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中柵格數據結構的顯示與計算


在GIS中,根據數據存儲的表現形式不同,通常將空間數據分為矢量數據和柵格數據。最簡單的區別是:當柵格數據放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呈現出我們熟悉的討厭的"馬賽克"。

柵格數據存儲

最簡單的柵格由按行和列組成,其中每個單元格(像元)都代表一個數值,例如溫度、高度、濃度等。引用ESRI官方幫助的一張圖。

柵格有分辨率。如果分辨率為30米,那么代表在現實地理世界中30x30的格網范圍中只存了一個值 。

柵格數據顯示

那么一個點怎么在屏幕上顯示成面呢?所有的軟件都使用重采樣的方式,以ArcMap為例,支持四種重采樣的方法:

最鄰近法:根據地理學第一定律,認為在分辨率范圍內(如30*30),所有點的值都與最近點相同,即與中心點相同。

雙線性:

三次卷積:

眾數:

柵格數據計算

以填挖方為例,我們的目標是"高程=71"的平面,則填方=0,挖方=((72-71)+ (73-71)+ (76-1))*單元格面積,填挖效果如下: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高程=73"的平面,則填方=挖方,填挖效果如下:

所以,無論柵格怎么顯示,它的存儲都是以行列號、點值形式(如下圖左);它的計算都是以存儲值來計算(如下圖右)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