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以下代碼僅供參考,若有錯誤歡迎指正哦~
1 年齡巧合
小明和他的表弟一起去看電影,有人問他們的年齡。小明說:今年是我們的幸運年啊。我出生年份的四位數字加起來剛好是我的年齡。表弟的也是如此。已知今年是2014年,並且,小明說的年齡指的是周歲。 請推斷並填寫出小明的出生年份。 這是一個4位整數,請通過瀏覽器提交答案,不要填寫任何多余的內容(比如,他表弟的出生年份,或是他們的年齡等等) 1988
1 public class Main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for(int i = 1900;i <= 2014;i++) { 5 int a = i / 1000 + i / 100 % 10 + i / 10 % 10 + i % 10; 6 if(a == 2014 - i) 7 System.out.println("i = "+i); 8 } 9 10 } 11 }
2 出棧次序
X星球特別講究秩序,所有道路都是單行線。一個甲殼蟲車隊,共16輛車,按照編號先后發車,夾在其它車流中,緩緩前行。 路邊有個死胡同,只能容一輛車通過,是臨時的檢查站,如圖【p1.png】所示。 X星球太死板,要求每輛路過的車必須進入檢查站,也可能不檢查就放行,也可能仔細檢查。 如果車輛進入檢查站和離開的次序可以任意交錯。那么,該車隊再次上路后,可能的次序有多少種? 為了方便起見,假設檢查站可容納任意數量的汽車。 顯然,如果車隊只有1輛車,可能次序1種;2輛車可能次序2種;3輛車可能次序5種。 現在足足有16輛車啊,親!需要你計算出可能次序的數目。 這是一個整數,請通過瀏覽器提交答案,不要填寫任何多余的內容(比如說明性文字)。 35357670
1 public class Main { 2 public static int count = 1; 3 4 public void dfs(int step, int num, int car) { 5 if(step == num) //當所有排隊的汽車均已進棧后 6 return; 7 dfs(step + 1, num, car + 1); 8 if(car > 0) { //當棧不為空時,可以選擇出棧 9 count++; 10 dfs(step, num, car - 1); 11 } 12 } 13 1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5 Main test = new Main(); 16 test.dfs(0, 16, 0); 17 System.out.println("DFS: "+count); 18 int r = 1; 19 for(int i = 2;i <= 16;i++) { 20 r = r * (4 * i - 2) / (i + 1); //借鑒網上網友思想:利用卡特蘭數 21 } 22 System.out.println(r); 23 } 24 }
3 信號匹配
從X星球接收了一個數字信號序列。 現有一個已知的樣板序列。需要在信號序列中查找它首次出現的位置。這類似於串的匹配操作。 如果信號序列較長,樣板序列中重復數字較多,就應當注意比較的策略了。可以仿照串的KMP算法,進行無回溯的匹配。這種匹配方法的關鍵是構造next數組。 next[i] 表示第i項比較失配時,樣板序列向右滑動,需要重新比較的項的序號。如果為-1,表示母序列可以進入失配位置的下一個位置進行新的比較。 下面的代碼實現了這個功能,請仔細閱讀源碼,推斷划線位置缺失的代碼。 // 生成next數組 int* make_next(int pa[], int pn) { int* next = (int*)malloc(sizeof(int)*pn); next[0] = -1; int j = 0; int k = -1; while(j < pn-1){ if(k==-1 || pa[j]==pa[k]){ j++; k++; next[j] = k; } else k = next[k]; } return next; } // da中搜索pa, da的長度為an, pa的長度為pn int find(int da[], int an, int pa[], int pn) { int rst = -1; int* next = make_next(pa, pn); int i=0; // da中的指針 int j=0; // pa中的指針 int n = 0; while(i<an){ n++; if(da[i]==pa[j] || j==-1){ i++; j++; } el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位置 if(j==pn) { rst = i-pn; break; } } free(next); return rst; } int main() { int da[] = {1,2,1,2,1,1,2,1,2,1,1,2,1,1,2,1,1,2,1,2,1,1,2,1,1,2,1,1,1,2,1,2,3}; int pa[] = {1,2,1,1,2,1,1,1,2}; int n = find(da, sizeof(da)/sizeof(int), pa, sizeof(pa)/sizeof(int)); printf("%d\n", n); return 0; } 注意:通過瀏覽器提交答案。只填寫缺少的內容,不要填寫任何多余的內容(例如:說明性文字或已有符號) j = next[j]
4 生物芯片
X博士正在研究一種生物芯片,其邏輯密集度、容量都遠遠高於普通的半導體芯片。 博士在芯片中設計了 n 個微型光源,每個光源操作一次就會改變其狀態,即:點亮轉為關閉,或關閉轉為點亮。 這些光源的編號從 1 到 n,開始的時候所有光源都是關閉的。 博士計划在芯片上執行如下動作: 所有編號為2的倍數的光源操作一次,也就是把 2 4 6 8 ... 等序號光源打開 所有編號為3的倍數的光源操作一次, 也就是對 3 6 9 ... 等序號光源操作,注意此時6號光源又關閉了。 所有編號為4的倍數的光源操作一次。 ..... 直到編號為 n 的倍數的光源操作一次。 X博士想知道:經過這些操作后,某個區間中的哪些光源是點亮的。 【輸入格式】 3個用空格分開的整數:N L R (L<R<N<10^15) N表示光源數,L表示區間的左邊界,R表示區間的右邊界。 【輸出格式】 輸出1個整數,表示經過所有操作后,[L,R] 區間中有多少個光源是點亮的。 例如: 輸入: 5 2 3 程序應該輸出: 2 再例如: 輸入: 10 3 6 程序應該輸出: 3 資源約定: 峰值內存消耗 < 256M CPU消耗 < 1000ms 請嚴格按要求輸出,不要畫蛇添足地打印類似:“請您輸入...” 的多余內容。 所有代碼放在同一個源文件中,調試通過后,拷貝提交該源碼。 注意: main函數需要返回0 注意: 只使用ANSI C/ANSI C++ 標准,不要調用依賴於編譯環境或操作系統的特殊函數。 注意: 所有依賴的函數必須明確地在源文件中 #include <xxx>, 不能通過工程設置而省略常用頭文件。 提交時,注意選擇所期望的編譯器類型。
1 import java.util.Scanner; 2 3 public class Main { 4 5 public long getP(long X) { 6 long count = 1; 7 for(long i = 2;i <= X / 2;i++) { 8 if(X % i == 0) 9 count++; 10 } 11 return count; 12 } 13 14 public void getResult(long N, long L, long R) { 15 long result = 0; 16 for(long i = L;i <= R;i++) { 17 long count = getP(i); 18 if((count&1) == 1) 19 result++; 20 } 21 System.out.println(result); 22 } 23 24 //完全平方數的因子數為奇數個,其中因子包含1 25 public void getResult1(long N, long L, long R) { 26 long result = R - L + 1; 27 long start = (long) Math.sqrt(L); 28 if(start * start < L) 29 start = start + 1; 30 for(;start * start <= R;start++) { 31 if(start * start >= L && start * start <= R) 32 result--; 33 } 34 System.out.println("借鑒網友解法:"+result); 35 } 36 37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8 Main test = new Main(); 39 Scanner in = new Scanner(System.in); 40 long N = in.nextLong(); 41 long L = in.nextLong(); 42 long R = in.nextLong(); 43 test.getResult(N, L, R); 44 test.getResult1(N, L, R); 45 } 46 47 }
5 Log大俠
atm參加了速算訓練班,經過刻苦修煉,對以2為底的對數算得飛快,人稱Log大俠。 一天,Log大俠的好友 drd 有一些整數序列需要變換,Log大俠正好施展法力... 變換的規則是: 對其某個子序列的每個整數變為: [log_2 (x) + 1] 其中 [] 表示向下取整,就是對每個數字求以2為底的對數,然后取下整。 例如對序列 3 4 2 操作一次后,這個序列會變成 2 3 2。 drd需要知道,每次這樣操作后,序列的和是多少。 【輸入格式】 第一行兩個正整數 n m 。 第二行 n 個數,表示整數序列,都是正數。 接下來 m 行,每行兩個數 L R 表示 atm 這次操作的是區間 [L, R],數列序號從1開始。 【輸出格式】 輸出 m 行,依次表示 atm 每做完一個操作后,整個序列的和。 例如,輸入: 3 3 5 6 4 1 2 2 3 1 3 程序應該輸出: 10 8 6 【數據范圍】 對於 30% 的數據, n, m <= 10^3 對於 100% 的數據, n, m <= 10^5 資源約定: 峰值內存消耗 < 256M CPU消耗 < 1000ms 請嚴格按要求輸出,不要畫蛇添足地打印類似:“請您輸入...” 的多余內容。 所有代碼放在同一個源文件中,調試通過后,拷貝提交該源碼。 注意: main函數需要返回0 注意: 只使用ANSI C/ANSI C++ 標准,不要調用依賴於編譯環境或操作系統的特殊函數。 注意: 所有依賴的函數必須明確地在源文件中 #include <xxx>, 不能通過工程設置而省略常用頭文件。 提交時,注意選擇所期望的編譯器類型。
1 import java.util.Scanner; 2 3 public class Main { 4 public static long sum = 0L; 5 public static int[] number; 6 public static long[] result; 7 8 public int getLog2(int X) { 9 int count = 0; 10 while(X >= 2) { 11 X = X / 2; 12 count++; 13 } 14 return count; 15 } 16 17 public void getResult(int L, int R) { 18 for(int i = L;i <= R;i++) { 19 sum = sum - number[i]; 20 number[i] = getLog2(number[i]) + 1; 21 sum = sum + number[i]; 22 } 23 } 24 2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26 Main test = new Main(); 27 Scanner in = new Scanner(System.in); 28 int n = in.nextInt(); 29 int m = in.nextInt(); 30 number = new int[n + 1]; 31 for(int i = 1;i <= n;i++) { 32 number[i] = in.nextInt(); 33 sum = sum + number[i]; 34 } 35 result = new long[m]; 36 for(int i = 0;i < m;i++) { 37 int L = in.nextInt(); 38 int R = in.nextInt(); 39 test.getResult(L, R); 40 result[i] = sum; 41 } 42 for(int i = 0;i < m;i++) 43 System.out.println(result[i]); 44 } 45 }
6 殖民地
帶着殖民擴張的野心,Pear和他的星際艦隊登上X星球的某平原。為了評估這塊土地的潛在價值,Pear把它划分成了M*N格,每個格子上用一個整數(可正可負)表示它的價值。 Pear要做的事很簡單——選擇一些格子,占領這些土地,通過建立圍欄把它們和其它土地隔開。對於M*N的格子,一共有(M+1)*N+M*(N+1)條圍欄,即每個格子都有上下左右四個圍欄;不在邊界上的圍欄被相鄰的兩個格子公用。大概如下圖【p1.png】所示。 圖中,藍色的一段是圍欄,屬於格子1和2;紅色的一段是圍欄,屬於格子3和4。 每個格子有一個可正可負的收益,而建圍欄的代價則一定是正的。 你需要選擇一些格子,然后選擇一些圍欄把它們圍起來,使得所有選擇的格子和所有沒被選的格子嚴格的被隔開。選擇的格子可以不連通,也可以有“洞”,即一個連通塊中間有一些格子沒選。注意,若中間有“洞”,那么根據定義,“洞”和連通塊也必須被隔開。 Pear的目標很明確,花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益。 【輸入數據】 輸入第一行兩個正整數M N,表示行數和列數。 接下來M行,每行N個整數,構成矩陣A,A[i,j]表示第i行第j列格子的價值。 接下來M+1行,每行N個整數,構成矩陣B,B[i,j]表示第i行第j列上方的圍欄建立代價。 特別的,B[M+1,j]表示第M行第j列下方的圍欄建立代價。 接下來M行,每行N+1個整數,構成矩陣C,C[i,j]表示第i行第j列左方的圍欄建立代價。 特別的,C[i,N+1]表示第i行第N列右方的圍欄建立代價。 【輸出數據】 一行。只有一個正整數,表示最大收益。 【輸入樣例1】 3 3 65 -6 -11 15 65 32 -8 5 66 4 1 6 7 3 11 23 21 22 5 25 22 26 1 1 13 16 3 3 4 6 3 1 2 程序應當輸出: 123 【輸入樣例2】 6 6 72 2 -7 1 43 -12 74 74 -14 35 5 3 31 71 -12 70 38 66 40 -6 8 52 3 78 50 11 62 20 -6 61 76 55 67 28 -19 68 25 4 5 8 30 5 9 20 29 20 6 18 3 19 20 11 5 15 10 3 19 23 6 24 27 8 16 10 5 22 28 14 1 5 1 24 2 13 15 17 23 28 24 11 27 16 12 13 27 19 15 21 6 21 11 5 2 3 1 11 10 20 9 8 28 1 21 9 5 7 16 20 26 2 22 5 12 30 27 16 26 9 6 23 程序應當輸出 870 【數據范圍】 對於20%的數據,M,N<=4 對於50%的數據,M,N<=15 對於100%的數據,M,N<=200 A、B、C數組(所有的涉及到的格子、圍欄輸入數據)絕對值均不超過1000。根據題意,A數組可正可負,B、C數組均為正整數。 資源約定: 峰值內存消耗 < 256M CPU消耗 < 3000ms 請嚴格按要求輸出,不要畫蛇添足地打印類似:“請您輸入...” 的多余內容。 所有代碼放在同一個源文件中,調試通過后,拷貝提交該源碼。 注意: main函數需要返回0 注意: 只使用ANSI C/ANSI C++ 標准,不要調用依賴於編譯環境或操作系統的特殊函數。 注意: 所有依賴的函數必須明確地在源文件中 #include <xxx>, 不能通過工程設置而省略常用頭文件。 提交時,注意選擇所期望的編譯器類型。
PS:此題未寫出正確解答,初步一看,使用貪心法求解,但是調試了好久,只能通過題目給定的第一組數據,下面的代碼只能通過題目所給的第一組數據,代表樓主自己當時解題的想法,僅僅是記錄一下自己的思考的過程,希望能夠給其他同學帶來啟發。
1 import java.util.Scanner; 2 3 public class Main { 4 public static int m, n; 5 public static int[][] A; 6 public static int[][] B; 7 public static int[][] C; 8 public int[][] step = {{0,1},{1,0}}; //分表表示在M*N單元格中向右、向下行走一步 9 public int[][] step1 = {{-1,0},{1,0},{0,-1},{0,1}};//分別表示向上、下、左、右行走一步 10 11 public void init() { 12 A = new int[m][n]; 13 B = new int[m + 1][n]; 14 C = new int[m][n + 1]; 15 } 16 17 public void getResult() { 18 int[][] judge = new int[n][m]; 19 for(int i = 0;i < n;i++) 20 for(int j = 0;j < m;j++) 21 if(A[i][j] < 0) //收益為負數,直接舍棄 22 judge[i][j] = -1; 23 for(int i = 0;i < m;i++) 24 for(int j = 0;j < n;j++) { 25 int v = B[i][j] + B[i + 1][j] + C[i][j] + C[i][j + 1]; 26 A[i][j] = A[i][j] - v; 27 if(A[i][j] >= 0) //減去圍欄造價,收益不為負,一定收錄 28 judge[i][j] = 1; 29 } 30 for(int i = 0;i < m;i++) //處理相鄰圍欄重復問題 31 for(int j = 0;j < n;j++) { 32 if(judge[i][j] == -1 || judge[i][j] == 0) 33 continue; 34 for(int k = 0;k < 2;k++) { 35 int x = i + step[k][0]; 36 int y = j + step[k][1]; 37 if(x < m && y < n) { 38 if(judge[x][y] == 1) { 39 if(k == 0) { 40 A[i][j] = A[i][j] + C[x][y]; 41 A[x][y] = A[x][y] + C[x][y]; 42 } 43 else { 44 A[i][j] = A[i][j] + B[x][y]; 45 A[x][y] = A[x][y] + B[x][y]; 46 } 47 } 48 } 49 } 50 } 51 //重新掃描,選取可能符合要求的單元格 52 for(int i = 0;i < m;i++) 53 for(int j = 0;j < n;j++) { 54 if(judge[i][j] != 1) { 55 for(int k = 0;k < 4;k++) { 56 int x = i + step1[k][0]; 57 int y = j + step1[k][1]; 58 if(x < m && y < n && x >= 0 && y >= 0 && judge[x][y] == 1) { 59 if(k == 0) { 60 A[i][j] = A[i][j] + 2 * B[x + 1][y]; 61 } 62 else if(k == 1){ 63 A[i][j] = A[i][j] + 2 * B[x][y]; 64 } else if(k == 2) { 65 A[i][j] = A[i][j] + 2 * C[x][y + 1]; 66 } else { 67 A[i][j] = A[i][j] + 2 * C[x][y]; 68 } 69 } 70 } 71 if(A[i][j] >= 0) 72 judge[i][j] = 1; 73 else { 74 for(int k = 0;k < 4;k++) { 75 int x = i + step1[k][0]; 76 int y = j + step1[k][1]; 77 if(x < m && y < n && x >= 0 && y >= 0 && judge[x][y] == 1) { 78 if(k == 0) { 79 A[i][j] = A[i][j] - 2 * B[x + 1][y]; 80 } 81 else if(k == 1){ 82 A[i][j] = A[i][j] - 2 * B[x][y]; 83 } else if(k == 2) { 84 A[i][j] = A[i][j] - 2 * C[x][y + 1]; 85 } else { 86 A[i][j] = A[i][j] - 2 * C[x][y];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int sum = 0; 94 for(int i = 0;i < m;i++) 95 for(int j = 0;j < n;j++) 96 if(A[i][j] >= 0) 97 sum = sum + A[i][j]; 98 System.out.println(sum); 99 } 100 10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02 Main test = new Main(); 103 Scanner in = new Scanner(System.in); 104 m = in.nextInt(); 105 n = in.nextInt(); 106 test.init(); 107 for(int i = 0;i < m;i++) 108 for(int j = 0;j < n;j++) 109 A[i][j] = in.nextInt(); 110 for(int i = 0;i < m + 1;i++) 111 for(int j = 0;j < n;j++) 112 B[i][j] = in.nextInt(); 113 for(int i = 0;i < m;i++) 114 for(int j = 0;j < n + 1;j++) 115 C[i][j] = in.nextInt(); 116 test.getResult(); 117 } 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