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期刊


一、計算機科學期刊介紹

(1)Journal of the ACM(JACM)

此刊物為ACM的官方學刊,受到最廣泛的尊敬。但由於該刊宣稱它只刊登那些對計算機科學有長遠影響的論文,因此其不可避免地具有理論歧視(theory bias)。事實上確實如此:盡管JACM征稿范圍包括了計算機的絕大部分領域,然而其刊登的論文大部分都是算法、復雜度、圖論、組合數學等純粹理論的東西,其它領域的論文要想進入則難如登天。

(2)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CACM)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CACM比JACM要像Nature/Science很多。JACM上登的全是長篇大論,滿紙的定義、定理和證明,別說 一般讀者沒法看,就連很相近的領域的專家都未必能看懂。而CACM則是magazine,既登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和綜述,也登各種科普性質的文章和新聞。即便是論文,CACM也要求文章必須通俗易懂,不追求數學上的嚴格證明,而追求易於理解的直覺描述。在十幾二十年前,CACM的文章幾乎都是經典。但最近幾年,由於CACM進一步通俗化,其學術質量稍有下降。

(3)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s

為IEEE在計算機方面最好的刊物。但由於IEEE的特點,其更注重computer engineering而非computer science。換句話說,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s主要登載systems, architecture, hardware等領域的東西,盡管它的范圍已經比大部分刊物要廣泛。

二、國內計算機類學報

(1)綜述

《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三大中文學報

共同點:

①都是EI核心來源期刊;

②中國計算機學會參與主辦會刊;

③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④可接受8000-10000字左右的長文;

⑤稿量大,處理流程大多緩慢,應早投;

(2)《計算機學報》http://cjc.ict.ac.cn/

月刊,中國計算機學會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主辦

投稿方式: 網頁登記然后Email投稿,中英文均可;初審后通知編號,郵寄打印稿二份及投稿聲明等,

審理費:150元。

審稿周期:6個月左右。被拒的或錄用的文章給出的意見都比較中肯,感覺審稿人專業。(感覺被拒的稿件處理快,可接受的稿件審理較慢)

錄用率:不詳。

版面費:不詳。

發表周期:不詳。

(3)《軟件學報》http://www.jos.org.cn

月刊,由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和中國計算機學會聯合主辦,網站功能齊全,投稿處理流程合理。

投稿方式:直接網站在線投稿,中英文均可。初審后通知編號,郵寄審理費。外審通過后再通知其它處理事宜。

審理費:150元

審稿周期:6個月左右。(筆者前后總共投了二篇,第一篇4個月拒了,第2篇8個月給了通知,根據意見逐一修改,且必須給出修改說明,較為嚴謹).

錄用率:不詳

發表周期:錄用后的發表周期較長,需要耐心等待,但專刊較快.

版面費標准:180.00元/面,收費比較厚道。

整個處理流程中,編輯部會及時與作者溝通確認,感覺很受尊重。2007年(以后也會有)該刊組織了很多專刊,投專刊的文章被錄用后發表周期相對短,但錄用率超低(如今年網絡專刊為5%)。專刊反映信息較快,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4)《計算機研究與發展》http://crad.ict.ac.cn/

月刊,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國計算機學會聯合主辦,網站功能較為齊全。

投稿方式:在線投稿或email投稿的同時還要郵寄3份打印稿,投稿聲明等。好像不接受英文稿。

審理費:200元。

審理周期:官方說6個月左右(實際體會,投了一篇稿子,催了三次等了8個月拒了,郁悶。)

錄用率:不詳。

發表周期:不詳。

版面費:260元/頁(不超過7頁),超出的部分,每頁400元。

(5)《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ttp://jcst.ict.ac.cn/

國內最權威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期刊當屬英文期刊JCST(中文名:計算機科學技術學報,雙月刊,國內外同行評審,中國計算機學會和中科院計算所主辦),SCI和EI雙收錄.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JCST)是中國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唯一個英文學術性期刊。 JCST為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刊, 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承辦。JCST由數十位國際計算機界的著名專家和學者聯袂編審,把握世界計算機科學技術最新發展趨勢。目前,JCST正在穩步地發展,其影響不斷擴大,知名度日益提高。JCST薈萃了國內外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中有指導性和開拓性的學術論著,其中 部分文章邀請了著名計算機領域的專家撰寫。其內容包括: 計算機科學理論,形式化方法,信息安全,算法與計算復雜性,計算機體系結構與高性能計算,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 VLSI設計與測試,軟件工程,計算機網絡與Internet,分布式計算與網格計算,自然語言處理,生物信息學,計算機圖形學與人機交互,人工智能等。

三、如何在SCI檢索雜志上發表論文

1、引 言

SCI –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科學索引指數是美國Thompson公司推出的一種為科學工作者論文檢索服務的論文引用指標。其實發表SCI論文和發表其它國際論文並沒有什么不同。但是被Thompson ISI收錄的論文絕大多數是英文刊物,所以撰寫論文一般要用英語完成。由於我國科研工作者總體英文水平還不夠高,因此不免存在一些由語言引起的困難。有些科研人員經常問發表SCI論文有什么訣竅或捷徑。本文分四個部分介紹在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的基本內容、一般撰寫和投稿過程和應注意事項。為希望發表 SCI論文的年輕科學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由於作者是從事地理學研究的,所以內容可能不一定完全適合其它學科。不妥之處,請讀者見諒。

2、發表SCI論文的捷徑

首先要有值得在SCI檢索雜志上發表的研究成果。並且能夠把它清楚地撰寫成論文。什么樣的研究成果是值得在“科學索引指數”SCI檢索雜志上發表呢?答案是基於原始研究而未被發表的成果,即有原創性的成果。成果的量也可以參照同領域他人發表的量來衡量。一般應該比較充分,即對所研究的問題有較全面、系統的試驗結果。若要較快地發表論文,可以爭取投送到合適的特刊。一般刊物都會不定期地圍繞特定專題出版專刊,專刊有專門編輯負責,一般有時限性。所以會比作為普通論文快些。但是切忌將與主題無關的論文投往特刊。若能夠將論文寫成短文,則可以投往有通訊欄目的刊物。會被評審得快些。

3、如何撰寫SCI論文

  從我們閱讀的文章可以總結出來,一篇好的科學論文應該在其內容原創性、成果的新穎性、可讀性方面給人留下較深印象。要使論文給評審者或最終讀者留下深刻的好印象,首先論文內容要是原創的。對前人工作的評價深入透徹,恰如其分。這還不夠,必須有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或用現有方法得到獨特的發現,或有新的應用。

  論文寫作上,必須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語句通順,表格信息豐富,圖像圖形能夠達到擬補文字描述所不易達到的效果,有豐富的信息且可讀性強。下面進一步介紹論文撰寫應注意的一些方面。

  一篇研究論文的結構依次大致包括:題目(Title)、作者(Authors)、作者單位和聯絡方式(Affili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ddress)、短標題(Short Title)、論文摘 要(Abstract)、關鍵詞(Key words)、引言(Introduction)、研究目標(Research Objective)、試驗設計(Experimental Design)、試驗結果及其分析(Results and Analysis)、對方法和結果的討論(Discussion)、結論(Conclusion)、致謝(Acknowledgement)、輔助材料 (Appendix)、參考文獻(References)、以及表和圖。從引言到結論為正文。根據研究專業的不同,會有所調整。如地學研究比較重視研究區 (Study Area),常常是獨立於試驗設計的一個部分。而試驗設計有時就由方法或方法學代替(Method 或 Methodology),一般不建議使用方法學。有些雜志不需要關鍵詞。輔助材料一般是不需要的,因為一般介紹的內容應該包含在正文中。但是,有些論文由於推導繁瑣,或需要附帶程序等,為不影響閱讀效果,需要把這類內容放在輔助材料里供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閱讀。

  論文題目一定要達意、簡練、清楚。作者單位應反映署名作者從事這項研究時所在的單位。如果作者研究在不同單位完成,應列出各個單位。如果作者在某單位做完研究后調往另一單位,在作者單位中不應列新調單位。但是可以在聯絡方式處注明,已換工作單位。論文發表時可以注明聯系作者或較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訊作者一般是研究工作開展單位有固定職位的研究人員。如果學生或訪問學者與合作導師聯合發表論文,一般通訊作者應是合作導師。其實,這與合作導師參與的程度並無直接關系,只是為了便於讀者能向一個較長久有效的地址索要材料或提供批評意見。論文從開始投稿開始,聯系方式便不可缺少。在論文投稿階段可以用負責投送的作者的聯系地址、電話、電郵等。但是當論文發 表時應該改成通訊作者的地址。為方便編輯安排稿件雙向盲審(即既不給評閱者作者名單又不給作者評閱者名單),題目和作者可以放在單獨的一頁。有許多雜志只 是不對作者透露評審者姓名。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每一部分應寫的內容和注意事項。不是所有刊物要求提供短標題目。其目的是用做頁眉(即有些刊物印刷頁每隔一頁 上方的標題)。

  論文摘要應通俗易懂、文字簡練准確。內容應包括所要研究的問題,研究區域,所用數據,數據處理方法,以及結果與發現。如果需要提供關鍵詞,可以挑選論文題目以外,最能反映論文內容的幾個詞匯。發表關鍵詞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檢索效率。隨着檢索電子化日趨成熟,關鍵詞的作用已經不大了。

  引言的主要目的是提出研究動機和目的。因此要指出目前所研究領域的知識缺陷,提出研究問題。這要求作者必須參考引證最新的相關研究文獻。但是注意避免僅引用文章,不指出別人真正的貢獻,特別是理論、方法、結果方面的貢獻。當然,寫作時不一定要用貢獻之類的詞來表述他人的工作。也可以將別人工作的不足做為自己研究的動機。在分析目前已知和不足之后,清晰地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標或假設,着重指出自己研究的貢獻。

  試驗設計主要應與研究目標呼應。內容包括完整提出理論、方法或模型,實驗的內容和方法,如研制需要的某種儀器的原理,針對所提出的理論、方法和模型進行檢驗的方法,收集和觀測數據的方法,對獲取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的方法等。應明確給出所使用的數據的來源、日期、比例尺等元數據內容。描述清楚處理數 據的步驟。適當使用流程圖。總之,提供的介紹應足以使讀者可以重復同類試驗。

  在結果部分,主要介紹按試驗設計完成試驗后所取得的結果。應該與處理方法相呼應。對結果的解釋需要深入透徹。指出新的發現。適當使用圖表。分析出現偏差的原因。

  討論部分的內容包括整個研究與其它研究從理論、方法到結果的相同和不同點。理論與試驗結果的一致性分析,方法和模型的靈敏性,出現誤差的原因,指出 本研究的局限。提出結論和概括性論點。對不確定或無法到達目標的結果進行更廣泛的闡述。結構上,如果介紹結果時必須對不確定的結果進行討論,可以將討論與 結果部分合並。有時將討論部分與結論合並。不管怎樣,對於作者來說,這部分往往是寫作的難點。也是反映作者對自己領域積累深淺的重要部分。做得好,對論文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篇論文的貢獻常常在討論部分得到注釋。

  結論要與引言中的假設或研究目標相呼應,總結出試驗結果能夠支持的論點。有時為了使結論更易於理解,需要先對所用方法和試驗設計進行歸納。

  致謝部分不能流於形式,而應客觀恰當地反映他人的幫助。要全面准確地列出資助論文研究的課題和編號。

  參考文獻首先應與欲投刊物里的文獻格式要一致。參考文獻不是多多宜善,而是能夠充分反映目前在論文研究領域的知識面貌-所有結論和所用方法。不應漏掉關鍵的方法和結論。一般應引用概念、方法和發現的原創論文及對此做出貢獻的相關發展。當然,如果對某一方面已有綜述性論文和教材做出概括,應當引用。

  在紙質論文投稿時代,正文中不插入論文圖表,而是置於文獻之后。為排版方便,先表后圖。圖表分別編號要清楚。標題清晰,表的標題放在表前。而圖題置於圖后。列圖之前要加一個圖的編號和圖題清單。圖例清楚,圖題中的縮略語要給出解釋。有些刊物要求在論文發表時用鉛筆將圖號和作者名寫在圖的反面。現在采用電子排版,一般對圖的分辨率(DPI-每英尺點數)有要求。如圖象要300DPI,線划圖要600DPI,等。圖表必須專業化地完成。考慮到發表時圖形會縮小,因此要保證縮小一定倍數時也要清晰可讀。

  論文寫作過程一般包括三個階段:初稿、修訂稿和定稿。初稿階段應把所有想到的先寫下來,不管多不成熟都應該象擠牙膏一樣一點一點地寫出來。先從容易的部分開始,例如方法部分,把討論、結論和摘要留到最后再寫。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