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http://www.vuln.cn/2041

 

OSI七層模型

 

TCP/IP四層模型

表示層:用來解碼不同的格式為機器語言,以及其他功能。
會話層:判斷是否需要網絡傳輸。
傳輸層:識別端口來指定服務器,如指定80端口的www服務。
網絡層:提供邏輯地址選路,即發送ip地址到接收的ip地址。
數據鏈路層:成幀,識別MAC地址來訪問媒介,如交換機的功能。
物理層:設備之間的比特流傳輸。
 

TCP/IP四層模型

 
TCP/IP四層模型
tcp/ip七層模型
 
網絡接口層:公網到達局域網后需要轉化為對應的MAC地址。交換機解析判斷數據要發給MAC地址對應的哪台電腦。使用的是arp協議。
網際互聯層:網際協議(IP)、互聯網組管理協議(IGMP)、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ping的協議)
傳輸層:傳輸控制協議(TCP)(可靠的)、用戶數據包協議(UDP)(不可靠的)
 

TCP/IP三次握手

ack為回應包,應用為http協議瀏覽協議,(tcp協議類似打電話溝通)
     
TCP/IP四層模型
 
     為什么是三次握手:
TCP/IP四層模型          
 
UDP協議:傳輸更快,應用為:qq通信。(類似發短信)
 
應用層:為用戶提供所需的各種服務:例如ftp、www、
 

數據封裝過程

TCP/IP四層模型

TCP/IP模型與OSI模型的比較:

共同點:
1、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都采用了層次結構的概念。
2、都能夠提供面向鏈接也無鏈接兩重通信服務機制。
不同點:
1、前者是七層模型,后者是四層結構
2、對可靠性要求不同(后者要求更高)
3、OSI模型是協議開發前設計的,具有通用性,TCP/IP是先有協議集然后建立模型,不適用於非TCP/IP網絡。
 

IP包頭

TCP/IP四層模型
 
因為多了一個選項,所以包頭不一定是20個字節,每接收一個數據都要檢測這個包頭字節多少,比較浪費資源,所以IPV6采用了固定包頭。
 

IP地址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0.0.0.0
255.255.255.255
 

IP地址分類

TCP/IP四層模型
其中:
127.0.0.0網段只有一個ip:127.0.0.1表示本機
 ip第一位數只有從1到223
A類:第一個數固定為一個網段,只有126個網段,一個網段中后三位數可變化,所以主機數多。
B類,前兩個數固定為一個網段
C類:前三個數固定為一個網段
 

子網掩碼的使用

     子網掩碼必須與ip同時使用,只要跟255對應的ip變化,就表示不同的網段;跟0對應的ip變化,就表示同網段下的不同主機。
A類
TCP/IP四層模型
B類
TCP/IP四層模型
C類
TCP/IP四層模型
 

變長子網掩碼及子網規划

      TCP/IP四層模型
B類IP也可以使用C類子網掩碼,即前三個數固定為同一網段。
計算方法:全部換算為二進制,上下兩個數都為一則等於1,不同則為0,都為0 則等於0;廣播地址:子網掩碼位為0的,全部換為1得到廣播地址。
 

端口的作用

 
TCP協議包頭
TCP/IP四層模型
 
UDP協議包頭
TCP/IP四層模型
 

網關的作用

網關在我們的一般概念中都是充當路由器的,當然,這是其中之一的功能。
如圖
網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