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www.cnblogs.com/haozhengfei/p/82c3ef86303321055eb10f7e100eb84b.html
PIC算法 冪迭代聚類
PIC算法全稱Power iteration clustering 冪迭代聚類
1.譜聚類
冪迭代聚類的前身--譜聚類,基於圖論的計算方法。(可以用點來表示對象,對象之間的關系用連線表示,Neo4j 圖數據庫,用來做用戶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它可以存兩個對象之間的關系,它是半開源的單機版免費,集群版收費,它的規模不是很大,也就是幾千萬級別,如果數據量很大,也可以用Spark中的圖計算Graphx)
2.譜聚類分割方法
相似度與權重:
將每條數據當做圖中的每個點,數據與數據之間的相
似度為點和點的邊的權重

譜聚類的分割方法:
最優分割的原則是使子圖內部邊的權重之和最大,
子圖之間的邊的權重之和最小。
距離越小,相似度越高,那么權重之和越大
– Mcut(最小割集)
– Ncut (規范割集)一般使用Ncut多一些,既考慮最小化cut邊又划分平
衡。避免出現很多個單點離散的圖
譜聚類的實現方式和步驟_NCut規范格局(如果是
Mcut
采用倒數第二小的特征即為所求):
1.構建
相似度矩陣(相似度矩陣可用鄰接矩陣表示),指定聚類個數K;
2.利用相似度矩陣構建
拉普拉斯矩陣L
3.計算標准化之后的
拉普拉斯矩陣L
的K個特征向量,並
按照特征值升序排序
4.對由K個特征向量組成的矩陣按照每行進行
Kmeans聚類
5.將聚類結果的各個簇分別打上標記,
對應上原數據,輸出結果
補充:
點與點之間關聯的鄰接矩陣
拉普拉斯矩陣 = 度矩陣 - 鄰接矩陣 (度矩陣:無向圖中的度指的是連接一個點的邊有多少,有向圖中有出入度的概念,出度和入度,可以用鄰接矩陣中每一行相加求出 度矩陣)

矩陣M * 向量L = 向量L,但是如果
矩陣M * 向量L = 向量L * 數值a,那么L就是M的特征向量,a就是相應的特征值。(一個矩陣不一定會有特征向量,也可能有很多的特征向量。一個特征向量會有一個特征值,二者是成對出現的)
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陣中的每一行*一個特征向量相當於將矩陣中的一行映射到向量中指定的某一點,這種方式從某種角度上做到了降維。

3.PIC算法VS譜聚類
PIC和譜聚類算法類似,都是通過
將數據嵌入到由相似矩陣映
射出來的低維子空間中,然后直接或者通過kmean算法得到
聚類結果
它們的
不同點在於如何嵌入及產生低維子空間
– 譜聚類是通過拉普拉斯矩陣產生的最小向量構造的
– Pic利用數據規范化的相似度矩陣,采用截斷的快速迭代法
4譜聚類code
train

PowerIterationClustering_new

1 import org.apache.log4j.{Level, Logger} 2 import org.apache.spark.rdd.RDD 3 import org.apache.spark.{SparkConf, SparkContext} 4 import org.apache.spark.mllib.clustering.PowerIterationClustering 5 6 /** 7 * Created by hzf 8 */ 9 object PowerIterationClustering_new { 10 // E:\IDEA_Projects\mlib\data\pic\train\pic_data.txt E:\IDEA_Projects\mlib\data\pic\model 3 20 local 11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 12 Logger.getLogger("org.apache.spark").setLevel(Level.ERROR) 13 if (args.length < 5) { 14 System.err.println("Usage: PIC <inputPath> <modelPath> <K> <iterations> <master> [<AppName>]") 15 System.exit(1) 16 } 17 val appName = if (args.length > 5) args(5) else "PIC" 18 val conf = new SparkConf().setAppName(appName).setMaster(args(4)) 19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conf) 20 val data: RDD[(Long, Long, Double)] = sc.textFile(args(0)).map(line => { 21 val parts = line.split(" ").map(_.toDouble) 22 (parts(0).toLong, parts(1).toLong, parts(2)) 23 }) 24 25 val pic = new PowerIterationClustering() 26 .setK(args(2).toInt) 27 .setMaxIterations(args(3).toInt) 28 val model = pic.run(data) 29 30 model.assignments.foreach { a => 31 println(s"${a.id} -> ${a.cluster}") 32 } 33 model.save(sc, args(1)) 34 } 35 }
設置運行參數
E:\IDEA_Projects\mlib\data\pic\train\pic_data.txt E:\IDEA_Projects\mlib\data\pic\model 320 loc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