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借用百度百科上的圖片來基本了解一下OSI7層模型的名稱以及結構。下面我將從最底層一層一層往上介紹。
物理層:基於Bit傳輸,是屬於物理信道,最基本的機械、電子、定時接口通信信道。
數據鏈路層:基於物理尋址,同時將比特流轉變為邏輯傳輸線路。在這個時候,會將比特流進行封裝成幀,但是基本傳輸元素還是二進制數。
網絡層:控制子網的運行,比如邏輯編址,分組傳輸,路由選擇等。
傳輸層:接收上一層(會話層)的數據,在必要的時候機將數據分割,並將這些數據交給網絡層,且保證這些數據段有效到達對段。這個時候就涉及到大家熟知的TCP和UDP傳輸協議了,也就是說,TCP對應的OSI層為傳輸層。
會話層:不同機器上的用戶之間建立及管理會話。負責組織和協調兩個會話進程之間的通信,並對數據交換進行管理。
表示層:信息的語法語義及它們的關聯,如加密解密,轉換翻譯、壓縮解壓縮等。
應用層:應用層包含了各種應用程序的協議,如HTTP、FTP、SMTP、POP3等。
設備:
物理層:網卡,網線,集線器,中繼器,調制解調器
數據鏈路層:網橋,交換機
網絡層:路由器
網關工作在第四層傳輸層及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