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簡單的辦法輕松區分無源晶振和有源晶振


 

文章出處:http://www.ruitairt.com責任編輯:郭華

   晶振從材質可以分為石英晶振和陶瓷晶振兩大類,而從屬性晶振可以分為無源晶振和有源晶振。石英晶振和陶瓷晶振從外觀上非常有利於區分,畢竟也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材質。而無源晶振和有源晶振有時候傻傻讓人分不清楚。特別對於2520貼片晶振,3225貼片晶振,5032貼片晶振且為四腳封裝的石英晶振來說,既有無源晶振的存在,也有有源晶振的存在,單是從外觀上我們就很區分。因此今天瑞泰電子精心整理有關如何正確識別無源晶振和有源晶振。
     無源晶振也稱諧振器,晶振腳位通常以2腳和4腳居多,無源晶振在電路中需要借助外部電路起振,自身無法起振。無源晶振有插件形狀也有貼片形狀,如我們常所見到的32.768KHZ圓柱晶振,亦或者是49/S晶振封裝的,49/U晶振封裝的,陶瓷兩腳,三腳插件封裝的;貼片晶振中較為常見的例如3215貼片晶振封裝系列,又或者是3225貼片晶振兩腳四腳封裝的。

 

 

49SMD晶振

     有源晶振也稱之為振盪器,與無源晶振的區別所在之處就是有源晶振自身能夠震盪,無需借助外部電路,因其自身結構內部有振盪片。有源晶振是由石英晶體加振盪片組成的。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內部振盪器,信號質量好,比較穩定,而且連接方式相對簡單,不需要復雜的配置電路。不過如此高端的有源晶振也有自身的缺點,與無源晶振相比,有源晶振信號電平是固定的,需要選擇好合適輸出電平,靈活性較差,而且價格高。四腳以上包括四腳貼片晶振均為有源晶振,在這里,與無源晶振的定義,2腳晶振和4腳均為無源晶振互相重復。因此,我們需要搞清楚的則是四腳貼片晶振到底是無源晶振還是有源晶振,今天就與大家一起討論分享。

     有源晶振正面通常都會有點作為標記,大多數有源晶振的點都會位於左下方,則點所在的位置則為腳1,按逆時針腳位分別為2,3,4.有源晶振腳位接法為:1腳懸空,2腳接地,3腳輸出,4腳電壓。無源晶振表面則無小點標記。
     無源晶振有插件封裝和貼片封裝之分,有源晶振也不例外,只是有源晶振插件封裝多為方形的。

 

方形有源晶振引腳分布:
1、正方的,使用DIP-8封裝,打點的是1腳。  1-NC; 4-GND; 5-Output; 8-VCC
2、長方的,使用DIP-14封裝,打點的是1腳。1-NC; 7-GND; 8-Output; 14-VCC
BTW:
1、電源有兩種,一種是TTL,只能用5V,一種是HC的,可以3.3V/5V
2、邊沿有一個是尖角,三個圓角,尖角的是一腳,和打點一致。
 Vcc          out
 NC(點)    GND

有源晶振為四角方形或矩形金屬盒子,看着標稱一面(頂),左下空腳,右下地,左上VCC(5V),右上輸出。接上電源可以用示波器看到波形。

    有源晶振並不只是簡單的振盪器而已,有源晶振還可以細分為石英振盪器,溫補振盪器,壓控振盪器,壓控溫補振盪器。四種振盪器在電路中均有不同的所用之處。石英振盪器則是普通的震盪功能;溫補振盪器顧名思義就是進行溫度補償,當溫度波動起伏影響頻率穩定度的時候,溫補振盪器會自動進行溫度補償;壓控振盪器顧名思義就是進行電壓控制,當晶振電壓發現不穩定,壓控振盪器可以電壓控制,讓電壓回到正常狀態;壓控溫補振盪器則是兩者的功能。
    這就是有源晶振和無源晶振的區別所在,是否又解決了您心中的一大疑問呢?有更多補充內容歡迎留言給我們哦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