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學習筆記(十二)——箭頭函數(Arrow Function)


在學習廖雪峰前輩的JavaScript教程中,遇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點,因此作為學習筆記列出來,提醒自己注意!

如果大家有需要,歡迎訪問前輩的博客https://www.liaoxuefeng.com/學習。


ES6標准新增了一種新的函數:Arrow Function(箭頭函數)。

更簡潔的語法

我們先來按常規語法定義函數:

function (x) {
    return x * x;
}

該函數使用箭頭函數可以使用僅僅一行代碼搞定!

x => x * x

箭頭函數相當於匿名函數,並且簡化了函數定義。

箭頭函數有兩種格式:

  • 一種像上面的,只包含一個表達式,連{ ... }return都省略掉了。
  • 還有一種可以包含多條語句,這時候就不能省略{ ... }return。
x => {
    if (x > 0) {
        return x * x;
    }
    else {
        return - x * x;
    }
}

我們可以看一下箭頭函數的語法規則:

(parameters) => { statements }

本文上面的例子中,函數有一個參數。如果函數有多個參數或者沒有參數,可按照下面寫法:

如果返回值僅僅只有一個表達式(expression), 還可以省略大括號。

// 無參數:
() => 3.14

//一個參數
//如果只有一個參數,可以省略括號:
x=>x*x // 兩個參數: (x, y) => x * x + y * y // 可變參數: (x, y, ...rest) => { var i, sum = x + y; for (i=0; i<rest.length; i++) { sum += rest[i]; } return sum; }

注意:如果要返回一個對象,就要注意,如果是單表達式,這么寫的話會報錯:

// SyntaxError:
x => { foo: x }

因為和函數體的 { ... } 有語法沖突,所以要改為:

// ok:
x => ({ foo: x })

沒有局部this的綁定

箭頭函數看上去是匿名函數的一種簡寫,但實際上,箭頭函數和匿名函數有個明顯的區別:箭頭函數內部的this是詞法作用域,由上下文確定。箭頭函數不會綁定this。 或則說箭頭函數不會改變this本來的綁定。

舉個例子說明:

function Counter() {
  this.num = 0;
}
var a = new Counter();
 console.log(a.num); // 0

因為使用了關鍵字 new 構造,Count()函數中的 this 綁定到一個新的對象,並且賦值給a。通過 console.log 打印 a.num,會輸出0。

如果我們想每過一秒將 a.num 的值加1,該如何實現呢?可以使用 setInterval() 函數。

function Counter() {
  this.num = 0;
  this.timer = setInterval(function add() {
    this.num++;
    console.log(this.num);
  }, 1000);
}

var b = new Counter();
// NaN
// NaN
// NaN
// ...

每隔一秒都會有一個NaN打印出來,而不是累加的數字。

原因:首先函數 setInterval 沒有被某個聲明的對象調用,也沒有使用 new 關鍵字,再之沒有使用 bind ,  call 和 apply 。 setInterval 只是一個普通的函數。實際上 setInterval 里面的 this 綁定到全局對象的。

之所以打印 NaN ,是因為 this.num 綁定到 window 對象的 num ,而 window.num 未定義。

解決辦法:使用箭頭函數!使用箭頭函數就不會導致 this 被綁定到全局對象。

function Counter() {
  this.num = 0;
  this.timer = setInterval(() => {
    this.num++;
    console.log(this.num);
  }, 1000);
}
var b = new Counter();
// 1
// 2
// 3
// ...

通過 Counter 構造函數綁定的 this 將會被保留。在 setInterval 函數中, this 依然指向我們新創建的b對象。

再舉個例子:

由於JavaScript函數對 this 綁定的錯誤處理,下面的例子無法得到預期結果:

var obj = {
    birth: 1990,
    getAge: function () {
        var b = this.birth; // 1990
        var fn = function () {
            return new Date().getFullYear() - this.birth; // this指向window或undefined
        };
        return fn();
    }
};

現在,箭頭函數完全修復了 this 的指向, this 總是指向詞法作用域,也就是外層調用者 obj :

var obj = {
    birth: 1990,
    getAge: function () {
        var b = this.birth; // 1990
        var fn = () => new Date().getFullYear() - this.birth; // this指向obj對象
        return fn();
    }
};
obj.getAge(); // 25

如果使用箭頭函數,以前的那種hack寫法:

var that = this;

就不再需要了。

由於this在箭頭函數中已經按照詞法作用域綁定了,所以,用 call() 或者 apply() 調用箭頭函數時,無法對 this 進行綁定,即傳入的第一個參數被忽略:

var obj = {
    birth: 1990,
    getAge: function (year) {
        var b = this.birth; // 1990
        var fn = (y) => y - this.birth; // this.birth仍是1990
        return fn.call({birth:2000}, year);
    }
};
obj.getAge(2015); // 25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