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已知LoRa數據包在負載之前會有一段前導碼,接收端是先檢測前導碼,收到前導碼之后才認為有數據發送過來。
那么不同的前導碼的長度會有什么影響呢?
前導碼長短的優劣勢
- 前導碼實際上是占符號的,也就是說越長的前導碼,發送的持續時間也會越久,相應的也越耗電,所以較短的簽到碼就可以省點,反之則耗電,同樣也會影響信道資源的占用
- 加入前導碼持續的時間較長,設備可以休眠一段時間再醒來,照常可以收到數據,那么接收設備就更省電,同時兼顧實時性
舉個例子
加入一個前導碼持續100ms,設備每80ms醒來一次,檢測有沒有數據包發過來,此時,只要有數據下發,那么設備醒來就一定能檢測到前導碼,因為設備可以休眠,而無需一直開着接收模式等待數據下發。
上述情況如何設置
需要設置接收節點的RX_preamble 大於發送設備的tx_preamble
因為接收設備的檢測原理不是收購足夠的前導碼才表示收到了數據,而是收到了前導碼就並且不超過設置的最大前導碼數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