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技能比大多人(超過90%以上)更好?
最先想到的是學習了近八年的鋼琴。小學四年級通過了鋼琴十級,后來獲得過市器樂一等獎、“中日韓”藝術杯十佳選手,代表市里參加省賽並贏得銀牌。撇開比賽成績,這么多年能夠堅持下來,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當然這一切還得感激一直督促激勵我的老師與母親。
針對這個技能的獲取你有什么成功的經驗?
我在音樂方面並沒有過人的天賦,但絕大多數人都不是或不僅僅是憑借天賦成功的,更多是靠后天的努力。就像《做中學》里介紹“學打乒乓球練習揮拍上萬遍動作就會定型”,“使肌肉有了記憶能力”,學琴也是如此,重復性練習是打好基礎,鞏固提升的關鍵。那時候每年暑假都是最難熬的時候,我每天都得為了分級考試坐在鋼琴前彈足八小時,可事實證明,量變才能引起質變,只有確保了練習量才能達到理想的彈奏效果。
其次,肯吃苦也是我能練好琴的重要因素。遇到越難彈、易出錯的部分越是多花時間攻克。冬天手上滿是凍瘡,腫得不像話也堅持練琴。印象最深的八級考試,其中有一首需要刮奏(手心向上,利用中間三指指甲,在壓下琴鍵的同時快速划過長串音符),才數次練習后我的手就開始破皮流血,然而卻不能因此放棄,只好繞上創口貼忍痛繼續。
最要提的還是老師的教導與鞭策,不能算是個人經驗,但老師從淺入深、通俗易懂、重視理解與感悟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幫助了我。每周一次的還課也很好地起到督促練習,按時完成任務的作用,還課評分及評語也讓我清晰地認識到不足與進步。
與老師博客中的學習經驗有什么共通之處?
- 重視重復訓練
- 就像減肥一樣把目標分解得小一點、實際一些,才更可能堅持下來
- 良好的制度給人激勵與約束
- 深度思考確實比勤奮更有意義。但我不太適應一味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所在的做法,其實有時候很可能是某個知識點沒有理解到位,或沒找着問題的切入口,這樣花再多工夫思考也是白費,也沒辦法深入。
你對《程序設計與數據結構》的學習有什么具體目標?
- 面對一竅不通的編程,以后的問題會很多,但希望能在老師的指引和鞭策下過了一個個坎兒,完成好老師布置的每一項任務。
- 能真正掌握Java,就算以后步入工作崗位在需要時也能夠熟練運用。
如何通過“做中學”實現你的目標?
- 跟着課堂步伐,平時多加操作,及時反饋、解除疑難。
- 寫作的確是整理思路,深度思考,構建體系的好方法,以后會繼續進行。
- 周筠作家提出:“要警惕——那些對深入了解事物缺乏巨大興趣的人。”同時我也想警醒自己,努力培養對編程開發的興趣。
- “在所有行業里我們傾慕有加的創業者,都是沉浸在各自領域的細節之中的人。”所以,遇到不明白的應多加鑽研,不能囫圇吞棗,敷衍了事。相信“用正確的方式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