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經歷的創業潮


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起來。 —— 雷軍

這句話雖然誇張,但卻從側面反映出機遇對於創業的重要性。我雖工作四年,但卻經歷過好幾次創業浪潮,包括淘寶開店、O2O外賣、輕健身等。

始於2008年的淘寶生意

那時候的我還是一個高中生,有個朋友在深圳華強北做生意。在2008年,做生意都是在華強北市場租一個容得下兩個人位置的檔口,一個月租金就要6000塊。但隨着生意越來越不好,朋友不得不尋找其他生意替代。那時候聽說淘寶好像能掙錢,於是就嘗試開了一個淘寶店。

2008年的淘寶還不像今天那樣熟為人知,那時候智能手機也不像現在這么普及,更不用說移動支付這些了。2008年的淘寶,買個東西付款時都要跳轉登陸網銀。

決定開淘寶店了,那賣什么呢。臨近華強北這個全國最大的電子市場,那么就直接賣手機相關配件就可以了。每天賣出多少,直接到市場上拿貨,沒有庫存的風險,多好的生意啊!於是,朋友慢慢就做起了淘寶店的生意。

說到手機零配件的生意,還不得不提一下我國智能手機的發展。眾所周知,中國國產機是小米帶領大家做起來的。在沒有小米手機之前,我們對國產手機的印象就是劣質,大喇叭,根本不考慮購買。但現在我們都覺得國產手機不錯,甚至比蘋果、三星這些國外手機好。小米的來臨標志着中國國產智能手機的崛起。從那時候開始中國每年的國產手機出貨量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而朋友做的手機配件生意恰好搭上了手機出貨量的東風,在剛剛開始的那段時間里爭取了可觀的利潤。

不僅如此,在2008年-2014年這段時間里,也是淘寶的流量紅利時期。許多店家不需要花多少心思就會有許多購買用戶。

正是因為淘寶平台的紅利期以及中國國產手機的發展機遇,造就了這個時期手機配件類淘寶店的崛起。相信有許多淘寶店主都是在2008-2012年這段時間掙的錢,比較普通的一個月10萬塊利潤是比較輕松的。

但在2012年之后,淘寶平台就逐漸失去了流量支持。為什么?因為在這一年天貓商城成立了,每次搜索的時候天貓商城的商品總是置頂顯示,這就大大地打擊了淘寶的C店(個人店)。而且隨着淘寶的不斷發展,到了2012年淘寶已經趨於穩定,各種運營規則日趨完善和嚴格,許多小賣家因能力原因跟不上淘寶運營節奏,慢慢地掉下隊伍。

手機配件淘寶店的衰敗,不僅僅體現在淘寶失去流量支持,也體現在這個賣手機配件的手機模式上。就像我們前面說的,這個生意沒什么門檻,只要你會開淘寶店,知道去哪里拿貨,那么你就可以自己開個淘寶店。於是,在后期許多人蜂擁而至,人多了就拼誰賣得便宜。於是原來一個手機殼能賣100多塊錢,純利潤有100塊大洋的,現在都是賣9.9、19.9。這樣的生意,還能掙錢么?其實到了2016年,大姐家的淘寶店鋪已經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了,淘寶的手機配件類別已經不再適合小店主經營了。

從我所經歷的這場長達10年的淘寶創業來看,生意都是有風口的,在某個時期瘋狂掙錢,過了這個時期就不掙錢,甚至是虧本的。

如果說這是一個成功的創業經歷,那么遠在廣州龍洞一所高校里的小柯或許就沒那么幸運了。

廣金校園里的水果內賣

在廣州龍洞的廣金校園里,還在讀大三的小柯耐不住寂寞想嘗試着創業。經過一番斟酌之后,小柯選擇了成本較低,消費頻次較高的水果品類作為切入口。針對校園里的學生,做起了賣水果的生意。

小柯和另外幾個同學經過了幾周的貨源調查以及試運營,逐漸把賣水果的生意做起來了,但奈何校內的市場有限,並且又有校門口的小攤販競爭,小柯的水果內賣生意始終不見起色。雖然后來小柯也有想着做水果的二次加工,賣水果切,但因為各種原因始終沒有做起來。

對於為什么做得挺好的水果內賣沒有做起來,我也是挺困惑的,直到2年后我在深圳的科技園,一個名叫萬哥的小伙子解開了我的困惑。

深大校園里的鮮果切

2014年剛剛畢業的我到了深圳科技園一家企業上班,旁邊不遠就是深圳大學,這周邊聚集了整個深圳數萬名高新技術人才,聞名中外的騰訊也在這里。

在我上班不久,我就認識了這次創業潮的主人公,我們就稱他為萬哥吧。萬哥是深大的畢業生,因為對創業有興趣,所以和深大的師弟師妹一起在微信上弄了個鮮果切的生意。萬哥負責在微信公眾號上搭建平台,師弟師妹負責線下配送。

說起微信公眾號,它是2012年才發布的新功能,這個功能在很長時間內都無人問津。即使到了2014年,公眾號的運營數量也非常有限。在這個時期,只要你開通了公眾號,內容質量還不錯,那么就會有大量粉絲。可以說萬哥的生意也真是借了微信公眾號的東風。

如果說微信公眾號讓萬哥的鮮果切讓更多人知道,那么讓萬哥的鮮果切壯大的另一股風就是O2O了。

南山科技園的科技園地鐵口是傳單必爭之地,南山整個科技園區唯一的地鐵口就在這里。每天這里都有好幾萬的上班白領從這里上下班,我當然也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個。至今我還非常印象深刻,在2014年的上半年,每天早上當我走出地鐵口的時候,總會有餓了么的傳單丟到我面前。而到了2014年的下半年,面前的傳單則換成了美團的傳單,天天如此。

餓了么因為有了資本的入駐,發展非常迅猛。而主打團購業務的美團也坐不住了,加大在美團外賣的投入。而我們的萬哥,借助着雙方瘋狂的外賣補貼也發展起來了,月利潤保守估計是十萬級。

經過了一年多的外賣大戰,兩大平台慢慢熄火。而萬哥的鮮果切也已經發展起來了,從原來的三個人單兵作戰,變成了有客服、市場推廣等人員的專業團隊,慢慢地走向了成熟。

我親身經歷了這兩次都以水果作為主題的創業,一次成功,一次卻失敗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讓我思考成功的奧秘。

在市場方面。對於在深圳科技園的萬哥來說,不僅僅有深大這個市場,更有南山科技園這個數萬人的消費市場。而小柯則只有一個小小的校園市場,市場有限。

在產品方面。萬哥的鮮果切雖然只是簡單的二次加工,但貴在為用戶提供了遍歷,制造了差異性,避免了惡性競爭。但小柯的生意卻是只賣成品水果,與其他賣家相比沒有什么差異性。

在機遇方面。萬哥處於兵家必正之地的深圳科技園,很幸運地遇上了微信公眾號和O2O的風口,自身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得以站住腳跟。而小柯則處在廣州郊區,缺少機遇的青睞。

文章首發於【博客園-陳樹義】,點擊跳轉到原文《我所經歷的創業潮》

風靡全國的Keep健身

時間來到2016年,前幾年風頭正勁的O2O正慢慢地冷靜下來,但關於健身的互聯網創業浪潮卻慢慢興起。

在2014年這一天,在拉勾網工作的飛哥和老王想着出去創業,但兩個人卻想着不同的方向。飛哥想着干回老本行,做關於醫葯行業的垂直招聘。而老王是個健身愛好者,覺得市面上沒有一些好用的健身教程,於是想做一些關於健身的視頻社區。飛哥問老王:現在不是已經有一些動畫的健身教程了么,你做的和這些有什么區別。老王說:我做的不一樣,我做的是真人的。

雖然想不清楚到底要做的是什么,但兩個人都一同開始了創業。幸運的是,兩個人都成功地拿到了300萬的天使投資。但不同的機遇和決策,卻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飛哥拿着這300萬繼續朝着醫葯行業的垂直招聘深耕,但或許是方向不對,又或者是運營不夠,在一年之后300萬投資全部耗盡,創業宣告失敗。而老王拿了300萬的天使投資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花大價錢請了豆瓣的主設計師為自己的App做產品設計,並且與2015年2月成功上線了第一個版本。

因為App設計得非常精美,App已經推出就被 App Store 推薦為優質應用,注冊人數不斷攀升。在 App 推出后不到 3 個月,注冊人數就達到了 100 萬人。之后其又拿到了騰訊等著名機構的投資。又恰逢2016年關於健身的創業浪潮,老王的公司在風口上不斷飛奔,拿着資本不斷擴展。

這里的老王,其實就是風靡全國的 Keep 健身 App 創始人王寧。

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天使投資,不同風向和不同的選擇,早就了不同的結果。寫到這里,我經常很感慨,創業成功很多時候是努力+機遇的結果。方向不對,機遇不到,你多努力也是徒勞。

機遇很重要,但后續的運營也是非常重要的。Keep 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成長起來,不僅僅是因為其 App 設計精美,更是其在前期就通過新媒體平台運營,積累了幾百萬的粉絲。更是下重金請來各個平台的健身大 V 試用產品,這使得 Keep 有了第一批核心用戶。通過這批有影響力的種子用戶,Keep 能夠比較輕松地圈獲更多對健身有需求的用戶。

樹義有話說

每當跟別人說起這些經歷,我都會很激動,因為這些都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回顧起這些經歷,我每次都會感慨創業不易。創業失敗是正常的,成功才是偶然的。一次創業需要努力、機遇的加持才有可能,成功從來都不是隨隨便便的。

你又經歷過什么激動人心的創業故事呢,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你的經歷吧!

文章首發於【博客園-陳樹義】,點擊跳轉到原文《我所經歷的創業潮》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