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遙感影像的分類


文章來自: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iWpq6OOZ9dmZ-WX-Vne7KtgxoseLSKnGes7ETxTueXnuLfksKOqgplk4wRdE9mQaRVo6JbsoEKOyAdAfnO_KSK

   RS遙感影像分為兩類:一是光學影像;二是合成孔徑雷達SAR影像;他們的區別和成像機制如下:

按傳感器采用的成像波段分類,光學影像通常是指可見光和部分紅外波段傳感器獲取的影像數據。而SAR傳感器影像基本屬於微波頻段,波長通常在厘米級。
可見光影像通常會包含多個波段的灰度信息,以便於識別目標和分類提取。而SAR影像則只記錄了一個波段(單波段)的回波信息(也是灰度圖),以二進制復數形式記錄下來;但基於每個像素的復數數據可變換提取相應的振幅相位信息。振幅信息通常對應於地面目標對雷達波的后向散射強度,與目標介質、含水量以及粗糙程度密切相關;該信息與可見光成像獲得的灰度信息有較大的相關性,據此可以用來識別目標和分類。而相位信息則對應於傳感器平台與地面目標的往返傳播距離,這與GPS相位測距的原理相同。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SAR影像往往帶有高程數據信息,可用於三維立體研究。
由於SAR影像分辨率相對較低信噪比較低,所以SAR影像中所包含的振幅信息遠達不到同光學影像的成像水平;但其特有的相位信息是其他傳感器所無法獲取的(主要用於測距,基於相位的干涉建模也是SAR的主要應用方向。
在成像模式方面,光學影像通常采用中心投影面域成像或推帚式掃描獲取數據;而SAR處於信號處理的需要(合成孔徑過程,這里就不展開討論了)不能采用垂直向下的照射方式而只能通過測視主動成像方式發射和接受面域雷達波,並通過信號處理(聚焦、壓縮、濾波等)手段后期合成對應於地面目標的復數像元(灰度圖)
單一SAR影像的相位信息基本沒有統計特征,只有振幅信息可用於目標識別和分類等應用

更多關於SAR的內容,請參考: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5beHlgOxcW27lXArp7FKns07MGiJ6tJjrSx1Yd7YL6jBE9UOZa0Fiq7NBbqCtJuXvcU9C6EDIitXtWou8LzQK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