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在一個項目結束后都會做一場總結,回顧當初的目標,對照產生的結果,看看有沒有完成既定的目標,沒完成的話差距在哪里。然而在實際進行中很多項目運營者發現,這樣的總結沒多大意思,花了大把時間和精力把所有的團隊成員召集起來開這樣的總結會,但是會議形式化、流程化嚴重,大家互相推卸責任,不為成功找方法,只為失敗找理由,這樣的總結會議很難達成什么實質性的結果的。
如今國內有好多知名企業都把“復盤”的理念引進公司的管理和運營當中,比如最早的是柳傳志的聯想,到后來萬達王健林的復盤,360周鴻禕,萬通的董事長馮侖等等他們都將“復盤”作為指導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工具。
那么復盤到底是一個噱頭還是真有其實際的價值,讓這么多著名企業家推崇備至呢?所謂的項目復盤是什么意思?
項目復盤直白的講,其實就是對過去完成的項目所做的一個深度思維演練。有人可能會說,這跟總結沒什么區別嘛。確實復盤有總結的部分,但它又不完全是一般意義的總結。
復盤和總結的區別:
我們去做一個項目的工作總結的時候,更多的是關注該項目都取得了哪些成果,都有哪些不足,它以結果為導向。而復盤不一樣,一個項目的復盤,除了關注結果之外,它更重視的是整個項目過程的重新演練,在這樣一個演練的流程中我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積累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為接下來的決策和戰略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以及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
工作總結是靜止並跳躍的,而項目的復盤是動態且連續的。復盤以過程為導向,它更關注過程中的一個學習,學習后的提升,而不會像總結那樣事后就忘,達不到預期的目的。一個項目的復盤,首先它可以對整個項目有一個全面的回顧和總結,其次對項目流程能有一個詳細的分析,最終找到重點問題和重點原因,給出一些改進的措施,從而避免今后重蹈覆轍。
通過復盤,不僅使團隊對項目的整體規划和進度有一個具體的認知,同時還能讓參與復盤的人員從這次項目管理及專業技能方面有所收獲和學習,經過一個項目復盤以后,有哪些可以促使團隊和個人改進的地方就去開始做,在項目中有做錯的地方就去停止做,而做的效果好的方法就繼續做,最后形成一個可執行的並且也是可衡量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