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秋季助教總結


奇妙的際遇

今年 8 月的時候,L 介紹我做助教,后來接手的是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計科 4 班,工作是對同學們的作業進行檢查,以及解決同學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關於這次助教的事情,有很多的東西想要寫,但是在寫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寫了刪,刪了寫的情況。反復多次,最終才形成了以下的文字。

感受

我對這個大章節的標題命名為“奇妙的際遇”,實際上,這次持續 4 個月的助教事務,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際遇,更是一個機遇。在此之前,我是從來都沒有想過會去當一個老師的(雖然是助教,但是同學們稱呼的時候,多的還是以X老師稱呼)。但是,當這 4 個月的教學活動結束,反思過去的教學經歷,我多少是覺得有點枉為人師。

本次教學活動持續 4 個月,帶的是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的大一學生 C 語言基礎課。我也是在學生時代學習的 C 語言,那時候也是大一。所以現在結合在工作中使用 C 語言的體會,考慮之前的學習經歷, 感受還是頗多的:

  • C 語言簡單的語法;
  • 簡單卻又復雜的指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也多次查看了其他助教的總結文本。對比發現,我和他們在行文風格上差異很大:他們將重點放在每一次作業同學們的作業狀態,而我這邊,將重點放在同學們是否能夠有效的掌握知識點。我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每次作業中的核心知識點。如果幾次的作業知識點類似或者是之間有關聯,我這邊還會將其串接起來。相應的,對於同學們的作業情況,則每次只是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展示,沒有類似於其他的助教那樣,做一下排名或者是點名批評某些同學。

對於我的這一方式,后期逐漸也發現一些弊端:同學們可能覺得助教你本身根本不關心我的作業,那么我就來糊弄你吧。所以作業抄襲現象“蔚然成風”。在后面的幾次作業中,發現大量的同學代碼抄襲——一方面,我能夠理解對於一些經典的算法(比如冒泡排序,插入排序)代碼語句的確也就寫成那樣了,還有一些經典的業務邏輯(是非判斷等)可能寫出來也就是那么幾句話。但是,細節部分相似,在程序的總體框架方面,差異依舊是可以很大的。比如一個典型的地方就是強調程序的友好——對於同學的習作,什么是程序的友好呢?總體來看,應該能夠體現在這樣的幾個地方:

  • 提示用戶輸入
  • 對於輸入的錯誤,能夠給出有效的提示
  • 對於輸入的錯誤,是否允許二次輸入
  • 對於退出,給出提示

這些點,其實對於整個實際的程序邏輯,幫助並不大,但是對於執行這個程序的人來說,卻能夠體會到寫作人的那份用心。這點我們班僅有一個同學在多次的作業中做的比較好。

簡單的語法

談及 C 語言的語法,如果在不討論宏的前提下,應該是極其簡單的:關鍵字只有 30 多個,也沒有過多的編程范式。淳朴的 C 語言就是一種純粹的過程編程語言——整個程序,以一種生產線的方式執行代碼。但是,依舊有老師說,同學們沒有辦法很好的記憶這些關鍵詞。在我們班中,暫時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但是我對此並不樂觀:我不相信同一個學校的兩個班級能夠有如此之大的差別。應該說,我之於同學,還不能夠提供足夠的信任,讓他們將最柔軟的腹部展現給我。這種隱蔽的事情,可能也只能通過教師的隨堂訓練看到。

簡單卻又復雜的指針

同學們最后幾節課學習了指針和結構。這里,首先跟同學們說同學們的確是辛苦了。因為很多的學校,一學期 16 周,一周 4 課時,未必能夠將 C 語言的教學推進到這里。這里首先要感謝馮老師的不辭辛勞還有同學們的積極配合。

學習指針之后,有幾個同學跟我反饋說:老師,我覺得指針真的好簡單啊,並沒有別人說的那么艱澀難懂。我對此灑然一笑,然后給了他們一段很小的代碼,讓他們分辨其中的每一個變量和指針之間的關系和區別。從實際情況來看,完全正確的沒有,答對一半的有 2 個。之所以給出代碼,並不是為了滅同學們的銳氣。而是為了告訴他們:C 語言中的指針,的確是簡單的。C 語言本身 C 法就很簡單,語法特例也很少,指針作為 C 語言的一部分,自然是一樣的。但是指針又是復雜的,復雜就復雜在,對於一個指針變量,語法上並沒有在后續的使用中給出一個明顯的標志。

C 語言中只有值傳遞

另一個讓同學們很困窘的地方就是函數的傳參,不過這里我要說 C 語言中只有值傳遞

竟然又習慣性的總結起知識點

很顯然,我這次的作業總結,又習慣性的為同學們總結起知識點了。回過頭來聊聊作業。在第八次的作業總結中,我沒有像是往常一樣幫助大家總結知識點,而是發了一通牢騷。主要是因為班級中持續的有那么幾個同學不寫作業,加上后期的作業抄襲。

我記得在最開始的 3 周,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大家要交作業。而后面,我則不再作出提醒了。為什么呢?前期,我認為,大家都是剛剛高三畢業,終於可以卸掉 12 年的包袱,好好的玩了一個暑假。然后又經歷了軍訓。玩心,應該還沒有收齊。所以我連續上周差不多是天天在群里提示大家需要交 C 語言的作業。后來,我考慮到大家都差不多成年了,並且課余時間並不僅僅是 C 語言的,同學們除了該課程,還有其他的課程要做。另外,同學們應該還有自己的課余生活。同學們應該能合理的安排時間,完成作業。但是從后期的情況來看,事實上並非如此。總是有那么幾個同學,持續的不交作業。雖然拜托馮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但是依舊無濟於事。那么也只能這樣了。

另外就是作業后期,大量抄襲。嚴重到什么程度呢,一個班級 30 個人,除了那么幾個不交作業的,抄襲的有 10 多人。和其他班級溝通,發現也一樣存在這一情況。又與馮老師溝通,情況好轉,但是依舊沒有完全杜絕。

自我的反思

之前不止一次在助教群里說過,我不能稱之為一個合格的助教:並沒有幫助同學們太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不能夠按時催促同學們完成作業,這里不論我的出發點為何,實際的結果就是班級中沒有交作業的同學比例有點高。
  • 沒有照顧到學習中較有問題的同學:我一直秉持的態度是,如果有問題問我,那么我會幫你解決,但是如果你不問我,我不會主動找你。雖然班級中一直有那么5,6個同學,在整個學期中,都和我保持有良好的溝通,但是對於班級中的其他同學,我忽視的太多。
  • 在開學之初,預計將班級分成小組,完成幾個大作業,最終沒有能夠成行。
  • 因為我的不夠堅決,讓作業提交的渠道多樣化,累了自己,同學們也沒有能夠形成良好的作業提交習慣:代碼有三種提交渠道
    • 提交到博客
    • 發布在自己的 coding
    • push到我的 coding
  • 和教學老師之間溝通不甚緊密。在一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和馮老師之間的溝通,屈指可數。現在想來,這是有問題的。我因為沒有親臨現場,沒有辦法了解學生的上課狀態。就會錯失一些學生的學習細節。而作為任課教師,他們了解這方面。而我這邊,了解學生的作業情況,但是又沒有能夠及時的反饋給馮老師。造成助教和講師之間的溝通隔閡,信息不能共享。如果有后續的助教事宜,這方面務必要改善。

以上。

Q & A

Q:這個班級的同學都填了調查問卷,請問他們對助教的工作評價如何,他們的收獲和其他班級相比如何?

(抱歉,准確的數字已經丟失,我會向馮老師索取數字后重新嚴格的編輯本答案)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能夠回答前半段,對於后半段我沒有嚴格的數據,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首先,要說我對於本班級問卷的最終結果:它是明顯要超出我的預期的。在開始問卷的時候,我私下猜測,我的滿意度應該僅能夠達到 30% 左右。這個數值不是我無中生有的:本班級同學,直接向我私下提問的也就大約 10 人(對作業成績提出疑義的不算)。而實際上最終的結果明顯是要高於我的預期的。

對於高出來的部分,我猜測原因有以下幾點:

  • 對於做過問卷的人都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這個問卷未必能夠對我有影響,那么,給問卷目標更好的結果也未嘗不可。我不知道班級中有多少同學是抱着這一心態作出的問卷;
  • 我自認為每一次的作業總結對知識點的歸納都是很到位的,所以有可能是更多的同學訪問了我的博客,且從我的博文中得到有效的信息,解決自身的問題;
  • 有些時候也會在群里為一些明顯的知識點錯誤進行吶喊,這一行為可能讓那些沒有向我問問題的同學受益;
  • 雖然沒有直接向我質疑問題,但是我答疑的過程可能被其了解,同時覺得我的答疑解惑是有效的。

我能夠想到的也就是以上的幾點。

Q:如果你是老師,有一個助教, 你會如何安排助教的工作? 如何讓這個助教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是一個換位思考的問題。在之前的總結中我已經說過,我與任課教師的溝通比較少,這是我的失誤。我應該跟任課老師取得更多的溝通。換位思考而言,我倒是覺得任課教師這一側不需要作出太多的改變。畢竟從整個課程來說,教師應該是主體,對於本科就采取這種教師-助教-學生的新模式,且助教還不能親臨課堂的,我覺得教師只需要額外的做到這件事情就可以了:每一節課前/后交助教一份講義/大綱,以讓助教了解本次課的內容

在課堂之外,則應該是助教給任課教師更多的反饋。諸如是否有學生多次作業不交,是否有學生多次作業都有問題,是否有學生進步很大。同學們在知識點上是不是有嚴重的偏頗,這種偏頗是否是教師的達意不良導致等等。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