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通信的角度理解現場總線


工業控制的應用離不開經典控制理論,隨着計算機技術在工業控制中的廣泛應用,反饋控制的要求體現在控制指令如何到達執行器,而控制效果如何通過傳感器發回控制系統。在復雜的工業環境中,現場總線能夠正確、快速、穩定的通信,從而保證工業控制系統既能得到及時、准確的現場數據,經過高效處理后,又能快速、精確的發出執行命令。

1通信的基本模型

通信就是將信息從一個點傳送到另一個點,比如說電話、廣播和電視。工業通信系統也是如此,也需要發送器、接收器以及和通信鏈路。鏈路類型包括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和微波。發送端解調器調制數據,接收端調制解調器解調信號以再現原始數據,而其中的通信規則稱為協議。

 

 

圖通信系統的基本模型

概念

說明

數據

data

運送消息的實體

信號

signal

數據的電氣或電磁表現

模擬

analogous

消息取值是連續的

數字

digital

消息取值是離散的

碼元

code

使用時域波形表示數字信號時,代表不同離散數值的基本波形

2.工業通信的特殊要求

工業通信與一般通信相比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說工業環境就不同於辦公室環境。

 

辦公室環境

工業環境

溫度

適中,波動范圍小

嚴酷,波動范圍大

濕度

不潮濕或無水

潮濕

粉塵

振動

不靠近振動源

可能會有振動源

電磁干擾

化學危險

油污或有害氣體

紫外線

放射性

可能有

工業通信主要是過程數據、狀態變量、維護等,數據分類如下表所示:

工業通信的數據

狀態

事件

其它數據

輸入、輸出、內部變量

狀態發生變化

文件下載

請求

響應

站點管理

通信中和時間相關的特征有實時性、頻率、抖動、生命周期、響應時間、同步、時間和空間的相關性或一致性。工業通信往往要求保證通信的實時性,也就是說響應時間是否滿足時間限制。

特征

說明

實時性

所有操作、數據以及動態系統組件的時間特性

頻率

數據的更新快慢

抖動

通信周期的變化

生命周期

變量維持在內存中的時間

響應時間

請求和響應之間的時延

同步

在同一時間或者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發生多個操作或事件

時間一致性

在給定的時間窗口中發生了幾個事件

3.現場總線如何滿足工業通信的要求

OSI模型定義了一個框架物理層通常與如電纜、連接器、網絡接口卡、無線傳輸硬件等物理介質相混淆。物理層不僅定義了物理介質及其正確連接的接口要求,物理層定義編碼方式、校驗方法、帶寬、頻譜、載波、波特率、電、光、無線電信號、流入異步串行通信控制、電纜類型、連接器的機械設計。信號通過傳輸介質從發送端到接收端。通信介質的機械和電氣特性。

而數據鏈路層負責創建、傳輸和接收數據包,現場總線對於數據鏈路層有細分為LLC和MAC兩層,前者提供接口網絡層協議,並控制與其對等體的邏輯通信,后者提供對特定物理編碼的訪問和傳輸。

應用層規定了交互數據的方式,並定義了設備的各種信息、狀態和參數。

現場總線的通信數據一般分為標識數據和通用消息。標識數據是指控制器與傳感器、控制器與執行器以及控制器之間傳輸過程變量。通用消息在系統組態和維護階段,用於文件的下載和上傳。

現場總線通信數據分類

標識數據

通用消息

傳感器的輸入數據、執行器的輸出數據

應用之間通信

出版者/訂閱者

生產者/消費者

實時

非實時

實時

非實時

周期

非周期

-

周期

非周期

-

           

3.1替代4-20mA的接線方案

過去工業通信采用模擬信號,就是廣為人知的4-20mA技術,后來現場總線使用數字通信體現出抗噪聲、減少電纜、診斷功能等諸多的優點。因此現場總線會取代4-20mA。

 

4-20mA

現場總線

信號

模擬

數字

抗干擾性

OSI

物理層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應用層

診斷

完整

安裝費用

單個設備成本

采用現場總線的關鍵要求之一是分布式智能。為了訪問現場總線,智能的傳感器和執行器需要具備計算能力、數字通信、協議標准,因此設備成本相對就高。

3.2RS-232RS-485電氣標准

有人會把RS-232和RS-485當成總線,其實兩者是一種接口的標准。接口標准主要從電氣特性(信號)、機械特性(DB9)、管腳功能進行描述。兩者的主要區別就是邏輯如何表示,前者是電壓表示01,后者是電壓差表示01。具體的比較如表所示。

RS

232

485

信號特點

電壓

差分

通信模型

點對點

多點

接線方式

發送管腳連接收管腳

所有DATA+連一塊,所有DATA-連一塊

通信方式

發送管腳工作不影響接收管腳,所以是全雙工

兩個管腳同時工作才能實現發或收,所以是半雙工

因為RS-232只能實現點對點通信(雙機互聯),無法聯網(多機),而RS-485能夠連成總線型網絡,而且很多現場總線基於RS-485標准,所以有人會理解成485總線,但是嚴格來說485總線不是一種現場總線,只是有些現場總線是使用了RS-485作為其物理層定義,因此現場總線和485不是一個層次上的概念。

3.3曼徹斯特編碼、編碼、碼元的概念

電纜和連接器的引腳分配。引腳分配取決於電纜的類型以及所使用的網絡架構。電信號的格式。用於信號0和1的編碼,值或模擬中的特定值傳輸取決於所使用的網絡架構。大多數現場總線使用曼徹斯特編碼通信。

將時鍾同步信號就隱藏在數據波形中,每個碼元包含一個跳變,低到高或者高到低表示一個碼元。先理解碼元、比特、波特率、比特率,碼元就相當於單詞,而比特就是字母,單位時間內的傳輸的碼元就是波特率,而單位時間傳輸的比特就是比特率。單詞可以由一個字母組成,也可以由幾個字母組成,也就是說碼元數是比特數的倍數,這時波特率也就是比特率的倍數關系。我們都有背單詞的經歷,比如說我們每天都要記住10個單詞,假設每個單詞都是4個字母組成,那么波特率就是每天記住的單詞數,而比特率就是每天記住所有單詞的字母數目。

3.4通信介質

現場總線一般使用有線連接,原理是使用電磁波在通信介質傳輸中傳播,通信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纖,如圖所示。隨着工業現場對接線要求的不斷變化,以及無線技術的快速發展,如今現場總線開始越來越多的使用無線連接。

 

 

3.5通信模型

通信模式是指兩個或多個應用程序之間交互對象的方式,分為客戶端/服務器和生產者/消費者(出版者/訂閱者)兩類模式。

3.5.1客戶端/服務器模式

圖顯示了客戶端/服務器模式,該模式更適合傳輸狀態數據。當客戶端發出讀請求后,服務器就回復。客戶端/服務器模式的通信過程一般細分為請求、指示、響應和確認四個步驟,其中指示是指服務器收到了一個請求事件,確認說明客戶端收到了響應。響應服務有不同的意思,有的響應表示收到消息,有的表示開始服務或返回結果。對於一個讀服務,讀出對象的值包含在響應中,讀請求包含對象名稱,並根據尋址機制訪問本地對象,響應要么返回結果,要么返回執行失敗的原因,以及響應時間。對象可以是先驗、簡單變量或一個復雜的結構體。

 

符合這種模式中的協議大多從制造信息規范(MMS)發展而來,應用層基於MMS模型管理各種對象,如任務(創建、取消、啟動、恢復和停止)、變量(讀寫)、域(下載和上傳)。MMS通常只會有一個服務子集。整個操作細分成請求、執行、響應三個部分,與MAC層處理時間和服務執行時間有關。

WorldFIP、ROFIBUS-FMS、PROFIUBUS-DP、INTERBUS、AS-I、P-NET等現場總線都是使用客戶端/服務器的通信模型。而BatiBus是一種特殊的客戶端/服務器模型,因為其中沒有回復和確認。

3.5.2發布者/訂閱者模式

包含一個發布者應用和若干用戶應用,分為“推”和“拉”兩種模式。對於拉模式來說,發布者管理器發送一個請求,發布者通過廣播(或多播)響應;而對於推模式來說,一個訂閱者發送請求,發布者先響應這個請求,然后發送廣播(或多播)數據。如圖所示,推模式多了一次步驟。

 

 

發布者/訂閱者模型非常適合於傳輸事件數據,可用於“事件通知”的要求和提示、MMS信息定義的提示。發布者/訂閱者模型用於緩沖區之間通信(讀寫服務)。WorldFIP、CAN、LonWorks、EIBus、ControlNet、SWIFTNET和FF使用了發布者/訂閱者模型。

3.6通信機制

通信機制包括周期性通信、、應答機制和觸發機制。

周期性通信源於自動控制和事件檢測的基礎——采樣理論。大多數標記數據作為控制算法的輸入或輸出,要求周期性傳輸,主要應用在集中式控制系統進行周期性的查詢操作。不同數據的通信周期可能不同,會產生抖動,那么通信協議就是要盡量消除抖動。這些系統基於狀態通信,有時也稱為“時間觸發系統”。

 

 

圖顯示了一個周期性通信的例子,每個基本周期都有C和D,每兩個周期有B和E,每三個周期有F,因此總線周期(大周期)等於所有周期的最小公倍數(LCM),而節拍(小周期)是一個時間間隔等於最大公約數(HCD)。有的現場總線所有數據都通過周期型通信,但網絡負載太大了,因此某些數據會采用非周期的傳輸,比如說一些狀態變量可以在發生變化后再傳送。

協議引入應答機制,接收機通知發射機一個消息是否已正確接收。在現場總線應用中,非周期通信需要應答機制,而周期性通信則不需要,因為在周期性通信中如果出現錯誤,接收方會忽略錯誤並等待后續正確數據。

除了周期性和非周期性通信之外還有時間、事件觸發。大多數現場總線都傾向於一種時間觸發系統,一些還會結合事件觸發,由周期性服務器管理事件。

3.7錯誤控制與流量控制

錯誤管理、恢復機制要在用戶控制中,即應用程序進程中。錯誤檢測或通信控制要么由發送方實現,要么由接收方實現。在現場總線中,兩種情況都有,現場總線通常會提供兩種通信機制。

控制方

說明

發送方

在通信開始時或當消息有一個事件的語義時進行控制。發送方傳送,接收方在收到消息后得到通知。發送方等待接收方的應答來控制傳輸

接收方

在通信開始時或當消息有一個事件的語義時進行控制,與時間觸發或事件觸發模式無關。通信開始后,接收方等待一個周期型的時間觸發系統或者響應一個請求,作為負責傳輸控制的接收方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