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了Alex Fung魔方解法(見Solving the Rubik's Cube Systematically),這是一種精確的數學法,且是一種思路,一個系統解決方案,一種原理,不用死記硬背公式。

Fung解法的整體思路是:先角后棱再中心,先轉位置再轉面。具體來說,(1)先底4角,再頂4角;(2)然后底三棱,頂三棱,最后頂和底兩棱,得到兩面正確;(3)中間層的棱;(4)最后中心。每一步驟都是先把那一塊轉到那個位置去(動作是move),先不管方向(orientation),然后再轉方向:角擰轉(twist),楞翻轉(flip)。
X•Y•X-1 是一個conjugate(參考Design Theory),X,Y為魔方的轉動操作,可以是單個操作或復合操作,但數學集合術語完全適用,例如X為F(左手順時針轉90度),X-1表示F-1(左手逆時針轉90度);•表示動作相連,可省略,寫在這里僅僅為了當動作為復合操作時,看起來清晰。
conjugate的特點是逆為中間的動作的逆:(X•Y•X-1)-1=X•Y-1•X-1。
X•Y•X-1•Y-1是一個commutator,記為[X, Y],其特點是逆為兩個轉動操作相同但先后次序反之:(X•Y•X-1•Y-1)-1 = (Y•X•Y-1•X-1) = [Y, X]。
CM1包括左手和右手的操作,有CM1R,CM1R-1,CM1F,CM1F-1。
CM1R = R-1•D-1•R 目標角在FRD,面朝右,右手操作。直覺:右手合,如圖示。
CM1F = F•D•F-1 與CM1R左右鏡像,左手合CM1R-1 = (CM1R)-1=R-1•D•R 目標角在FRU,面朝左,右手操作,將其轉到FRD,面朝左。直覺:右手開。
CM1F-1 = F•D-1•F-1 與CM1R-1左右鏡像,左手開



CM3R = [CM1R, U] = CM1R•U•CM1R-1•U-1 三角順時針輪換,僅改變三個角的位置,直覺:三角輪換。

CT1 = CM1R -1•CM1F 目標角在FRU,面朝左,先右手CM1R -1將其轉到FRD,面朝左,再左手CM1F,轉到FRU,面朝上。直覺:右手開左手合。CT1-1=CM1F-1•CM1R 與CT1左右鏡像
CT2 = [CT1, U] = CT1•U•CT1 -1•U -1 目標角位置正確,面朝向不對。成對的鏡像操作。僅改變兩個角的面朝向。直覺: 兩角翻面。


EM1BR = [F, M] = F•M•F-1•M-1 直覺:前腰回回
EM1BR-1 = [M, F] = M•F•M-1•F-1 直覺:腰前回回
EM1BL = [F-1, M2] = F-1•M2•F•M2 直覺:后腰腰回回EM1BL-1 = [M2, F-1] =M2• F-1•M2•F 直覺:腰腰后回回



EM3 = [U 2, C -1] = U 2C -1U 2C

NM4 = [C, M 2] = C•M 2•C -1•M 2

EF1B = EM1BR-1•EM1BL = [M, F]•[F-1, M2] = (M•F•M-1•F-1)•(F-1•M2•F•M2) 直覺:腰前回回 前腰回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EF1B-1 = EM1BL-1•EM1BR = [M2, F-1]•[F, M] = (M2•F-1•M2•F)•(F•M•F-1•M-1) 直覺:腰腰后回回 后腰腰回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腰腰”算一步)
EF2B = [EF1B, U2] = EF1B•U2•EF1B-1•U2 第二個操作是:一個次序相反的EM1BL,接一個正常的EM1BR

1)三階魔方視頻
Alex Fung魔方解法整體介紹、第一層十字架:0~2:10秒
第一層的角、基礎動作左手合、左手開、右手合、右手開:2:10~7:10秒
頂層三角輪換:7:10~11:50秒
頂層兩角換面:11:50~16:17秒
頂層四棱、前腰回回、后腰腰回回:16:17~22:26秒
中間層三棱輪換:另一個視頻
中間層中心對換:22:26~24:35秒
中間層兩棱換面:24:35~末尾
2)兩階魔方視頻
附錄二:Fung解法與經典解法的結合
Fung解法適用於其他異形魔方,例如二階、四階、鏡面等,但在五魔方中,中間層不能轉,若用上下層相對旋轉的方法,我還沒能嘗試。
經典的“先第一層、后第二層、再第三層”魔方解法中,關於第二層棱如何擰對,“魔方小站站長”使用“遠切回回、接孩子回家”算法,但新浪博主“震我一下魔方宅”將其拆解為兩個“上鈎下回”動作。
左手上鈎下回=(魔方上下顛倒后)右手合+底回 即,(經典)F-1•U-1•F•U=(Fung解法魔方上下顛倒后)R-1•D-1•R•D=[R-1, D-1]
右手上鈎下回=(魔方上下顛倒后)左手合+底回 即,(經典)R•U•R-1•U-1=(Fung解法魔方上下顛倒后) F•D•F-1F•D-1=[F, D]
故,第二層棱擰對的解法“遠切回回、接孩子回家”=(Fung解法中魔方上下顛倒后)遠+右手合+底回+左手合+底回。或,鏡面動作。
三階魔方“震我一下魔方宅”君調整頂層棱十字架以及位置也使用上鈎下回的動作組合。但五魔方的頂層調整棱的位置依然用到魔方小站站長教的“小魚一”和“小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