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指標體系建立


指標體系
做數據分析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就是搭建數據指標體系。對於指標體系,在某些出版物中是這么定義的,指標體系,是由一系列具有相互聯系的指標所組成的整體,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客觀的反映現象總體或樣本的數量特征。概念總是比較難以理解的,舉個不是特別恰當例子,就好比太陽系,他也是個體系,有恆星、行星、衛星等組成的整體。九大行星以太陽為核心游走於自己的軌跡,單獨把地球、太陽拿出來,他不叫太陽系,隨便找出幾顆其他的行星,他也不叫太陽系。總之,指標體系中的指標彼此間要存在邏輯關系,單獨一個指標或毫無關系的指標都不能稱作指標體系。

指標架構
按照不同的意識形態,構建不同的指標架構。理解與認知需要一個主體,而主體圈定范圍。目前互聯網公司基本都有自己的CRM、ERP、OA等信息管理系統,這是以公司為主體,組織層面根據業務搭建管理系統,構建指標架構。指標體系應用非常廣泛,范圍不同對應級別和架構也不同。從個人到國家都涉及指標體系的構建,個人層級(收支指標體系)、團隊層級(KPI指標體系)、組織層級(管理指標體系)、行業層級(評價指標體系)、國家層級(經濟指標體系)等。這只是羅列出對主體的某個方面進行指標體系的構建。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主體所處的不同場景,都可以通過指標體系進行量化。

指標模型
對於指標體系的應用,主要還是在工作中。對於互聯網公司,指標體系的建立離不開產品、業務、用戶這三個對象。通過對象抽象指標模型,比如用戶消費漏斗模型、產品迭代模型、業務轉化模型等。不同的產品類型、產品階段圈定不同的數據指標。不同的業務流程線、業務節點圈定不同的數據指標。不同的用戶行為、生命周期圈定不同的數據指標。指標模型是以事件為核心的,通過事件定義一個觸發點,根據觸發點抽象出指標,在根據指標圈定相應的數據,最后搭建指標模型反映事件現象。進而實現對事件的理解和決策調整起到支持作用。其實這也就是指標體系搭建過程。

指標體系搭建
上邊也說到指標體系的搭建過程。總結來說,以事件為核心,明確觸發點、定指標、圈數據、建模型的步驟過程。

觸發點
觸發點是整個體系建立的第一步,如同打地基,至關重要。他是數據分析的目的,也是體系建立的目標。未來模型的可用性和迭代程度,很大程度取決於這一步的定向。再次重申,一定要明確指標體系建立的目的。目標大體上可分為幾類:1.表現現狀;2.反應問題;3.預測趨勢;4.評估目標;5.決策調整;根據自己的目標建立定向指標模型,這樣也為指標的划定提供的了基礎。
定指標
有了方向就好划定指標,指標大體分為三種。一種是關鍵指標,一種是衍生指標,還有一種是自建指標。在大量的指標種,根據這三種標簽結合分析目的進行選擇。這樣的指標模型更實用,有效果。指標自身類型也分為兩類,一種是量級指標,他表示的是規模。一種是效率指標,他表示的是質量。
第一步,定關鍵指標,關鍵指標根據流程關鍵節點或者行為重要動作選定,可以很好的反應業務特征和問題的本質。
第二步,塑衍生指標,衍生指標可是對關鍵指標的重構或計算。輔助關鍵指標對問題的闡述,事件的刻畫。
第三步,驗證有效性,以目標為核心,驗證划定指標的有效性,如果不能很好詮釋事件,也可以根據情況自建指標。
圈數據
做好前面的兩個步驟,這一步是一個撒網捕魚的過程。這個階段要注意的就是掌握收集並整理數據的度,清洗數據是一個比較費時的動作。根據實際情況,在保障數據質量的同時,推進構建指標體系的效率。在減少時間成本的前提優雅的解決問題。上邊是在操作上要注意的。在理解上要注意數據和指標的關系,是指標決定數據,而不是通過數據反推指標。這一點很關鍵。
建模型
建模型的過程就是以事件為核心,把指標間的邏輯關系表述清楚。好的模型具有可拓展、可泛化的能力,通過不斷的迭代,高效復用的解決問題。有些模型是比較成熟的模型,有些需要自己建立模型。根據自身的情況而定,總之要符合核心事件的邏輯。不要因模型而建模,一定要緊握事件。

總結,指標體系建立的過程,是實踐與優化的過程。以事件為核心,圈定范圍,明確邏輯,挖掘根源。這樣數據指標體系對於分析初衷的作用價值才能最大化。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