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JMeter聚合報告中的各項指標


Label:每個 JMeter 的 element(例如 HTTP Request)都有一個 Name 屬性,這里顯示的就是 Name 屬性的值

#Samples:表示你這次測試中一共發出了多少個請求,如果模擬10個用戶,每個用戶迭代10次,那么這里顯示100

Average:平均響應時間——默認情況下是單個 Request 的平均響應時間,當使用了 Transaction Controller 時,也可以以Transaction 為單位顯示平均響應時間。單位ms

Median:中位數,也就是 50% 用戶的響應時間

90% Line:90% 用戶的響應時間

Min:最小響應時間

Max:最大響應時間

Error%:本次測試中出現錯誤的請求的數量/請求的總數

Throughput:吞吐量——默認情況下表示每秒完成的請求數(Request per Second),當使用了 Transaction Controller 時,也可以表示類似 LoadRunner 的 Transaction per Second 數

KB/Sec:每秒從服務器端接收到的數據量,相當於LoadRunner中的Throughput/Sec

 

 

結論:

1.  90%用戶響應時間在 Jmeter中是可以設置的,你可以改為80%或95%;

設置方法:找到bin目錄下的jmeter.properties文件,修改aggregate_rpt_pct3=99.99,重啟jmeter。

2. 對於這個表,LoadRunner中是沒有直接提供的,你可以把LR中的原始數據導出到Excel中,並使用Excel中的PERCENTILE 函數很簡單的算出不同百分比用戶請求的響應時間分布情況;      

3.從上面的表中來看,對於Home Page來說,平均事務響應時間(MEAN)只同70%用戶響應時間相一致。也就是說假如我們確定Home Page的響應時間應該在5秒內,那么從平均事務響應時間來看是滿足的,但是實際上有10-20%的用戶請求的響應時間是大於這個值的;對於Page 1也是一樣,假如我們確定對於Page 1 的請求應該在3秒內得到響應,雖然平均事務響應時間是滿足要求的,但是實際上有20-30%的用戶請求的響應時間是超過了我們的要求的;

4.  你可以在95 th之后繼續添加96/ 97/ 98/ 99/ 99.9/ 99.99 th,並利用Excel的圖表功能畫一條曲線,來更加清晰表現出系統響應時間的分布情況。這時候你也許會發現,那個最大值的出現幾率只不過是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而且99%的用戶請求的響應時間都是在性能需求所定義的范圍之內的;

5. 果你想使用這種方法來評估系統的性能,一個推薦的做法是盡可能讓你的測試場景運行的時間長一些,因為當你獲得的測試數據越多,這個響應時間的分布曲線就越接近真實情況;

6. 在確定性能需求時,你可以用平均事務響應時間來衡量系統的性能,也可以用90%或95%用戶響應時間來作為度量標准,它們並不沖突。實際上,在定義某些系統的性能需求時,一定范圍內的請求失敗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