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測試(英語:Turing test,又譯圖靈試驗)是圖靈於 1950 年提出的一個關於判斷機器是否能夠思考的著名試驗,測試某機器是否能表現出與人等價或無法區分的智能。測試的談話僅限於使用唯一的文本管道,例如計算機鍵盤和屏幕,這樣的結果是不依賴於計算機把單詞轉換為音頻的能力。
起源
1950年,阿蘭·圖靈在那篇名垂青史的論文《計算機械與智力》的開篇說:“我建議大家考慮這個問題:‘機器能思考嗎?’”但是由於我們很難精確地定義思考,所以圖靈提出了他所謂的“模仿游戲”:
一場正常的模仿游戲有ABC三人參與,A是男性,B是女性,兩人坐在房間里;C是房間外的裁判,他的任務是要判斷出這兩人誰是男性誰是女性。但是男方是帶着任務來的:他要欺騙裁判,讓裁判做出錯誤的判斷。
那么,圖靈問:“如果一台機器取代了這個游戲里的男方的地位,會發生什么?這台機器騙過審問者的概率會比人類男女參加時更高嗎?這個問題取代了我們原本的問題:‘機器能否思考?’”而這,就是圖靈測試的本體。
1952年,在一場BBC廣播中,圖靈談到了一個新的具體想法:讓計算機來冒充人。如果不足70%的人判對(也就是超過30%的裁判誤以為在和自己說話的是人而非計算機),那就算作成功了。
可以看到,圖靈測試的核心其實不是“計算機能否和人對話”,而是“計算機能否在智力行為上表現得和人無法區分”。冒充異性和冒充人類都不過是特例而已。
測試內容
如果一個人(代號C)使用測試對象皆理解的語言去詢問兩個他不能看見的對象任意一串問題。
對象為:一個是正常思維的人(代號B)、一個是機器(代號A)。
如果經過若干詢問以后,C 不能得出實質的區別來分辨 A 與 B 的不同,則此機器 A 通過圖靈測試。
完成圖靈測試涉及的技術課題
根據人們的大體判斷,達成能夠通過圖靈測試的技術涉及以下課題:
但是為了通過完全圖靈測試,還需要另外兩項額外技術課題:
反向圖靈測試和驗證碼
驗證碼(CAPTCHA)是一種反向圖靈測試。
在網站上執行一些動作之前,用戶被給予一個扭曲的圖形,並要求用戶輸入圖中的字母或數字(當然,現在的驗證碼更高級了)。
這是為了防止網站被自動化系統用來濫用。理由是能夠精細地閱讀和准確地重現扭曲的形象的系統並不存在(或不提供給普通用戶),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任何系統可能是一個人類。
可以破解驗證碼的軟件正在被積極開發,軟件擁有一個有一定的准確性的驗證碼(CAPTCHA)分析模式生成引擎。
而在破解驗證碼軟件被積極開發的同時,另一種通過反向圖靈測試的准則也被提出來。
其認為即使破解驗證碼軟件被成功研發,也只是具有智能的人類透過編程對驗證碼(CAPTCHA)所作出的破解手段而已,並非真正通過反向圖靈測試或圖靈測試。
而如果一台機器能夠規划出如同驗證碼(CAPTCHA)一類的防止自動化系統的規避程序,此台機器才算是真正通過了反向圖靈測試。
完全圖靈測試
普通的圖靈測試一般避免審問者與被測試計算機發生物理上的互動,因為物理上模擬人(比如像模擬人的外表)並不是人工智能的研究范疇。
然而一些人工智能可能涉及一些人機在物理上的交互,所以人們又拓展出了“完全圖靈測試”。
在完全圖靈測試中,可以包含必要的人機在物理層面上的交互。但是為了通過完全圖靈測試,還需要在普通圖靈測試之外另外兩項額外技術課題。
詢問者還可以測試的受試者感知能力(需要計算機視覺),和受試者操縱物體的能力(需要機器人學)
附:神腦洞
“五點鍾您將見到董事長。您確定要取消預約嗎?”年輕漂亮的前台姑娘微笑着問道。
“取消。”我回答道。
“好的,五點鍾您將見到董事長,請耐心等待。”
這是我第一次發覺,它們已經混入了我們之中。
機器的理解?:
參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圖靈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