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重要的一點:邏輯思維能力。
女程序員最大的問題不是壓力大而是思維方式切換的挑戰,從抽象到具象。平常需要將問題抽象出來, 運用抽象思維解決工作上的困難, 生活中間又要很具象,很感性地和人交往,這是非常難以達到的一件事,加上工作壓力一大,就容易崩潰。尤其是別人對她報以重望的時候。
② 被圈子禁錮以致落后
本科期間。
男生在一起,談論編程語言、談論前沿技術、積極的參加各種活動和比賽,比如ACM;有什么新領域、新技術都能熱火朝天的討論出翔來。
學校也會有專門的實驗室工作室,但大多數都是男生的天下,本來就不擅長技術的女生也進不去。他們共享着彼此的資源,形成了良性循環。
能力差理解力差但臉皮厚的男生在大牛大神們的帶動和幫助下也算是能入個門。可能不精通但人知道有這么個技術的存在。
而反觀女生在一起,談論的是電影、明星、淘寶、逛街。臨近畢業時,就算最不會編程的男生都會抱着試試的態度去找開發的工作,而許多編程還不錯的女生就努力考研。
女生本來就對技術不怎么感興趣,然后身邊的環境也讓其沒法喜歡上技術,熱愛上編程。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看電影和聊天了,怎么學得會編程呢。
所以在編程的道路上,沒有太多的技術支持,道路異常崎嶇。
工作期間。
男程序員之間好像對彼此之間的接受更快,更直接。但是男女程序員之間好像總是有一層隔閡。
剛工作的時候,臉皮薄的女程甚至不好意思尋求別人的幫助。還徘徊在工作的選擇之間難以抉擇,美工?前端?測試?最后可能才會考慮開發。
而如果選擇開發,男程序員更傾向於不撞南牆不回頭,做定開發不轉行。
但是接連承受壓力的女程會更容易否定自己,偶爾會問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做一個程序員?要不換換測試?
以上我只說一個普遍現象,不包括個別情況。有喜歡玩的男生,和酷愛編程的女生。這些人,都占極少數。
③ 女生自己的惰性。
女生相對來說更缺少一種持之以恆的動力,畢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④ 這點最無語
沒有男友的時候,一不小心和某個男程關系好點吧,就流言蜚語了。有男友的時候再和某個男程關系好點,那簡直是要命。
男朋友也是程序員吧,還能給你點指點。一不小心是個文科男,估計連共同語言都少得可憐。
由於男性和女性接觸太過頻繁容易被人誤解,所以這些男性高管更容易和男性程序員接觸,這樣男性程序員更有空間發揮自己的才干並且被提拔,這樣女性程序員在除非特別出類拔萃的情況下才能夠被重視和提拔。女性的惡性循環和男性的良性循環,就會導致“好則愈好,壞則愈壞”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