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四層與五層模型 概論與詳解


一. TCP/IP四層模型     

TCP/IP四層體系結構:簡單,易於使用。
五層原理體系結構:綜合OSI和TCP/IP的優點,為了學術學習。

TCP/IP四層模型和OSI七層模型的不同

 二. TCP/IP五層模型

 

TCP/IP五層模型作用和功能

1、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1)直接為用戶的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2)在因特網中的應用層協議有很多,eg:支持萬維網應用的http協議,支持電子郵件的smtp協議,支持文件傳送的ftp協議。

2、運輸層(transport layer)

(1)負責向兩個主機中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服務。
(2)由於一個主機可同時運行多個進程,因此運輸層有復用和分用的功能。
復用 就是多個應用層進程可同時使用下面運輸層的服務;
分用 就是運輸層把收到的信息分別交付給上面應用層中的相應進程。
(3)運輸層主要使用以下兩種協議:
TCP 傳輸控制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面向連接的,數據傳數單位是報文段(segment),能夠提供可靠的交付。
UDP 用戶數據報協議(User Datagram Protocol)--無連接的,數據傳輸單位是用戶數據報,不保證提供可靠的交付,只能提供“盡最大努力交付(best-effort delivery)”。

3、網絡層(network layer)

(1)負責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選擇合適的路由,使源主機運輸層所傳下來的分組,能夠通過網絡中的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機。
(2)在發送數據時,網絡層把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用戶數據報封裝成分組或包進行傳送。
因特網是一個很大的互聯網,它由大量異構網絡通過路由器(router)互聯起來。
因特網主要的網絡協議是無連接的網際協議IP(Internet Protocol)和許多種路由選擇協議。

4、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將網絡層交下來的 IP 數據報組裝成正幀(framing),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鏈路上“透明”地傳送幀中的數據。
每一個幀包括數據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錯信息等)。
“透明”是一個很重要的術語。表示:某一個實際存在的事物看起來卻好像不存在一樣。

5、物理層(physical layer)

(1)在物理層上傳輸的單位是比特。
(2)任務:透明的傳送比特流。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