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服務能力包括兩個層次,一個是底層paas的能力,PaaS層結局大型架構在分布式、可靠性、可用性、容錯、監控以及運維層面上的通用需求;第二個層次是業務能力,業務能力提供雲化的核心業務支撐能力,這層能力建設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能否真正支持上層業務達到敏捷、穩定、高效。
1.1、淘寶的共享中心概貌
用戶中心
商品中心
商品描述能力:商品的描述數據模型:類目屬性體系、spu、sku等;商品存儲模型:商品數據在數據庫中的存儲結構;對外提供的服務接口:上層業務通過接口操作商品數據。
商品發布能力:open api、瀏覽器、cs方式、app等
商品管理能力:spu數據自建;SPU(Standard Product Unit):標准化產品單元。是商品信息聚合的最小單位,是一組可復用、易檢索的標准化信息的集合,該集合描述了一個產品的特性。通俗點講,屬性值、特性相同的商品就可以稱為一個SPU。SKU=Stock Keeping Unit(庫存量單位)。即庫存進出計量的基本單元,可以是以件,盒,托盤等為單位。
例如:品牌蘋果+型號:5s可以確定一個產品,即SPU 再加上顏色白色,尺碼4.0,即表示一個SKU SPU + 顏色 + 尺碼,就是一個SKU,SKU是從屬於SPU的關系
商品巡檢能力:商品生命周期,亂標商品名稱等
商品數據分析的能力:運營小二日常運營、營銷活動、類目調整,都需要數據支持,商品中心能自動推薦的類目數據並提供調整的決策支持。
商品評價能力:成功交易的訂單,引入商品評價體系,識別正常的評價,提出惡意的差評和好評,建立更公平的商品評價體系。
交易中心
購物車、交易流程、訂單管理、支持、結算、營銷等。
店鋪中心
賣家店鋪管理、店鋪裝修、店鋪生命周期管理、店鋪日常管理等。
1.2、什么是服務中心
1、服務中心一定是不斷發展的
2、服務中心的服務形態多樣性
依賴於接口的服務:可以RPC、也可以基於web API,從整體上看,這里盡量統一會帶來整體結構的簡化。
依賴於工具的服務:定制的配置服務;或者運營管理類工具。
依賴於數據的服務:大數據的分析能力,實時交易型的數據能力一定要通過接口服務對外暴露。
3、一個服務可以進一步划分開
1.3、服務中心的划分原則
共享服務中心的結構目的是通過業務拆分來降低系統的復雜性;通過服務共享來提供可重用性;通過服務化來達到服務支持的敏捷性;通過統一的數據結構來消除數據交互的屏障。
從設計層面看,主要是遵循面向對象的分析和設計的方法,即業務和系統建模遵循面向對象的基本原則。
從運營層面看,服務中心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業務模型,要有數據運營和業務整合的價值。
從工程層面看,共享服務的架構是基於分布式架構,分布式架構解決了一體化架構在大規模應用上的問題,但也引入了分布式事務、問題排查等方面的問題。
服務中心設計的基本原則:
1、高內聚、低耦合原則
高內聚是從服務中心的業務界域來說的,在一個服務中心內的業務應該是相關性很高、依賴性很高的;而服務中心之間應該是業務隔離性比較大的,即追求盡可能的低耦合。
2、數據完整性原則
數據模型統一。
3、業務可運維性原則
服務中心首先是從業務出發。單純的技術層面抽象出來的服務框架一般不作為一個可運營的服務中心。服務中心承載業務邏輯,沉淀業務數據、產生業務價值的業務單元。
業務的運營型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業務本身的活力,當業務處於快速生長期,這時候運營目標是滿足上層的業務需求,屬於沉淀階段;二是指業務內部孕育出來的創新想法。數據模型統一之后,可用很低的成本把大數據技術引入到服務中心的架構中,讓數據來源、數據分析、業務生產可以自然形成閉環。所以能否用大數據能力提升運營水平是服務中心原則之一。
4、漸進性的建設原則
是從降低風險和實施難度這個角度出發,是一種敏捷實戰,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