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能力全面體系化,系統化,數據化提升的過程,這種提升包括了技術能力,業務能力,組織架構合理性等多方面的提升。
而隨着多年來海量高頻業務的發展,技術也在推動着持續進步,並且越來越多的技術方案趨向成熟,類似於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等,所有業務都已上雲,並且在整套分布式架構上,無論是流量控制層,還是微服務治理上,都有了自己成熟的解決方案並對外開源,如今許多開發人員對技術的使用,無非是成為一名API調用師,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免去了底層的很多研發工作。
技術能力相比,項目實施過程中如何分離技術和業務的復雜度,成了技術和業務側都比較麻煩的問題,這個問題會影響業務快速適應和響應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因此,建立企業級可復用的業務模型構建能力,數據智能驅動產品運營能力,以及Devops如何更快速高效的支持應用迭代,都會在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中占據更主要的位置,成為可能制約企業數字發展的瓶頸。
縱觀N多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落地,無非從如下幾個方面:
1、提升技術能力,研發投入,完成集中式架構向分布式架構的轉型
2、解耦應用復雜度,完成微服務架構的轉型
玩過微服務的同學都知道,微服務職責單一,業務比較聚焦,比較適合構建敏捷小而精的團隊進行快速迭代。同時應用包較小,方便部署和彈性拓展,更方便的運維
3、從IT重復建設到中台戰略的過渡,建立企業級可復用的業務模型構建能力
大公司中由於部門眾多,科技子公司的產品常常不能滿足所有業務的需求,迭代更新慢,所以很多非科技的子公司也有自己的科技部門,存在嚴重的IT重復建設,因此通過實施企業中台戰略,通過划分業務邊界構建領域模型,將可復用的業務能力沉淀到中台,實現業務的組合,復用。
4、傳統PC向移動應用轉型
移動應用的出現改變了用戶的消費行為和使用習慣,企業可在指定戰略時,將關鍵資源從傳統PC端逐步轉移到移動端,打造和運營一個用戶體驗良好的移動平台
5、建立與中台適配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提高組織能力
中台建設要與組織架構優化同步進行。企業IT重復建設和業務割裂往往來源於部門的邊界牆,各自形成標准和規范,不利於降低企業成本。而中台的建設可以極大的提高組織的戰斗力,在技術和業務上形成統一的規范和標准,打破組織孤島,需要“一把手”級別的人去推動和努力。
二、什么是中台
中台和我們平時理解的平台是有差異的,中台來源於平台的共享,聯通,融合,統一和創新。區別於共享平台,很多企業的共享平台,也服務了內部很多業務部門,但是更多的是基於業務部門的需求,去做定制化開發,或者為了某個部門的小小需求,揉進了一個99%用戶都不會使用的功能,長此以往,會使整個平台變得十分雞肋和笨重,對於用戶來說,接觸平台的時候冒出來很多他不關心的邊緣功能和名詞,使用起來體驗十分不好,並且學習成本的提高帶來了心累。
目前的一些企業,雖然已經將公共服務能力以HTTP API的友好形式對外提供共享服務,解決IT重復建設的問題,但實際沒有與其他平台實現從前端到后端的業務流程,數據整合,沒有將企業完整的核心業務鏈路作為企業級解決方案考慮,依然存在着組織和平台孤島。
中台是企業級能力復用的平台。
- 中台一般包含業務中台,數據中台,技術中台,AI中台,移動中台
- 中台關注企業級業務和流程整體好用,而不是滿足所有業務部門個性化需求的平台
- 中台共享,聯通,融合,統一和創新所有基礎服務,共同支撐構建其之上的業務
- 要具備對業務的快速響應能力和可拓展能力
三、中台能力框架
中台架構的綜合能力,主要要包括業務建模能力,數據能力,技術能力,組織能力,運營能力以及核心的能力聚合,如圖

業務建模能力:
主要體現為對業務領域模型的構建能力,持續演進能力,形成企業級復用的業務能力,業務中台承載了企業的核心關鍵業務,以電商系統為例,業務中台可以通過領域驅動設計(DDD)方法,划分領域的上下文邊界,構建領域模型,根據模型完成微服務
數據能力:
數據中台和業務中台相輔相成,主要來源於數據趨勢的幾點變化
1、數據中台一般包括數據建模,采集,清洗,加工,治理等,這些技術解決業務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強
2、隨着萬物互聯的趨勢,數據來源變得多元化,從單一的業務數據向復雜的多源數據轉變,從以遵循范式的結構化數據為主,向反范式,結構化與非結構化多種模式混合的方向轉變
3、數據智能應用的廣泛應用,通過AI對數據做分析,幫助提升用戶體驗,營銷的精准程度,從而做出正確的導流方向
數據中台的大部分數據來自於業務中台,經過數據建模,分析和訓練后,將加工后的數據返回業務中台使用,或者直接以API或數據類應用的形式面向前台應用。中台的建設,可以消除不同業務板塊核心業務之間的數據孤島
技術能力:
中台建設的最佳落地實踐是微服務架構,微服務架構方便對業務的拆解和划分界限,有效應對海量業務的拓展,保證系統可用性,因此業務中台還需要依賴於技術中台的底座。
技術中台主要包含微服務框架,構建於框架之上的服務治理,中間件,數據庫和解決多區域,多中心的分布式解決方案能力等。
組織能力:
組織能力本質上是企業內組織,人與中台能力的結合,中台的能力最終都需要落到組織能力上。
運營能力:
運營能力的核心即是Devops能力的建設,Devops的自動化運維程度越高,研發和運維的協作能力,處理問題與故障能力,解決環境與環境直接差異性的能力,全鏈路監控告警的能力,都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聚合能力:
基於職責單一原則,業務中台更多專注於各個領域的業務能力,這時需要一個介於前台和中台之間的能力聚合層,根據前台不同應用功能和流程對業務中台多個領域的能力進行編排,聚合,提供可復用的企業級整體解決方案。
聚合層也以微服務的架構落地,但他不完成具體的業務邏輯,只進行服務編排和聚合。
參考書籍 ——《基於DDD和微服務的中台架構與實現》歐創新、鄧頔
參考書籍 ——《領域驅動設計》Eric Evans
參考書籍 ——《架構真經》Martin L. Abb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