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記錄-redis緩存機制介紹(四)


Redis 數據備份與恢復

Redis SAVE 命令用於創建當前數據庫的備份。

語法

redis Save 命令基本語法如下:

redis 127.0.0.1:6379> SAVE 

實例

redis 127.0.0.1:6379> SAVE OK

該命令將在 redis 安裝目錄中創建dump.rdb文件。


恢復數據

如果需要恢復數據,只需將備份文件 (dump.rdb) 移動到 redis 安裝目錄並啟動服務即可。獲取 redis 目錄可以使用 CONFIG 命令,如下所示:

 
redis 127.0.0.1:6379> CONFIG GET dir 1) "dir" 2) "/usr/local/redis/bin"

以上命令 CONFIG GET dir 輸出的 redis 安裝目錄為 /usr/local/redis/bin。


Bgsave

創建 redis 備份文件也可以使用命令 BGSAVE,該命令在后台執行。

實例

127.0.0.1:6379> BGSAVE 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

Redis 安全

我們可以通過 redis 的配置文件設置密碼參數,這樣客戶端連接到 redis 服務就需要密碼驗證,這樣可以讓你的 redis 服務更安全。

實例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命令查看是否設置了密碼驗證:

127.0.0.1:6379> CONFIG get requirepass 1) "requirepass" 2) ""

默認情況下 requirepass 參數是空的,這就意味着你無需通過密碼驗證就可以連接到 redis 服務。

你可以通過以下命令來修改該參數:

127.0.0.1:6379> CONFIG set requirepass "runoob" OK 127.0.0.1:6379> CONFIG get requirepass 1) "requirepass" 2) "runoob"

設置密碼后,客戶端連接 redis 服務就需要密碼驗證,否則無法執行命令。

語法

AUTH 命令基本語法格式如下:

127.0.0.1:6379> AUTH password

實例

127.0.0.1:6379> AUTH "runoob" OK 127.0.0.1:6379> SET mykey "Test value" OK 127.0.0.1:6379> GET mykey "Test value"

Redis 性能測試

Redis 性能測試是通過同時執行多個命令實現的。

語法

redis 性能測試的基本命令如下:

redis-benchmark [option] [option value]

實例

以下實例同時執行 10000 個請求來檢測性能:

redis-benchmark -n 10000 PING_INLINE: 141043.72 requests per second PING_BULK: 142857.14 requests per second SET: 141442.72 requests per second GET: 145348.83 requests per second INCR: 137362.64 requests per second LPUSH: 145348.83 requests per second LPOP: 146198.83 requests per second SADD: 146198.83 requests per second SPOP: 149253.73 requests per second LPUSH (needed to benchmark LRANGE): 148588.42 requests per second LRANGE_100 (first 100 elements): 58411.21 requests per second LRANGE_300 (first 300 elements): 21195.42 requests per second LRANGE_500 (first 450 elements): 14539.11 requests per second LRANGE_600 (first 600 elements): 10504.20 requests per second MSET (10 keys): 93283.58 requests per second

redis 性能測試工具可選參數如下所示:

序號 選項 描述 默認值
1 -h 指定服務器主機名 127.0.0.1
2 -p 指定服務器端口 6379
3 -s 指定服務器 socket  
4 -c 指定並發連接數 50
5 -n 指定請求數 10000
6 -d 以字節的形式指定 SET/GET 值的數據大小 2
7 -k 1=keep alive 0=reconnect 1
8 -r SET/GET/INCR 使用隨機 key, SADD 使用隨機值  
9 -P 通過管道傳輸 <numreq> 請求 1
10 -q 強制退出 redis。僅顯示 query/sec 值  
11 --csv 以 CSV 格式輸出  
12 -l 生成循環,永久執行測試  
13 -t 僅運行以逗號分隔的測試命令列表。  
14 -I Idle 模式。僅打開 N 個 idle 連接並等待。  

實例

以下實例我們使用了多個參數來測試 redis 性能:

redis-benchmark -h 127.0.0.1 -p 6379 -t set,lpush -n 10000 -q SET: 146198.83 requests per second LPUSH: 145560.41 requests per second

以上實例中主機為 127.0.0.1,端口號為 6379,執行的命令為 set,lpush,請求數為 10000,通過 -q 參數讓結果只顯示每秒執行的請求數。

Redis 客戶端連接

Redis 通過監聽一個 TCP 端口或者 Unix socket 的方式來接收來自客戶端的連接,當一個連接建立后,Redis 內部會進行以下一些操作:

  • 首先,客戶端 socket 會被設置為非阻塞模式,因為 Redis 在網絡事件處理上采用的是非阻塞多路復用模型。
  • 然后為這個 socket 設置 TCP_NODELAY 屬性,禁用 Nagle 算法
  • 然后創建一個可讀的文件事件用於監聽這個客戶端 socket 的數據發送

最大連接數

在 Redis2.4 中,最大連接數是被直接硬編碼在代碼里面的,而在2.6版本中這個值變成可配置的。

maxclients 的默認值是 10000,你也可以在 redis.conf 中對這個值進行修改。

config get maxclients 1) "maxclients" 2) "10000"

實例

以下實例我們在服務啟動時設置最大連接數為 100000:

redis-server --maxclients 100000

客戶端命令

S.N. 命令 描述
1 CLIENT LIST 返回連接到 redis 服務的客戶端列表
2 CLIENT SETNAME 設置當前連接的名稱
3 CLIENT GETNAME 獲取通過 CLIENT SETNAME 命令設置的服務名稱
4 CLIENT PAUSE 掛起客戶端連接,指定掛起的時間以毫秒計
5 CLIENT KILL

關閉客戶端連

 

Redis 管道技術

Redis是一種基於客戶端-服務端模型以及請求/響應協議的TCP服務。這意味着通常情況下一個請求會遵循以下步驟:

  • 客戶端向服務端發送一個查詢請求,並監聽Socket返回,通常是以阻塞模式,等待服務端響應。
  • 服務端處理命令,並將結果返回給客戶端。

Redis 管道技術

Redis 管道技術可以在服務端未響應時,客戶端可以繼續向服務端發送請求,並最終一次性讀取所有服務端的響應。

實例

查看 redis 管道,只需要啟動 redis 實例並輸入以下命令:

$(echo -en "PING\r\n SET runoobkey redis\r\nGET runoobkey\r\nINCR visitor\r\nINCR visitor\r\nINCR visitor\r\n"; sleep 10) | nc localhost 6379 +PONG +OK redis :1 :2 :3

以上實例中我們通過使用 PING 命令查看redis服務是否可用, 之后我們們設置了 runoobkey 的值為 redis,然后我們獲取 runoobkey 的值並使得 visitor 自增 3 次。

在返回的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命令一次性向 redis 服務提交,並最終一次性讀取所有服務端的響應


管道技術的優勢

管道技術最顯著的優勢是提高了 redis 服務的性能。

Redis 分區

分區是分割數據到多個Redis實例的處理過程,因此每個實例只保存key的一個子集。

分區的優勢

  • 通過利用多台計算機內存的和值,允許我們構造更大的數據庫。
  • 通過多核和多台計算機,允許我們擴展計算能力;通過多台計算機和網絡適配器,允許我們擴展網絡帶寬。

分區的不足

redis的一些特性在分區方面表現的不是很好:

  • 涉及多個key的操作通常是不被支持的。舉例來說,當兩個set映射到不同的redis實例上時,你就不能對這兩個set執行交集操作。
  • 涉及多個key的redis事務不能使用。
  • 當使用分區時,數據處理較為復雜,比如你需要處理多個rdb/aof文件,並且從多個實例和主機備份持久化文件。
  • 增加或刪除容量也比較復雜。redis集群大多數支持在運行時增加、刪除節點的透明數據平衡的能力,但是類似於客戶端分區、代理等其他系統則不支持這項特性。然而,一種叫做presharding的技術對此是有幫助的。

分區類型

Redis 有兩種類型分區。 假設有4個Redis實例 R0,R1,R2,R3,和類似user:1,user:2這樣的表示用戶的多個key,對既定的key有多種不同方式來選擇這個key存放在哪個實例中。也就是說,有不同的系統來映射某個key到某個Redis服務。

范圍分區

最簡單的分區方式是按范圍分區,就是映射一定范圍的對象到特定的Redis實例。

比如,ID從0到10000的用戶會保存到實例R0,ID從10001到 20000的用戶會保存到R1,以此類推。

這種方式是可行的,並且在實際中使用,不足就是要有一個區間范圍到實例的映射表。這個表要被管理,同時還需要各 種對象的映射表,通常對Redis來說並非是好的方法。

哈希分區

另外一種分區方法是hash分區。這對任何key都適用,也無需是object_name:這種形式,像下面描述的一樣簡單:

  • 用一個hash函數將key轉換為一個數字,比如使用crc32 hash函數。對key foobar執行crc32(foobar)會輸出類似93024922的整數。
  • 對這個整數取模,將其轉化為0-3之間的數字,就可以將這個整數映射到4個Redis實例中的一個了。93024922 % 4 = 2,就是說key foobar應該被存到R2實例中。注意:取模操作是取除的余數,通常在多種編程語言中用%操作符實現。

Java 使用 Redis

安裝

開始在 Java 中使用 Redis 前, 我們需要確保已經安裝了 redis 服務及 Java redis 驅動,且你的機器上能正常使用 Java。 Java的安裝配置可以參考我們的 Java開發環境配置 接下來讓我們安裝 Java redis 驅動:

  • 首先你需要下載驅動包 下載 jedis.jar,確保下載最新驅動包。
  • 在你的 classpath 中包含該驅動包。

本站提供了 2.9.0 jar 版本下載: jedis-2.9.0.jar


連接到 redis 服務

實例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 public class RedisJav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連接本地的 Redis 服務 Jedis jedis = new Jedis("localhost"); System.out.println("連接成功"); //查看服務是否運行 System.out.println("服務正在運行: "+jedis.ping()); } }

編譯以上 Java 程序,確保驅動包的路徑是正確的。

連接成功 服務正在運行: PONG

Redis Java String(字符串) 實例

實例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 public class RedisStringJav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連接本地的 Redis 服務 Jedis jedis = new Jedis("localhost"); System.out.println("連接成功"); //設置 redis 字符串數據 jedis.set("runoobkey", "www.runoob.com"); // 獲取存儲的數據並輸出 System.out.println("redis 存儲的字符串為: "+ jedis.get("runoobkey")); } }

編譯以上程序。

連接成功 redis 存儲的字符串為: www.runoob.com

Redis Java List(列表) 實例

實例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 public class RedisListJav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連接本地的 Redis 服務 Jedis jedis = new Jedis("localhost"); System.out.println("連接成功"); //存儲數據到列表中 jedis.lpush("site-list", "Runoob"); jedis.lpush("site-list", "Google"); jedis.lpush("site-list", "Taobao"); // 獲取存儲的數據並輸出 List<String> list = jedis.lrange("site-list", 0 ,2); for(int i=0; i<list.size(); i++) { System.out.println("列表項為: "+list.get(i)); } } }

編譯以上程序。

連接成功 列表項為: Taobao 列表項為: Google 列表項為: Runoob

Redis Java Keys 實例

實例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Set;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 public class RedisKeyJav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連接本地的 Redis 服務 Jedis jedis = new Jedis("localhost"); System.out.println("連接成功"); // 獲取數據並輸出 Set<String> keys = jedis.keys("*"); Iterator<String> it=keys.iterator() ; while(it.hasNext()){ String key = it.next(); System.out.println(key); } } }

編譯以上程序。

連接成功 runoobkey site-list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