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工網絡15團隊作業2——團隊計划


確定選題

1、團隊選題

單詞連連看微信小游戲

2、系統說明

        單詞微信小程序我們計划完成一個用連連看游戲方式實現對單詞記憶的一個微信小程序。為此我們進行了初步的需求調查,調查人群覆蓋了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以及在職人員。調查中我們探討了該游戲的游戲模式,由此確定我們的游戲設計方向。
        系統的面向用戶為青少年,主要年齡層在10-30歲之間,包括中小學生,大學生以及部分在職人員等需要利用碎片時間高效有趣地學習英語的群體或者想玩微信小游戲的人。
        系統主體功能:這是一款能夠邊玩游戲邊記憶單詞的微信小游戲。游戲形式為單詞連連看,一局游戲同時出現多個不同的英文單詞以及對應的中文,英文和中文分別放在不同位置的方塊中,無規則打亂。游戲開始后只需把在可連接范圍內的英文單詞和相對應的中文意思分別點擊連接起來消除,如此操作直至完全消除即游戲結束。其中游戲模式大體包括經典模式(在限定時間范圍內完成游戲,所用時長越短,所得經驗值越高)、PK模式(其中有一對一、一對多PK模式,所用時長越短,排名越高,所得經驗值越高)。通過經驗值的累加獲得升級(以及提示等,這是后話,瞎逼逼一下)獎勵。我們團隊的特色在於通過游戲學英語,我們都知道,學英語詞匯很重要,而大家一般都是通過單詞本或者手機APP背單詞的,久而久之就會發現這樣背單詞的效率其實並不高,一個單詞今天背完過幾天完全不記得了。如果我們能通過游戲來加深對單詞的印象,這樣會更加有效率,而且通過微信小程序可以用完即走,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比如坐公交,課間休息等。

3、預期的用戶數量

100人(先定個小目標)

4、系統的:真實性、可用性 以及價值所在

①真實性:根據團隊開會討論結果確定了我們的方向,為了進行全面而細致的需求調研,我們集思廣益,研究確定需求問卷調查的題目並進行了問卷調查活動。下圖是截止2018/4/6/20:00的問卷填寫人數及不同年齡層所占百分比,調研數據均是來自用戶的真實需求,而不是未經調查,自己虛構出來的,是真實可用的系統。

經調查,發現在學生群體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有英語學習需求同時也玩過微信小游戲,在調查中也可以看出,如果存在一款既可以背單詞的小游戲,大部分調查者還是很願意進行嘗試的。

②可用性:這款游戲對用戶來說容易上手,一玩即會。同時在玩的過程中能夠促進用戶記憶單詞,站在用戶的角度上,即能達到娛樂放松的目的,又能促進英語單詞的識記。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參與調研的人員中有83.45%的人有學英語的需求,並且有94.48%的人願意嘗試使用單詞連連看的微信小游戲(中英匹配)作為英語學習的工具,此外,還有41.38%的人覺得通過小游戲學英語是一種有效的途徑。以上的數據分析說明我們團隊的項目確實具有可用性,因為在目前參與調研的用戶中願意使用我們系統的用戶占比特別高。

③價值所在:在目前市場上,能夠高效背單詞且知名度很高的APP已經非常多了,在這方面我們短期很難與之進行競爭。而市面上類似的背單詞小游戲相較而言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我們另辟蹊徑,抓住微信小程序的特點,不用下載,用完即走,同時游戲的形式增加了傳統背單詞方法所缺少的趣味性,用戶可以利用起零散的空閑時間記憶單詞。系統或程序的價值與它們的可用性是有關系的,產品具有可用性就說明有人願意使用它,有使用者也就能說明它能解決一部分人的需求,那么就說明它是具有價值的一個產品。我們的系統的價值在於給用戶帶來方便,幫助用戶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在給用戶帶來樂趣的同時滿足用戶學英語背單詞的需求。我們希望通過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實現單詞的記憶。連連看游戲我們從小玩到大,該游戲可以提升我們的眼力,休閑娛樂,如果我們把單詞作為一種匹配項那么該游戲又可以賦予學習的功能何樂不為呢。寓教於樂是我們國家一直在追尋的方式,或許該游戲在記憶單詞的效率上沒有那么高,但是如果它能夠利用你休閑娛樂的時間順便記憶幾個單詞不也是一件還不錯的事嗎?

5、團隊項目的碼雲鏈接

https://gitee.com/yangxueying/software_engineering_team_work

制定團隊計划

根據發布的項目時間規划,初步確立團隊任務計划,將團隊的任務計划添加到碼雲的團隊項目Issues(列表、里程碑)里面,要求:

1、制定團隊計划

將團隊的任務計划添加到碼雲的團隊項目issues里面:https://gitee.com/yangxueying/software_engineering_team_work/issues

2、團隊項目的時間安排表

原有的安排是老師教學計划安排差不多

時間 安排
第 6-7 周 1. 制定團隊計划
2.需求調查與分析
3. 原型設計,隊員估計任務難度並學習必要的技術
4. 編碼規范完成、平台環境搭建完成、初步架構搭建
5. 架構設計,WBS, 團隊成員估計各自任務所需時間
6. 測試計划制定
第8-9周 1. 團隊項目Alpha任務分配計划
2. 連續7天的Alpha敏捷沖刺,7 篇 每日Scrum Meeting博客+代碼提交
第10周 1. 用戶反饋+測試計划改進
2. 團隊Alpha階段個人總結
3. 團隊項目Alpha博客:發布說明、測試報告、展示博客、項目管理
第11周 1. 項目復審
2. 團隊項目Alpha博客:事后分析
3. 團隊發博客宣布離隊和接納的成員。
第12-13周 1. 團隊項目Beta任務分配計划,介紹新成員
2. 連續7天的Beta敏捷沖刺,7 篇 每日Scrum Meeting博客+代碼提交
第14周 1. 團隊項目Beta博客:發布說明、測試報告、展示博客
2. 團隊Beta階段個人總結
第15周 1. 項目復審
2. 團隊項目Beta博客:事后分析
第16周 1. 團隊整個階段總結,分析用戶數據,整理文檔

后來根據第 6-7 周博客作業要求把時間安排進一步細化,問卷調查尋找用戶需要時間,所以要兩周時間。根據Y=X±X÷N
(Y表示實際花費時間,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某件事的估計時間X,以及做過類似開發工作的次數N。)根據以往做項目的經驗,X值為7,N為3,Y值為9.3。所以我們沖刺階段有整整兩周的時間。

時間 安排
第 6周 1. 制定團隊計划
2.需求調查
3.確定團隊選題
4.了解微信小游戲必要技術
第7周 1.需求分析
2. 原型設計,隊員估計任務難度並學習必要的技術
3. 編碼規范完成、平台環境搭建完成、初步架構搭建
4. 架構設計,WBS, 團隊成員估計各自任務所需時間
5. 測試計划制定
6.團隊項目Alpha任務分配計划
第8-9周 1. 連續7天的Alpha敏捷沖刺,7 篇 每日Scrum Meeting博客+代碼提交
第10周 1. 用戶反饋+測試計划改進
2. 團隊Alpha階段個人總結
3. 團隊項目Alpha博客:發布說明、測試報告、展示博客、項目管理
第11周 1. 項目復審
2. 團隊項目Alpha博客:事后分析
3. 團隊發博客宣布離隊和接納的成員
4. 團隊項目Beta任務分配計划,介紹新成員
第12-13周 1.連續7天的Beta敏捷沖刺,7 篇 每日Scrum Meeting博客+代碼提交
第14周 1. 團隊項目Beta博客:發布說明、測試報告、展示博客
2. 團隊Beta階段個人總結
第15周 1. 項目復審
2. 團隊項目Beta博客:事后分析
第16周 1. 團隊整個階段總結,分析用戶數據,整理文檔

小結

本次團隊任務主要是調查問卷題目設計與確定團隊題目。本次團隊任務需要大家集思廣益與協調。經過團隊第一次開會定下單詞連連看微信小游戲的團隊題目。問卷調查的題目是小組每一位成員先寫出自己的問題,然后根據大家的問題進行選擇匯總才能有最終問卷。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很好的完美的完成組長分配的任務。

分工

組員 分工 完成情況
林楚虹 寫各自的問卷調查題目+討論確定問卷題目+團隊項目描述+個人感想 已完成
林藝如 寫各自的問卷調查題目+討論確定問卷題目+團隊項目描述+個人感想+調查市場是否有同類型產品 已完成
董美鳳 寫各自的問卷調查題目+討論確定問卷題目+團隊項目描述+個人感想 已完成
楊雪瑩 寫各自的問卷調查題目+討論確定問卷題目+個人感想+寫博+制定團隊計划與時間安排 已完成
王華俊 寫各自的問卷調查題目+個人感想 已完成

個人感想

林楚虹:
        最初選擇做這個小程序的時候想到的只是平常的一些背單詞軟件的那種形式,后來通過查閱資料,得到了做一個單詞與游戲結合的小程序的靈感,突然就很興奮,覺得很有意思。最終我們確定下以連連看作為游戲內容的單詞小程序,就真的非常想實現它。個人覺得在實現方面我們可以參考的東西非常多應該完成是不成困難。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在不斷地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一定能完成我們的團隊任務。希望我們能夠珍惜時間,團結一心,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根據我們的計划表完成每周的相應任務。

董美鳳:
        通過這一周的團隊的選題,到最后確定項目的基本形式和功能,以及用戶需求調查,初步感受了一把團隊協作的流程。每個人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大家一同進行總結改進,有問題互相溝通協調,整體團隊氛圍很好,希望未來的團隊合作可以一直延續現在的狀態。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也可以看出我們初步制定的項目形式可用性和價值性還是可以的,這促進了我們繼續做這個微信背單詞小游戲的動力。

林藝如:
        其實軟件工程開始之初就知道有一個艱巨的任務在等着我們,一開始還是挺慌張的,因為擔心自己實力不夠會給團隊拖后腿,然而這次團隊合作一開始讓我感覺稍稍有一點激動,團隊第一次開完會感覺渾身充滿干勁兒。這次的項目與以往有點不同,感覺更專業一點點,我們需要考慮更多方面,不是只注重於程序設計,還包括前期后期許多環節。我們團隊每個人都很努力,都在盡全力解決每一個遇到的問題,希望我們能夠保持這股勁兒,一起加油努力完成這個項目。相信通過這次團隊合作,我們都能學習和掌握更多與軟件工程有關的新的知識、新的方法。
楊雪瑩:
        本次團隊作業是我第一次發布網上問卷調查。以前只是填過別人的問卷,當時不知道要確定問卷題目也是個不容易的事情。雖然討論問卷題目過程中感覺想法被掏空一樣(要考慮很多,還要想這個問題對於我們有什么用處),但是結果還是不錯的。經過初步的問卷調查結果,我相信大家更有動力做好這個項目。我很開心有現在團隊的成員,對於我安排的事情大家都能很好並且提前完成。我們第一次團隊開會也是進行得很愉快很快速。希望在進行具體項目開發時,組員還能如此高效。
王華俊:
        這短短幾天時間,我們從討論團隊選題到深入程序具體的功能,面向的對象,在到大家一起做問卷調查,最終確定我們的方向。我真的感覺團隊很能讓團隊中每個人得到成長,大家互幫互助,每個人都能發散思維,提供自己的點子,最后大家都能從中受益。我希望在接下來的團隊合作中,多向隊友學習,更好的提高自己。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