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非地理專業的開發人員,對與這些生澀的概念,我們不一定都要了解,但是我們要理解,凡是以經緯度為單位的都是地理坐標系,因為它歸根結底是一個橢球體,只不過各個國家為了反映該國家所在區域地球的真實形狀,而采用不同的數學模型對本不是橢球體的地球進行橢球體化。而投影坐標系,是對地理坐標系按照某種方式投影到平面上的,所以可以認為它是一個平面坐標系,單位自然是米或千米。
我們在做開發的時候,尤其是web地圖開發,兩種坐標系至關重要4326 GCS_WGS_1984 和 102100WGS_1984_web_mercator_auxiliary_sphere 。
1)、4326 GCS_WGS_1984 是WGS1984,屬於地理坐標系,相信大家對它都有所耳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gps采用的坐標系,也就是通過gps拿到的坐標信息都是按這個坐標系給我們的經度和緯度。當然,如果你是做移動平台上的gps,獲得的經緯度也是按這個坐標系。
2)、102100 WGS_1984_web_mercator_auxiliary_sphere則是目前在線地圖采用的通用坐標系,屬於投影坐標系。
如果我們采用googlemap做底圖,然后想通過gps將位置在地圖上顯示,不經過任何轉換直接在googlemap上顯示是不行的,因為他們的坐標系不統一。所以在顯示之前就必須將gps獲取點進行坐標轉換到WGS_1984_web_mercator,然后在googlemap上顯示。
在我們的實際應用中,經常用到SpatialReference空間參考系,我們大都用的是WKID=4326的D_WGS_1984的地理坐標,而由於需要,向之前的一篇博文中介紹的,疊加Google Map地圖的話,就涉及到將我們現有的地圖從WKID=4326的地理坐標系轉換成WKID=102100的投影坐標系,怎么轉換?
ArcMap中的工具箱中有這樣的工具,以下截圖詳細說明:
1、打開已有的地圖,並打開工具箱(Data Management Tools 即是數據管理工具,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 即是投影和變換)
2、按照箭頭指向,依次展開節點后,選擇“Project”工具,如下:(Project 即是投影)
3、在打開的Project窗口中,選擇輸出的空間坐標系統,然后,點擊“Select”,如下圖:
4、選擇“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如下圖:(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 即是投影坐標系)
5、選擇“World”,點擊“Add”,如下圖:
6、找到WGS 1984 Web Mercator.prj,點擊“Add”,如下圖:
7、在下拉框中,選擇僅有的一項,然后點擊“OK”,至此已經完成(這里請注意:請記住Output Dataset or Feature Class中的位置,那是轉換后的輸出shp位置)
8、關閉ArcMap,重新打開ArcMap,並Add Data上一步中轉換后的那個圖層shp文件,此時的圖層已經是墨卡托坐標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