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模擬頻率,模擬角頻率,數字角頻率之間的關系


模擬頻率

模擬頻率$f$表示“單位時間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是描述周期運動頻繁程度的量。計量的單位是“次/秒”,為了紀念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的貢獻,人們把頻率的單位命名為赫茲,簡稱“赫”,單位為 Hz。比如電腦顯示器上面寫的刷新率60Hz,就代表着顯示器每秒刷新60次畫面。

電腦顯示器上的刷新頻率

再比如我們常見的鍾表,秒針每轉一圈需要60s,所以周期$T=60s$,頻率$f=\frac{1}{T}=\frac{1}{60}$. 秒針每轉一圈,所轉過的角度為$2\pi$, 那么在單位時間內轉過的角度為多少呢,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引入角頻率$\omega$這個概念了。

模擬角頻率

角頻率$\omega$同樣是度量旋轉快慢的物理量,含義是每秒轉過多少弧度,單位是弧度每秒 $rad/s$。因為旋轉一周的弧度是$2\pi$, 要在單位時間內轉過$f$圈,需要轉過的角度就是$2\pi\times f$即$$\omega=\frac{2\pi}{T}=2\pi f$$

 再舉一個例子,比如$sin(t)$,它的圖形如下,周期是$2\pi$,

如果我們想在單位時間內完成$f$次周期,即模擬頻率為$f$,則需要在單位時間內轉過的角度為$2\pi\times f$,所以模擬角頻率為 $2\pi f$,以$f=5$為例,其波形如圖

所用代碼為:

t=0:0.01:1;
f=5;
w=2*pi*f;
y=sin(w*t);
plot(t,y);
xlim([0,1])

 

數字角頻率

當我們用ADC采集信息時,是每隔$T_s$產生一次采樣,其中$T_s$是采樣間隔,$T_s=\frac{1}{Fs}$,比如我們用$Fs=50$對上述信號進行采樣,那么兩個相鄰采樣點的角度之差就是數字角頻率$\Omega$。

所用代碼:

t=0:0.001:1;
f=5;
w=2*pi*f;
y=sin(w*t);
plot(t,y);
xlim([0,1])

hold on;
Fs=50;
t_s=0:1/Fs:1;
y_s=sin(w*t_s);
stem(t_s,y_s)

 

我們用離散點來重構一下

t=0:0.001:1;
f=5;
w=2*pi*f;
y=sin(w*t);
plot(t,y);
xlim([0,1])

hold on;
Fs=50;
t_s=0:1/Fs:1;
y_s=sin(w*t_s);
stem(t_s,y_s)

figure();
k=0:(size(t_s,2)-1);
OMEGA=2*pi*f/Fs;
y_k=sin(OMEGA*k);
plot(y_k);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