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CP/IP四層模型介紹
OSI的七層協議體系結構的概念清楚,理論也比較完整,但它既復雜又不實用,ISO制定的OSI參考模型的過於龐大、復雜招致了許多批評。由技術人員自己開發的TCP/IP協議棧獲得了更為廣泛的應用。TCP/IP體系結構則不同,它現在已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TCP/IP是一個四層的體系結構。
它包含應用層、運輸層、網際層和網絡接口層(用網際層這個名字是強調這一層是為了解決不同網絡的互連問題 ),不過從實質來講,TCP/IP只有最上面的三層,因為最下面的網絡接口層基本上和一般的通信鏈路的功能上沒有多大差別.
二、TCP/IP四層模型
每一層負責不同的功能:
1) 鏈路層,有時也稱作數據鏈路層或網絡接口層,
通常包括操作系統中的設備驅動程序和計算機
中對應的網絡接口卡。它們一起處理與電纜(或其他任何傳輸媒介)的物理接口細節。
2) 網絡層,有時也稱作互聯網層,處理分組在網絡中的活動,例如分組的選路。在TCP/IP協議族中,網絡層協議包括IP協議(網際協議),ICMP協議(Internet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 ,以及IGMP協議(Internet組管理協議 )。
3) 運輸層主要為兩台主機上的應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在TCP/IP 協議族中 , 有兩個互不相同的傳輸協議 : TCP (傳輸控制協議) 和UDP (用戶數據報協議)。
TCP 為兩台主機提供高可靠性的數據通信。它所做的工作包括把應用程序交給它的數據分 成合適的小塊交給下面的網絡層,確認接收到的分組,設置發送最后確認分組的超時時鍾等。由於運輸層提供了高可靠性的端到端的通信,因此應用層可以忽略所有這些細節。
而另一方面, UDP則為應用層提供一種非常簡單的服務 。 它只是把稱作數據報的分組從一台主機發送到另一台主機,但並不保證該數據報能到達另一端。任何必需的可靠 性必須由應用層來提供。 這兩種運輸層協議分別在不同的應用程序中有不同的用途,這一點將在后面看到。
4) 應用層負責處理特定的應用程序細節。幾乎各種不同的 TCP/IP實現都會提供下面這些通用的應用程序:
Telnet 遠程登錄。
FTP 文件傳輸協議。
SMTP 簡單郵件傳送協議。
SNMP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