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接口測試-簡單分析結果數、聚合報告以及圖形結果(二)


簡單分析結果數、聚合報告以及圖形結果

結果樹

這里寫圖片描述

  • 取樣器結果:返回值報200,表示執行接口調試成功
  • 請求:發送的數據
  • 響應數據:返回的數據
  • Thread Name:線程組名稱
  • Sample Start: 啟動開始時間
  • Load time:加載時長
  • Latency:等待時長
  • Size in bytes:發送的數據總大小
  • Headers size in bytes:發送數據的其余部分大小
  • Sample Count:發送統計
  • Error Count:交互錯誤統計
  • Response code:返回碼
  • Response message:返回信息
  • Response headers:返回的頭部信息

聚合報告

這里寫圖片描述

  • Label:httpRequest name屬性值。
  • Samples:測試的過程中一共發出了多少個請求即總線程數,(如果模擬10個用戶,每個用戶迭代10次,這里就顯示100),對應圖形報表中的樣本數目。
  • Average:單個Request的平均響應時間,計算方法是總運行時間除以發送到服務器的總請求數,對應圖形報表中的平均值。
  • Median:50%用戶的響應時間。
  • 90%Line:90%用戶的響應時間。
  • Min:服務器響應的最短時間。
  • Max:服務器響應的最長時間。
  • Error%:本次測試中出錯率,請求的數量/請求的總數。
  • Throughput:吞吐量,默認情況下表示每秒完成的請求數。
  • KB/Sec:每秒從服務器接收到的數據量,即每秒鍾請求的字節數,時間單位均為ms。

圖形結果

這里寫圖片描述

    • 樣本數目:總共發送到服務器的請求數。
    • 最新樣本:代表時間的數字,是服務器響應最后一個請求的時間。
    • 吞吐量:服務器每分鍾處理的請求數。
    • 平均值:總運行時間除以發送到服務器的請求數。
    • 中間值:有一半的服務器響應時間低於改值而另一半高於該值。
    • 偏離:表示服務器響應時間變化、離散程度測量值的大小。

      針對這個接口對500,800,1000,1500個線程(即用戶)進行測試,Ramp-up period(inseconds)的值設為0,即同時並發請求,循環1次。
      
      • 1
      • 2

      1 根據聚合報告以及圖形結果各項參數指標分析 
      (1)每間隔一秒鍾並發的線程數越多,接口99%Line參數值先增加后減小,1500個線程時基本達到峰值; 
      (2)每間隔一秒鍾並發的線程數越多,吞吐量先減后增,每秒鍾完成的請求數減幅較大。 
      2 據圖形結果分析 
      (1)隨着發送到服務器的請求數越來越多,偏離數量越來越大,服務器越來越不穩定; 
      (2)發送到服務器的請求數增加,吞吐量(即服務器每分鍾處理的服務器的請求)先減少后增加。 
      總結: 
      一般情況下,當用戶能夠在2秒以內得到響應時,會感覺系統的響應很快;當用戶在2-5秒之間 
      得到響應時,會感覺系統的響應速度還可以;當用戶在5-10秒以內得到響應時,會感覺系統的 
      響應速度很慢,但是還可以接受;而當用戶在超過10秒后仍然無法得到響應時,會感覺系統糟 
      透了,或者認為系統已經失去響應,而選擇離開這個Web站點,或者發起第二次請求。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