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分析問題


獨立思考只是一個起點,本身是中性的。
1.學會獨立思考。
2.光有思考不行,很可能獨立思考出來的是錯的,要有知識和方法分辨事實,學會基於事實思考。
3.還是不夠,基於事實思考只是局部性思考,要學會使用對事物分類和排序,分類和排序是有序化的基礎。
4.分類和排序帶來了使用邏輯的基礎,使用充分必要分析的基礎。
5.系統化,如果只是一個個碎片,那么不成系統,系統就要求把碎片串起來,畫出大地圖,並找到問題的位置。
6.可操作性的步驟,可操作的步驟才能解決問題,可操作性要考慮約束條件。

分治和泛化

要解決一個問題,有兩種方式。

🕐分治
1.把大問題分解成更具體的子問題
2.把子問題都解決掉
3.大問題被解決

🕑泛化
1.把具體的問題泛化成一個更通用的問題
2.針對泛化后的通用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3.再把通用解決方案適配到具體的問題

原理和落地,要解決一個領域問題,常常需要從原理和落地兩個方面
1.思考領域問題背后的問題
2.查閱背后問題的原理
3.通過原理梳理出核心處理環節和方案
4.明確核心處理環節和方案是一個大地圖
5.根據現實條件約束,理論上的環節和方案在實際中能做的有哪些,不能做的有哪些
6.執行現實條件約束下可操作的部分,落地
7.根據落地的版本為基礎,朝着理論上的目標迭代

對比和索引,要解決一個問題,對比別人不同的做法,以及涉及大量的子問題索引,會深入的去理解它。
1.查閱現成的解決方案
2.列出現成解決方案的優點和缺點
3.從現成解決方案找到模式
4.以該模式為基礎,開始迭代
5.在遇到具體的子問題時,需要隨時去查閱前人工作,就像做科研需要建立在對前人工作的深入分析的基礎之上
6.建立這些子問題的動態索引,按需查閱,閱讀,對比
7.在解決中,去構建知識體系,解決方案體系
8.因此,對比中會記錄大量的鏈接,以及對鏈接的短評

緩和和過程
1.遇到一件棘手的問題,不要立刻激化矛盾
2.先緩和問題的矛盾點,為問題的解決爭取時間
3.在緩和出的時間段內,尋找臨時解,局部解,甚至山寨解
4.通過對緩和的過程的質量的改進,反復去推動讓事物朝着目標問題的解決而收斂
5.重視過程,好的過程往往帶來不一樣的問題解決

目標和倒推
1.對於問題,讓目標符合SMART原則
2.從目標問題開始倒推問題解決的條件
3.將條件轉化為子問題
4.從時間,資源上逐次倒推問題解決的路徑
5.根據倒推路徑設置里程碑時間
6.嚴格執行計划

答案和步驟
1.有個人問要買一個東西,不知道怎么選擇
2.告訴他/她,怎么做的方式,不要直接說答案
    -收集哪些數據
    -分類排序
    -確定自己的需求
    -匹配並他/她自己選擇

協商和協議
1.現代人要從小學會理解和簽訂協議
2.例如父母去外面,小孩想留在家里多呆一個月
3.讓小孩征求所有人的同意,每個人和他約定同意的條件
4.寫下所有約定條件,形成一個協議
5.小孩和相關人簽字,協議生效
6.定期檢查行為和協議的差距

微小的組織
1.環境中的人,如果和你一定有關系,那就存在組織的需求
2.一個微小的環境,可能涉及2-5人,這幾個人之間算一個非正式組織
3.如果這個小的非正式組織的一些事沒人有效組織,他們做爛的事可能最終會影響到你
4.那么你有責任和必要去做一些非正式的組織工作
5.推動相關人員不同層度的協同工作,為非正式組織的共同目標改進

排序和分組
1.對自己的知乎,朋友圈,微博,博客關注的人經常排序和分組
2.因為他們發的、關注的、內容都會進入你的視野
3.不排序、分組實際上讓他們選擇的內容不分好壞的進入你的閱讀列表
4.質量上好壞都是占用了你的閱讀時間
5.所以經常的排序和分組是有必要的

選擇困難症?

Q:
有很多時候選擇A/B/C/D/E沒有本質區別,但是大家還是會糾結於細節想要魚與熊掌兼得,難!怎么辦?

A:
1.我提議一個選擇A,誰反對誰選擇,沒人反對那就選A得了。
2.限時選擇,AT M1,M2,M3,限時5分鍾做出選擇,沒人選擇就默認選擇A。
3.一開始,也許選擇不是最優的,但是,你會發現次數多了之后,你自然會增長選擇的策略/能力。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