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想一下你初入大學時對計算機專業的暢想
- 當初你是如何做出選擇計算機專業的決定的?
- 你認為過去兩年中接觸到的課程是否符合你對計算機專業的期待,為什么?
- 你覺得計算機是你喜歡的領域嗎,它是你擅長的領域嗎?
當初為什么選擇計算機專業,其實就連我自己也不清不楚,至於為什么說不清不楚,倒不是說這個選擇是父母替我抉擇的。只是自己一路走來,遵循着三點一線的生活,一直都中規中矩,沒有什么特別的愛好,也缺乏一定的棱角。自小其實並沒有過多接觸過計算機,只是當時上學同期的舍友似乎對這方面有些了解,慢慢覺得有些許神奇,站在當時的角度,也僅僅只是覺得有些神奇而已;加上一些現實的原因諸如程序員工資較高之類的。大概來說,就是這么平常的兩點,確定了我的抉擇。
過去兩年中接觸的課程,應該說還算符合我對它的期待。在這之前,就算高考報考了這個專業,其實對於這個專業的了解並不是很多,不知道它會教授什么樣的知識,會學習什么樣的課程,只是覺得應該是跟計算機這個我們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有關。所以說,有沒有符合我的期待,應該說還算符合。
計算機是否是我喜歡的領域,談不上喜歡也說不上討厭。其實我覺得自己蠻像 B 中前半部分介紹的主人公自己的。我也只是像高中階段一樣,努力的去學習課堂上的知識,缺少個人的思考,沿着老師的固定模式,然后依靠自己一些小聰明去解決題目。所以計算機是否是我喜歡的領域,我現在也無法得出答案,只是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就要努力堅持地學下去,我比較能肯定的是,如果不是計算機專業,比如說是進了其他一些理工科(我是比較拒絕一些沒有那么有實用性的文科專業的,感覺那樣,大學讀了就跟沒讀一樣,個人偏見而已)我也會如這般勁頭,努力的學下去。很慚愧的是,盡管我一直有在努力,其實對於這方面也不是很擅長。而說到努力,自我又很矛盾,在家較為懶散,不喜讀書,而在校又能勤奮努力。而自己所認為的努力,其實有時候回頭想想,會發現,就如網上常說的”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罷了"。如 B 后半部分一樣,以及 C 中那樣,努力地去改變自己的機械思維、提高自我自學能力將一些筆記心得記錄下來,我想,這樣的努力才會更有效率吧。
>2、即將大三的你,對照前人們走過的路和描述未來發展,現在的你 > - 自我感覺你已經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能、能力有哪些? > - 離成為一個合格的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生,在專業知識、技能、能力上還差距哪些?
大致具備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等基本知識;編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懂得自己去搜索摸索,正確使用google、stackoverflow,而不是一味指望別人來解決(可能是qiang的原因,有時候一些基本問題總覺得搜一下就有,但是往往有人選擇了最低效的方法,苦苦等待他人解決),當然,面對一些實在無法解決的情況,懂得及時像別人求助;熟悉C++,了解Java。
距離一個合格的畢業生,首先我的數學功底不強,英語也是一大弱勢,表面上看,似乎英語數學跟計算機關聯不大,但是當深入一些知識時,這兩門卻又真真實實鉗制了自己。專業知識上,僅限於課堂所教授的,自己課外延伸的知識儲備基本為0。編程語言上,也沒有一門很精通的語言,程度最深也僅僅只是熟悉而已,問及具體實現細節,真真一片茫然。對於自我的編程能力,其實一直不滿意,也一直在努力去提高,成效也不佳。至今沒有拿得出手的項目,也是一大遺憾所在。
3、大三是一個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考研、工作、考公、出國,不同的選擇在大三就有不同的努力方向。而無論考研還是工作的每條路徑,也有許多不同的分支。
- 對照以上你閱讀的前人們的經歷,你的選擇是什么?
- 在這種選擇下,你認為你相比其他同學來說有何優勢,有何劣勢?
- 針對你的選擇,你給自己的大三設定的規划安排是什么?
出國沒想過,考公考慮過,但並不強烈,其實還蠻想考研的,但是考慮一些現實的因素,暫時為自己的打算是工作,沒有意外的話,應該也不會改變了。
出於比較來談及“優劣勢”的話,其實我是比較沒有信心的,感覺自己什么都不會,又都學不好,也沒有較為過人之處,自己懂的方面總是會有比自己強的人在,而懂的東西又似乎沒有理解的那么細致。讀了這么多年書,對於自己的極限在哪,大致也能摸清楚。所以對於前方的道路還是頗感迷茫的。優勢的話,平時比較有花時間讀書,所以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數據結構等可能能快速的撿起來,但是大部分的人這些點似乎也能做到;劣勢的話,暫時還沒有什么比較拿得出手的項目經歷,在這種情況下,去填寫一張簡歷的話,似乎沒有什么可以寫的。
基於這種選擇,大三上初步設定是多去讀一些書,學長也給過一些建議的書籍諸如《重構——改善既有代碼的設計》、《編程珠璣》等,然后穩步的去刷LeetCode,好好地跟上張棟老師軟工實踐課程的步伐,並且回顧之前操作系統、數據結構等課程的知識。
4、你從學長學姐那,聽過對於這個班級或這門實踐課的要求或經驗,促使你選擇這門課這個班的動力是什么?
對於張棟老師的課程,其實沒有特意去學長學姐那打聽,一是因為他是實驗班的班導師,二是在此之前,在上面向對象課程的時候,布置了一個計算器的作業,也是從那個作業后,我才開通了github,有了寫博客的習慣。所以我覺得,軟工實踐選擇張棟老師的話,可以學到一些新東西。
5、針對上述問題(2)、(3)、(4),你對這門課的期待是什么?你打算平均每周拿出多少個小時用在這門課上,以達成你的期待以及你在(2)或(3)或(4)上的目標?
有一些題目稱之為“好題”,不是因為它有多難,而是因為它難得恰到好處,不給做題者太過輕松,又不至於絞盡腦汁無法求解。我對這門課的期待大抵如此。對於平均每周多少小時,多少小時無法具體給出,但是按照我之前的經歷,比如數據庫實踐作業以及之前的計算器編程,基本上我會把它當作是重要且緊迫的任務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