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工網絡15個人作業3——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調研, 評測

1.下載並使用,描述最簡單直觀的個人第一次上手體驗。

我選擇的是智慧集大平台——集大通APP,這是我在收到集美大學錄取通知書后立刻掃二維碼下載的第一個APP,第一次使用也是在15年,稍微有點久遠可能記憶不太准確了,反正當時對於我這個鄉巴佬來說(新聞資訊都是從當時廣播上獲得的,高中用的手機還是老人機,哈哈),這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APP的圖標就是集大的校徽,感覺很有意義,打開之后,依稀記得一開始是自己注冊的,開學后才用學號進行認證的吧,最開始安裝完集大通后刷了一下APP內的微博,看了一下學校的介紹和一些團體介紹以及校園新聞,之后就沒怎么打開了,直到開學前不久公布班級名單跟宿舍安排才又開始在集大通里面與舍友同學相認。第一次上手,由於剛開始還沒意識到一些功能的用處,所以簡單的當做資訊類軟件看待了,偶爾刷刷新聞和APP朋友圈的微博。

2.按照《構建之法》13.1節描述的 bug 定義, 找出幾個功能性的比較嚴重的 bug,至少2個。

  • 用專業的語言描述 (每個bug 不少於 40字),如有必要, 可以配圖。

Bug可以分解為:症狀(Symptom)、程序錯誤(Fault)、根本原因(Root Cause)。

下面我就舉例說明一些症狀,我也不清楚集大通的設計和程序,也不是很理解我所認為的Bug是不是屬於程序設計的一部分,以下也只是我個人的觀點,並沒有任何想要diss集大通的意思。

1.關於電量助手:首先,電量助手這個功能真的極大方便了我們的住宿生活,尤其是在夏天,電量使用比較大的情況下,經常因為沒電了整個宿舍陷入黑暗又炎熱的迷茫,這時候就不得不下樓充電,對於七樓的我們,真的夠夠的。可能由於電量助手是最近開發出來的,所以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症狀:電量助手會在宿舍電量不足的情況下,每天都會給該宿舍所有成員發送通知,但是,電量助手發送通知過程中會有重復發送的情況發生,而且不是偶然的,幾乎繳費前每天都會在同一個時間點發送三條左右的通知。如下圖所示,電量助手分別在1月16日和1月17日的12點左右發送了通知提醒。我不清楚這是開發人員故意設置以防用戶忽略提示還是因為程序錯誤導致的重復消息,但是對於用戶來說,這也算是一個漏洞吧。

2.關於失物招領:相信不少同學都曾經丟過或者撿到過校園卡,身份證或者公交卡或鑰匙之類的東西,那么此時失物招領平台就顯得尤為重要,丟東西的同學往往都不清楚自己東西是在哪丟的,但是如果有人撿到並公布出來,那么失主就很容易可以找到自己的東西。

症狀:失物招領這個應用我在之前曾經用過,需要點進失物招領應用進行填表公布信息,但是,失物招領真的很難進,甚至有時候都要靠運氣才能點進去,這么有用的一個平台居然連進入都成問題,在所有應用界面內仿佛只是一個裝飾。每次進入都會出現如下圖的連接超時。也許是程序設計的問題,也許是手機型號的問題,emmm,I don't down.

3.關於一表通:一表通是最近幾天才出現的新的應用,用來方便學生查詢一些常用的表格,比如本科生請假申請,創新學分申報管理和已獲學分查看的功能,網上申請和查詢給同學帶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網上請假真的會比較方便。

症狀:請假申請相對完善,一打開就包含了用戶的個人信息,無需手動填寫一遍。但是查看以獲學分就需要學生手動輸入查詢,而且輸入之后不一定能查看到結果,我輸入名字后提示未找到結果,而且無法根據學號進行查找,本來這應該屬於個人隱私,如果根據輸入姓名學號查看的話那不就很尷尬,誰都能看。

首先展示主應用界面

展示請假申請界面

展示Bug----以獲學分查看(為什么找不到我?)

3.相信每個同學的朋友中一定有人需要用這樣的軟件, 選擇一個朋友(用戶)進行采訪,並加以記載。

提示: 采訪提要

  • 介紹采訪對象的背景和需求(他們為何要使用該軟件,例如開博客,讀博客,給博客點評,她有什么痛點,她還有別的需求么)

      采訪對象為集美大學學生,他使用集大通進行成績查詢,校園卡充值,課表查詢,瀏覽新聞,給同學送花送祝福,在微博區尋求幫助,在集大教務進行選課等等。對他而言,最常用的功能就是成績查詢,課表查詢以及最近常用的校園卡充值和網費充值。
    
  • 讓采訪對象使用10 – 30 分鍾該APP的功能 (請上傳照片證明用戶的確正在使用, 遠程采訪的同學請讓別人幫忙照相)

  • 描述用戶使用這個產品的過程,用戶的問題解決了么?軟件在數據量/界面/功能/准確度上各有什么優缺點?用戶體驗方面有問題么?

    使用過程:我采訪的是集大信息工程學院的同學,因為他平常也在使用集大通,所以就只是簡單的展示了他平常常用的一些功能和一些讓他覺得不是特別優秀的地方。既然要介紹使用過程的話,那我就稍微講一下那天的操作:首先點開集大通APP圖標,進去之后提示身份過期(我也經常這樣,只要重新登錄就好了),登錄進去之后,他就依次點開那些他比較常用的應用,先在網上辦事大廳查了一下成績,然后展示充值過程,但是最后沒充值,因為查了一下發現卡里還有錢,然后就展示了一下朋友圈和熱門帖子,之后就把應用中心里的所有應用都試了一下。整個過程時而開心時而吐槽。

    受訪者:集大通這個APP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多方便的地方,尤其是最近集大通更新了很多功能。之前每次都是期末查成績才下載集大通,查完成績就卸載了,現在很多日常的需求包括充值,查詢,甚至連上課都需要用上集大通,就一直留在手機上了。

    我個人覺得,一個APP最大的價值應該在於用戶願意去使用它,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把集大通放在自己的手機上,並且通過集大通獲得更加便捷的生活,這就是集大通的價值所在。同學們之所以願意去使用它,肯定是因為用戶的需求得到解決。

    1.數據量:集大通的數據幾乎都是來自學校的數據庫,包括成績,課表,班級名單,課程安排等等數據。數據量對集大通來說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因為集大通適用群體就是集美大學的學生,那么集大的學生需要的信息肯定也都在集大的數據庫內。

    2.界面:集大通的界面挺簡潔的,一般都很容易上手,而且界面也很美觀。就是顏色太過復雜顯得有點亂。

    3.功能:集大通的功能隨着不斷的更新越來越完善,以前主要的是包含學習上的一些主要功能,比如課表查詢,成績查詢之類的,但是,現在越來越生活化,包括一些費用充值之類的。但是不足的地方在於,大部分功能都集中在應用中心,而且很多功能稍微有點重復。

    4.准確度:在查詢類功能上,准確度是可以的,一般用戶需要的信息,比如課表,成績,課程之類的都能查詢的到,就是查詢過程中偶爾會出現未知的錯誤,需要退出重新查詢。

  • 用戶對產品有什么改進意見?

受訪者:首先希望集大通的色調可以簡單一點,這樣看着會舒服一點,其次,希望能稍微管理一下微博區,里面幾乎都是廣告,只有一小部分是分享生活,尋求幫助的內容。還有就是,每一個應用能不能點擊返回時只退出到上一個界面,不要一下子退出到最開始的主界面,這樣每次都要很麻煩的重新點進去,還有就是重新登錄的問題,經常點進去提示身份過期重新登錄,有一點點麻煩。

我也是集大通的使用者,我覺得有一些學生用戶根本用不上甚至進都不允許進的應用(比如學工)其實可以不用列出來,就是說,把學生和老師的應用功能區分開來,不要混雜在一起。

4.請選擇一個結論:經過這么多工作,你一定有充分的理由給這個軟件下一個評價:

我的評價:好,不錯

理由:雖然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集大通確實給同學帶來了便利,包括各種查詢功能,交友功能。不僅如此,集大通也在不斷的更新,功能也越來越強大,多方面的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接軌。

5.[附加題]除了定性的結論,是否能有定量的結論 (就像比較時髦的手機評測那樣, 跑個分?), 如何定量地評價一個軟件?

未完成

6.回答:集大通更新頻率

集大通版本及更新時間如下表所示,更新時間間隔在一個月左右居多,也有時間間隔為半年,甚至還有更新時間間隔為一天和一天內發布兩個跟新版本的情況。

版本 時間
V1.0 2014/02/19
V1.1 2014/06/27
V1.2 2014/07/24
V1.2.2 2014/08/22
V1.2.3 2014/09/22
V1.2.5 2014/10/17
V1.2.6 2014/12/19
V2.0 2015/02/06
V2.1 2015/02/06
V2.1.2 2015/07/13
V2.1.3 2015/08/14
V2.1.5 2015/08/25
V2.1.6 2015/09/10
V2.1.7 2015/10/29
V2.1.7.5 2015/11/05
V2.1.7.7 2015/11/18
V2.1.8 2016/1/5
V2.1.9 2016/2/3
V2.1.9.5 2016/2/4
V2.2.6 2017/8/21
V2.2.7 2017/9/30
V2.3.0 2017/12/26

第二部分:分析

1.使用此軟件的所有功能 , 估計這個項目做到這個程度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團隊人數6 人左右, 計算機大學畢業生, 並有專業UI 支持)。

我覺得這個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吧,如果是6個技術高超的計算機畢業生,應該需要三個月左右就能完成了吧。但是如果這個團隊水平比較參差,或者水平普遍中等的話,大概五個月或半年。當然這是在對需求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如果就目前集大通的發展情況來說,它是沒辦法一下子就能實現全部的功能的,肯定需要一步步改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慢慢更新,慢慢把功能做的更強大。

2.不要寫成一個羅列功能的流水單子! 而是要集中火力在一個場景,這個場景中典型用戶有什么需求,軟件如何解決了需求(或者沒解決),UX 有什么細節是好的,差的,請結合書上UX的內容來分析。

  • 場景:放假回家了,沒有了校園網登不了教務處查成績了,怎么辦?
  • 典型用戶:集大全體同學(尤其是對自己成績沒把握,擔心掛科補考的同學)
  • 由於集美大學教務處需要使用內外才能進行登錄,而成績查詢的通道一般都是通過教務處,當我們沒辦法使用內外,也就無法查詢自己的成績了。不過,這個時候,集大通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我們可以通過集大通的網上辦事大廳進行成績查詢,而且集大通也會通知你最新出爐的成績。

3.你在第一部分發現的bug,為何軟件團隊不能在發布前修復?他們是不知道,還是有意不修復?你覺得是什么原因?從下面的可能性中選取幾個:

  • 對用戶需求掌握不好
  • 具體的設計質量不高
  • 測試把關不嚴,敷衍了事,沒有注意在特殊的配置或環境下測試
  • 其他

其他:往往很多問題都是在使用過程中才出現的,即使代碼多完善,測試多全面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錯誤 。錯誤的出現很有可能與各種因素有關,有的鍋不應該由程序員來背,也有可能是網絡環境的問題,或是運行平台的額問題等等這些那些不可避免的原因。

4.團隊在哪一個層次還有問題? 可以把自己想問軟件團隊的問題都列出來, 也許就能得到團隊的親自解答了!

1.程序設計:從最開始的Bug中可以看出,一些功能(比如以獲學分查詢功能)雖然有框架結構出來,但卻無法執行,把功能還未開發完成的應用放到主界面上,難免給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感覺。
2.測試:個人感覺功能在發布出來之前沒有經過細致的測試,而是讓全體同學作為試驗,同學們發現什么問題反饋出來,才進行修改,有一些完全可以在測試過程中提前解決的問題偏偏要留個用戶來發現,讓用戶的體驗感降低。

5.從各方面的問題,推理出這個軟件團隊在軟件工程方面可以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 (具體建議)。

我覺得可以提高的部分重點在於測試部分,軟件功能發布出來之前經過細致的測試確保其基本功能的完整性,這樣到用戶手上使用起來就會方便很多,比起讓用戶發現問題,團隊能夠提前解決問題提高用戶使用的流暢,會給APP很大的加分。其次就是需求分析了,很多學生用戶根本不會用或者是權限不對學生開放的一些應用可以不顯示出來,這樣就不會顯得功能多而無用。

第三部分:建議和規划

(參考《構建之法》第8章功能的定位和優先級;第9章項目經理)

1.這個軟件/網站/服務有很多可以提高的部分, 如果你是項目經理,如何提高從而在競爭中勝出?

1.功能精簡有用:這主要在前期的需求分析就要確定軟件需要包含哪些功能。對APP來說,功能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用,如果功能很多,但用戶有權限使用的只有幾個,那誰還會浪費內存去下載那些占內存又用不上的軟件。
2.界面:目前集大通應用打開后界面窗口大小一般是以電腦版為基本,如果用手機打開,桌面無法適應手機屏幕的大小,需要手動移動窗口。如果可以把界面改善一下,讓它能適應手機屏幕,這樣用起來會方便很多。

2.目前市場上有什么樣的產品了?

一般高校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校園APP,提供給本校的學生和教師使用,學校那么多我就不列出來了
除了校園APP之外,還有一些適合所以高校大學生使用的一些課程表管理APP

3.作為新的項目經理,這個產品的核心用戶群是什么樣的人, 典型用戶長什么樣?學歷,年齡,專業,愛好,收入,表面需求,潛在需求都是什么?

核心用戶群是:集美大學全體師生(學生+老師)

典型用戶:

  • 學生:
    • 本科在校生或研究生,年齡在17-26歲,專業廣泛,愛好廣泛,收入范圍廣泛,表面需求有,課程表查詢,成績查詢,費用充值,個人信息查詢,朋友圈,課堂助手等;潛在需求:課程通知,欠費通知,消息提醒等。
    • 教師:年齡26-55,專業廣泛,愛好廣泛,收入范圍廣泛,表面需求有,課程表查詢,成績錄入與修改,調課申請,費用充值,個人信息查詢,朋友圈等;潛在需求:選課名單,課程通知,欠費通知,消息提醒等。

4.功能:你要設計什么樣的功能? 為何要做這個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 為什么用戶會用你的產品/功能? 你的創新在哪里? 可以用 NABCD 分析(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0/12/01/1893323.html).

功能:

我想設計一個二手書交換服務 ,同學們可以通過該平台進行二手書的交換,把自己閑置的課外書籍或教材放到平台上,在平台上尋找自己需要的書籍教材進行交換。(這只是簡單功能設想,如果具體的話可能需要考慮更多具體的因素,比如若無換書需求可不可以將自己的書標價出售,以及交換的教材怎樣送到雙方的手上)

為何要做這個功能? 為什么用戶會用你的產品/功能? :

因為有需求。雖然說現在是多媒體教學,而且也有很多教學工具平台,比如課堂派,雨課堂之類的,但是我們現在上課還是很依賴教材的,每學期還是要買許多教材。從進入大學以來,除了第一學期是統一訂書之外,之后的教材都是我們自己選擇購買方式的,只有少部分人選擇統一訂購,大部分同學都是找學長學姐借或者自己網上買的。如果學校能建立一個二手書交換的平台,那么學生就能在平台上更加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教材,畢竟同一個學校的課程使用的教材是相對比較一致的,這樣不僅給有需要的學生帶來方便,也給有閑置書籍的人一個分享的渠道,而且能提高教材的利用率。

創新之處:

網上存在許多二手書的交換平台,不過網上大部分是購買的,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換。我所設想的功能主要是書籍交換,如果是購買的話,網上多得是書店可以供學生選擇,但是交換的話,學生可以節約一點費用。
  • N (Need 需求)

目前就我們學院而言,我們所用的教材都是自己購買的,只有少部分同學選擇集體統一購買。如果有這樣一個二手書平台,可以讓畢業生或高年級的同學將一些用不上的書發布出來,讓有需要的學弟學妹繼續使用,這樣不僅減輕了畢業生的負擔,同時也方便學弟學妹們,而且還能節約資源。

  • A (Approach 做法)

首先,有意願的同學可以將閑置的書的目錄和書本照片一起提交到平台上;需要二手書的同學在平台上進行查找,有合適的可以選擇交換,同時也可以提交自己閑置的書給其他同學進行選擇。

  • B (Benefit 好處)

一般教材都是固定的,比如英語和思政類課程以及一些選修課程的教材,如果二次利用的話,可以節省學生的開銷和自己買書的時間,還能節省資源。

  • C (Competitors 競爭)

當然,這種交換過程也是會產生競爭的,如果好幾個人想要同一本書,那么就需要制定規則決定由誰獲得,比如提交交換申請的時間,或需求緊急程度等等。

  • D (Delivery 交付)

畢竟這是在校園內部,可以選擇面對面交付,也可以提前放置於約定地點,交換人自取等。

5.如果你有錢可以招聘 6 個人, 有 4 個月的時間, 你作為項目經理, 應該如何配置角色 (開發, 測試,美工等等)?

三個開發,兩個測試,一個美工

任務 時間(周) 角色
需求分析 2 開發、測試、美工
UI設計 2 美工
程序設計 5 開發
測試 5 測試、開發
試用 2 開發、測試、美工

6.描述你的團隊在16 周期間每周都要做什么,才能在第16周如期發布軟件的改進版本,並取得預想中的成績。

任務 時間(周)
需求分析 2
UI設計 2
程序設計 5
測試 5
試用 2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