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網並不同於外界通訊使用的
TCP/IP協議體系,它是一種建立在傳統以太網(Ethernet)結構上的網絡分布,除了使用
TCP/IP協議,它還涉及許多協議。
在局域網里,計算機要查找彼此
並不是通過IP進行的,而是通過網卡MAC地址,它是一組在生產時就固化的唯一標識號,根據協議規范,當一台計算機要查找另一台計算機時,
它必須把目標計算機的IP通過
ARP協議(
地址解析協議)在物理網絡中廣播出去,“廣播”是一種讓任意一台計算機都能收到數據的數據發送方式,計算機收到數據后就會判斷這條信息是不是發給自己的,如果是,就會返回應答,在這里,它會返回自身地址。
當源計算機收到有效的回應時,它就得知了目標計算機的MAC地址並把結果保存在系統的地址緩沖池里,下次傳輸數據時就不需要再次發送廣播了,這個地址緩沖池會定時刷新重建,以免造成
數據冗余現象。
實際上,共享協議規定局域網內的每台啟用了文件及
打印機共享服務的計算機在
啟動的時候必須主動向所處網段廣播自己的IP和對應的MAC地址,然后由某台計算機(通常是局域網內某個工作組里第一台啟動的計算機)承擔接收並保存這些數據的角色,
這台計算機就被稱為“瀏覽主控服務器”,它是工作組里極為重要的計算機,負責維護本工作組中的瀏覽列表及指定其他工作組的主控服務器列表,為本工作組的其他計算機和其他來訪本工作組的計算機提供瀏覽服務,它的標識是含有\ \_MSBROWSE_名字段。
這就是我們能在網絡鄰居看到其他計算機的來由,它實際上是一個瀏覽列表,用戶可以使用“nbtstat -r”來查看在瀏覽主控服務器上聲明了自己的NetBIOS名稱列表。
瀏覽列表記錄了整個局域網內開啟的計算機的資源描述,當我們要訪問另一台計算機的共享資源時,系統實際上是通過發送廣播查詢瀏覽主控服務器,然后由瀏覽主控服務器提供的瀏覽列表來“發現”目標計算機的共享資源的。
但是僅知道彼此的地址還不夠,計算機之間必須建立一條連接的數據鏈路才能正常工作,這就需要另一個基本協議來進行了。
NetBIOS(網絡
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協議是IBM開發的用於給局域網提供網絡以及其他特殊功能的命令集,幾乎每個局域網都必須在這種協議上面進行工作,NetBIOS相當於 Intranet上的
TCP/IP協議。
而后推出的NetBEUI協議(NetBIOS用戶擴展接口協議)則是對前者進行了功能擴充,這幾個協議都是組成局域網的基本必備,最后,為了建立連接,局域網還需要TCP/IP協議。
【定義】
為了完整地給出LAN的定義,必須使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功能性定義,另一種是技術性定義。
前一種將LAN定義為一組台式計算機和其他設備,在
物理地址上彼此相隔不遠,以允許用戶相互通信和共享諸如打印機和存儲設備之類的計算資源的方式互連在一起的系統。這種定義適用於辦公環境下的LAN、工廠和研究機構中使用的LAN。
就LAN的技術性定義而言,它定義為由特定類型的傳輸媒體(如電纜、光纜和無線媒體)和
網絡適配器
(亦稱為網卡)互連在一起的計算機,並受
網絡操作系統監控的
網絡系統。
功能性和技術性定義之間的差別是很明顯的,功能性定義強調的是外界行為和服務;技術性定義強調的則是構成LAN所需的物質基礎和構成的方法。
局域網(LAN)的名字本身就隱含了這種網絡地理范圍的局域性。由於較小的地理范圍的局限性,LAN通常要比廣域網(WAN)具有高得多的傳輸速率。
例如,LAN的傳輸速率為10Mb/s,FDDI的傳輸速率為100Mb/s,而WAN的主干線速率國內僅為64kbps或2.048Mbps,最終用戶的上限速率通常為14.4kbps。
LAN的拓撲結構常用的是總線型和環行,這是由於有限地理范圍決定的,這兩種結構很少在廣域網環境下使用。LAN還有諸如高可靠性、易擴縮和易於管理及安全等多種特性。局域網一般為一個部門或單位所有,建網、維護以及擴展等較容易,系統靈活性高。其主要特點是:
覆蓋的地理范圍較小,只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局部范圍內聯,如一座或集中的建築群內。
使用專門鋪設的傳輸介質進行聯網,數據傳輸速率高(10Mb/s~10Gb/s)
通信延遲時間短,可靠性較高
局域網可以支持多種傳輸介質
局域網的類型很多,若按網絡使用的傳輸介質分類,可分為有線網和無線網;
若按網絡拓撲結構分類,可分為總線型、星型、環型、樹型、混合型等;
若按傳輸介質所使用的訪問控制方法分類,又可分為以太網、令牌環網、FDDI網和無線局域網等。
其中,以太網是當前應用最普遍的局域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