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建模比賽論文的基本結構


一、常用的三種結構

1.摘要 1.摘要 1.摘要
2.問題重述

2.問題的提出與重述、問題的分析

2.問題的敘述、背景的分析

3.問題的分析 3.變量假設

3.模型的假設、符號說明

4.模型假設 4.模型建立 4.模型建立
5.符號說明 5.模型求解 5.模型求解
6.模型建立 6.模型分析與檢驗 6.模型檢驗
7.模型求解 7.模型的評價與推廣 7.模型評價

8.結果分析、驗證、模型檢驗及修正

8.參考文獻 8.參考文獻
9.模型評價 9.附錄 9.附錄
10.參考文獻    
11.附錄    

 

二、各環節詳細分析

  1.摘要

  摘要是一篇論文的整體風貌,對於獲獎至關重要。字數一般在400-800字,不超過一頁紙。內容包括:參賽隊對題意的理解、模型類型、建模思路、求用的求解方法及求解思路、算法特點、靈敏度分析、模型檢驗、主要數值結果和結論。

  摘要下一行還需要選取3-5個關鍵詞,體現研究內容、算法。

  2.問題重述

  不建議抄題。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描述問題。可以適當加入自己查到的背景資料及前人研究現狀。只能闡述問題,不能摻雜主觀見解。

  3.問題分析

  抓住題目的關鍵字和主要目的及要求,分析要中肯、確切。依據原理要明確、描述要簡明扼要,可以列出關鍵步驟,切記不要冗長、繁瑣。對問題的分析,可以作為第三部分,也可以將其針對每個問題寫在模型建立中。建議采用流程圖,使思路表述更清晰。

  4.模型假設

  對問題進行分析后,發現有些因素或條件還無法進行考慮或估算;或是針對問題的主要因素。舍棄次要因素的影響,采用假設的方式,使問題簡化。

  一些假設是基本假設,幾乎每篇論文都會有。一些假設在建立模型過程中提出,隨時記下,最后總結在一起。力求簡潔明確。

  這部分可以單獨寫也可以在模型建立時根據所需要情況再進行描述。

  5.符號說明

  以簡要文字表述各字母意義,其中各個主要符號的大小寫、英語和阿拉伯語,要與正文中符號一致,通常采用三線表,切忌重復或及其近似。

  6.模型的建立

  機械出版社《數學建模方法與分析》五步法:提出問題-->選擇建模方法-->推導模型的數學表達式-->求解模型-->回答問題。

  明確題意后,簡述基本思路。首先,介紹利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再構建基本模型,要明確說明解題的思想和思路。

  建立的同時要考慮如何求解。規范數學表達式。

  7.模型求解

  寫出必要的步驟,結果的表示要直觀,便於分析及評委查找。靈敏度、穩定性分析。表格盡量高大上。

  8.模型的檢驗

  有的可以采用原始數據和查找的數據處理效果進行對比,有的采用對結果的t檢驗、f檢驗。

  9.模型評價及推廣

  衡量一個模型的優劣全在於它的應用效果,一定要在自己的模型范圍內最大程度的解決問題。

  模型推廣,可以采用將原題要求進行拓展,進一步討論模型的實用性和可行性,還可以提出問題展望。

  10.參考文獻

  論文提及或是直接引用的文獻、引用數據的出處等需要羅列出來。

   常用的表述形式:

  a.公開發表的雜志:[序號] 作者,文章名字[文獻類型],刊物名,出版年,出版單位,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b.公開出版的書籍:[序號] 作者,書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頁碼

  

  c.網頁資料:[序號] 作者,資源標題,網址,訪問時間(年月日)

  

  文獻標識:J-期刊;M-專著;N-報紙;C-論文集;D-學士論文;P-專利;R-報告;S-標准

  11.附錄

  一些重要的計算過程、算法程序、一些數據表格等。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