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經典語句摘抄


目錄

1 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2 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3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4 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5 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則

6 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7 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1 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人性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不僅能消極選擇反應,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環境。

 

采取主動並不表示要強求、惹人厭或具侵略性,只是不逃避為自己開創前途的責任。

 

個人行為取決於自身,而非外在環境;理智可以戰勝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愈是艱難痛苦的經驗,反而愈能砥礪志節,堅強意志,提升面對未來考驗的勇氣,甚至於感召他人。

 

人生共有三種重要的價值,一是經驗價值,來自遭遇;二是創造價值,出自獨創;三是態度價值,也就是面臨困境,如罹患絕症時的反應;這三種價值中,境界最高的是態度價值。

 

每個習慣都依賴於你積極主動,如果你消極等待,你就會受制於人,一旦受制於人,發展和機會便不會降臨。

 

積極主動不僅承認現實,也肯定人有權選擇對現實環境做出積極回應。

 

在所有進步的社會中,愛都是代表動作,但消極被動的人卻把愛當做一種感覺。

 

積極主動的人則以實際行動來表現愛。

 

 


2 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后,卻發現犧牲了更可貴的事物。因此,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願景,然后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使生活充滿意義。

 

人生旅途,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會走冤枉路。許多人拼命埋頭苦干,卻不知所為何來,到頭來仍然發現追求成功的階梯搭錯了牆,為時已晚。因此,人們也許很忙碌,卻不見得有意義。

 

設計藍圖代表願景,整個建築過程均以它為准繩,因此寧可事先追求盡善盡美,以免亡羊補牢。

 

以終為始是以自我領導的原則為基礎的,但領導不同於管理。管理的層次低於領導。

 

領導與管理的差異就好比思想與行為。管理是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領導則是確定所做的事是否正確;管理是在成功的階梯上努力網上爬,領導則指出所爬階梯是否靠在正確的牆上。

 

所謂正確的生活重心,也就是以原則為依舊。

 

原則是恆久不變、歷久彌新的,不像其他重心依靠的是善變的人或物。所以原則值得信賴,更可以增加安全感。同時它是理智而非感情用事的,能帶給你“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信心。

 

 


3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么是重點后,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它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沖動所左右。

 

獨立意志的強弱,可由自制力——是否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見出端倪,因此自制力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品格。

 

勤奮、運氣或靈活的手腕雖很重要,卻非關鍵,惟有掌握重點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成功者能為失敗者所不能為,縱使並非心甘情願,縱使並非心甘情願,但為了理想與目標,仍可以憑毅力克服心理障礙。

 

如何分辨輕重緩急與培養組織能力,是時間管理的精髓所在。

 

若要集中精力於當急的要務,就得排除次要事物的牽絆,此時需要有說“不”的勇氣。

 

個人管理的重點在人,不在事。行事固然要講求效率,但以原則為重心的人更重視人際關系的得失。

 

 


4 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個角斗場。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

 

在互賴關系中,人人都是領導者,同樣企求發揮更多的影響力,但最成功的領導應建立在利人利己的雙贏思維的基礎上。

 

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與信念,又能體諒他人的感受與想法;有勇氣追求利潤,也顧及他人的利益;這才是成熟的表現。

 

雙贏不是一種個人技巧,而完全是一種人際交往的模式。它來自真誠的品德、成熟和富足心態。它是高度互信的結果,體現在能有效闡明期望並實現結果的協議之中。

 

 


5 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則

知彼解己——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后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正確的判斷必須以了解為基礎,妄下斷語只會掩蓋真相。

 

你必須真心誠意為對方着想,不存私心。有時甚至不必形諸言語,僅僅一分心意就足以感動對方。

 

人生以品格第一,情感居次,理性第三。

 

表達自己並非自吹自擂,而是根據對他人的了解來訴說自己的意見,有時候甚至會改變初衷。因為在了解別人的過程中,你也產生新的見解。

 

當我們真正深刻地相互了解時,差異將不再是交流和發展的阻礙。相反,它們成了通往合作的階石。

 

 


6 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統合綜效的基本心態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么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假如兩人意見相同,其中一人必屬多余。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分歧才有收獲。

 

統合綜效的觀念源自一種自然現象:全體大於部分的總和。

 

人際關系最可貴的正是接觸不同的觀點。一致並不代表團結,相同也不意謂齊心;團結才能互補,合作應該尊重差異。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

 

即使在最不利的環境中,依然可進行內心的整合。不必太在意旁人的詆毀,應該化解負面的阻力,發掘別人的長處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僵持不下的局面中,尋找第三種可能性。

 

 


7 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人群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

 

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教育才是砥礪心智的正途。借重外來的教育與訓練,不失為繼續求知的良策,但主動積極的人更懂得如何把握機會自我教育。

 

寫作是砥礪自我的另一有效途徑。記下個人的心得、經歷、思想,可借以理清思路,增進思考能力;撰寫思想深刻的信函也同樣有益。

 

增進內在安全感的方式,包括:堅守原則,肯定自我;與人為善,相信人生不止輸贏兩種抉擇,還有雙方都是贏家的第三種可能性;樂於奉獻,服務人群;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如果把工作當作一種奉獻,再平凡的職業也會顯得不同凡響。

 

人貴自覺,人生應有目標與原則,否則便無異於禽獸,僅為生存與繁殖而活。墮入這種層次的人不是享受生命,而是“受制於”生命,白白糟蹋萬物之靈的天賦。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