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a硬件調試-前導碼


前言

已知LoRa數據包在負載之前會有一段前導碼,接收端是先檢測前導碼,收到前導碼之后才認為有數據發送過來。

那么不同的前導碼的長度會有什么影響呢?

前導碼長短的優劣勢

- 前導碼實際上是占符號的,也就是說越長的前導碼,發送的持續時間也會越久,相應的也越耗電,所以較短的簽到碼就可以省點,反之則耗電,同樣也會影響信道資源的占用
- 加入前導碼持續的時間較長,設備可以休眠一段時間再醒來,照常可以收到數據,那么接收設備就更省電,同時兼顧實時性

舉個例子

加入一個前導碼持續100ms,設備每80ms醒來一次,檢測有沒有數據包發過來,此時,只要有數據下發,那么設備醒來就一定能檢測到前導碼,因為設備可以休眠,而無需一直開着接收模式等待數據下發。

上述情況如何設置

需要設置接收節點的RX_preamble	大於發送設備的tx_preamble


因為接收設備的檢測原理不是收購足夠的前導碼才表示收到了數據,而是收到了前導碼就並且不超過設置的最大前導碼數據就可以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