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博客的更新時間,這兩個月的貢獻率有點偏低了,工作忙當然不能成為我不動手的借口,主要還是自己時間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最近一周陸續入職了四個處於初級不到中級的新員工,期間也連續給他們進行簡單入職培訓,順帶趁着這個思維還在腦海里發燙,趕緊動手記錄一下我的這個“初級入職培訓”內容,好讓這個培訓日后可“自動化”執行。
要點一:打破職業思維
在市場上,企業會以“XXX開發工程師”為標題進行招聘,其實企業最想要的是“專注於XXX領域的全能人才”,此“全能”並不局限於IT領域,只是一個概念量詞。如果企業以后者的標題進行招聘,無非空手捕魚。前者可以更專注於把網撒放在局部位置,更有利於捕到相對合適的魚,就算不一定“全能”,但至少有XXX領域的經驗,這就是市場規則。同樣,如果把個人放在市場上,肯定得遵守市場的規則。好比如某企業需要招聘XXX開發工程師,剛好符合自己的專長領域,那么就很容易對號入座,這就是市場。但職場新手們往往會缺乏一定的信息批判能力,沒有更深入的去接近事物的本質,會很容易陷入職業的固化思維,把自己硬生生的定位在XXX開發工程師的角色。職位是面對市場的,本質是面對個人的,沒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就往市場縱身一躍,大都成為市場的奴隸。換句話說,現在你們是以XXX開發工程師的職位應聘的,我不要求你們一下子突破IT行業這個思維。先踏出第一步,把你們應聘的職稱抹掉,重新把自己定位為“計算機從業人員”。至少帶着這樣的思維去寫的每一句代碼都不會局限於某個語言領域思維,而是更高的計算機思維,但我想很快會再次遇到瓶頸。“知識的廣度是深度副產品”,當你們達到一定高度,你們遇到所謂的瓶頸就是思維局限性瓶頸,到時候你們可能就會不滿足於當前的計算機思維了。
要點二:學習接近本質的能力
學習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鐵一般的事實,不進則退。學習同樣講究途徑和方法,面對知識這個巨人,我們永遠不會有成年的那一刻,但我們可以讓自己畢生盡可能地吸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好讓自己人生充滿各種“意義”存在的可能性。我在“要點一”已經提到過,越接近本質,越能讓自己的視野更加清晰,這就是所謂的高度。這個高度的重點在於“本質”,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去接近事物的本質。當然這不是一種口號,而是一種能力。這就是我們需要學習的能力,而不需要着急於翻開“XXX框架解析大全”。或者這樣說吧,XXX框架是你們常用的WEB開源框架,先用我剛才提到的“接近本質”的思維去思考一下,這個框架更本質的東西是什么,或者可能就是操作系統底層的知識了。再逆向思考一下,操作系統並不認識XXX框架,這個XXX框架面對的是應用建設人員,而不是操作系統。所以從這個高度去看,可能會比原來思維更加寬廣,就應該知道接下來怎么去學習了。思維高度越高,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就會越小,至少自己不會因為企業使用的框架不一樣而倍感重新學習的壓力。
要點三:把自己掏空,重新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我相信前兩個要點或許對你們當前的思想有些碰撞,然而第三要點的實現是基於你們對前兩個要點領悟。就是重新建立你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對於國外的行情,我自己還停留在聽的層面,所以就不敢輕易舉例或對比。但至少在我們祖國的土地上,我也算是眾多百姓之一,自己還是有點發言權的。在我們的生活環境里,許多固化在我們腦袋里的思維,大部分都是“被動”灌輸的。例如童年時期爸媽的道理、學習時期老師的道理、工作時期市場的道理。在眾多的道理面前,我們更多地只會單純地感嘆一句“好像還挺有道理的”就被我們默默地收藏到自己的存儲中去了,日后的一切行為都活在了這些“道理思維”當中。如果我們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讓自己更接近事物的本質,我們會看到許多道理中的歪理,從而就會拒絕入庫,避免木馬入侵。當我們有了一點的免疫能力,我們就有更多的空間和精力去重新建立我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我個人覺得生命的長短等價於自己建立觀念的時間,比如有些人十年如一日,但有些人一日如十年。那我們應該如何不斷地去建立自己的觀念呢,說白了就是如果讓自己不斷地去“思考”。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慢慢養成前兩個要點的習慣,不斷的去批判性思考,遇到任何事物,盡量讓自己往5W1H(WHAT、WHO、WHEN、WHERE、WHY、HOW)去想,疑問確實是接近事物本質的一個好方法。此外,書寫同樣是一個讓自己思考的好方法,寫不是一種手工活,而是一種不省油的腦力活。我現在所說的,只是我的個人觀點,不要犯“覺得好像挺有道理”的錯誤照單全收,而是需要你們回去慢慢反省消化,覺得適合自己,才能有內在的動力去養成這個思考的習慣或寫作的習慣。
要點四:學會管理
先放空你的腦袋,屏蔽你腦海里所有關於管理的畫面。管理是每個人的必修課,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學會管理自己的嘴巴、學會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不要跟我說這很簡單,越簡單的東西往往越難以實現。因為人類身體藏着非常強大的“拖延症”基因。最簡單的讓你堅持每天晨跑,你的“拖延症”基因會立即喚起你每天痛苦的賴床畫面,而影響了你的決策。其實“拖延症”基因的思考是非常片面的,它會放大痛苦而縮小快樂。它不知道每天早起的感覺會隨着時間的改變而改變,例如28天養成一個習慣,當你習慣養成了,你不跑步才會覺得痛苦;它也不知道,大汗淋漓的感覺是有多么的清爽和快樂;它同樣不知道,這個決策將會成為你日后的重要資本。所以管理不只是經理或者老板的事情,而是每個人的事情,一個不會管理自己的老板不可能會管好他的企業;一個不會管理自己的開發工程師是不可能會管好他的代碼;一個到目前還意識不到自我管理重要性的你,你已經聽了我近兩千字的廢話了。
以上四個要點就是我們入職交流會的主要內容,而不是什么框架代碼規范培訓。就算我把企業的框架源碼給你講解一遍,也給不了你們帶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因為這不是本質的東西,增加不了你自身的價值。真正對個人對市場有價值的是你們的思想。你們的思想提高了,你們的價值提高了,企業的項目質量提高了,企業的價值提高了,大家都提高了,這不就是共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