數字,有一半的服務器響應時間低於該值而另一半高於該值。 
偏離表示服務器響應時間變化、離散程度測量值的大小,或者,換句話說,就是數據的分布。

二、 聚合報告

 

 

圖表含義說明如下:
Label:說明是請求類型,如Http,FTP等請求。
#Samples:也就是圖形報表中的樣本數目,總共發送到服務器的樣本數目。
Average:也就是圖形報表中的平均值,是總運行時間除以發送到服務器的請求數。
Median:也就是圖形報表中的中間值,是代表時間的數字,有一半的服務器響應時間低於該值而另一半高於該值。
90%line:是指90%請求的響應時間比所得數值還要小。
Min:是代表時間的數字,是服務器響應的最短時間。
Max: 是代表時間的數字,是服務器響應的最長時間。
Error%:請求的錯誤百分比。
Throughput:也就是圖形報表中的吞吐量,這里是服務器每單位時間處理的請求數,注意查看是秒或是分鍾。
KB/sec:是每秒鍾請求的字節數。

三、 使用分析
在測試過程中,平均響應時間是我們性能測試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但是在測試中,特別是在聚合報告中,得出的90%Line,我這里參考《《LoadRunner 沒有告訴你的》之一——描述性統計與性能結果分析》,我認為90%Line等同於該文作者提出的90%響應時間,這個數值對我們性能測試分析也很有參考價值。90%響應時間是說在發送的請求中,90%的用戶響應時間都比得到的數值上要短,同時說明,一個系統在應用時,90%的用戶響應時間都能達到這個數值,那么就為系統性能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