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轉載,分享給大家
1. 用archlinux的u盤系統啟動電腦,系統自動以root登錄到命令行。
2. 硬盤分區和掛載
用命令#cfdisk /dev/sda進行硬盤分區,一般分兩個區就可以了,用於掛載/,和/home目錄,
分好后格式化#mkfs.ext4 /dev/sda1和#mkfs.ext4 /dev/sda5(硬盤分成一個主啟動分區,
一個邏輯分區)。先掛載根分區再掛載其他目錄 #mount /dev/sda1 /mnt
#mkdir /mnt/home #mount /dev/sda5 /mnt/home
3. 選擇安裝鏡像,這一步很關鍵,安裝速度快慢和是否成功都看這個鏡像了,一般選國內的鏡像,
可以在https://wiki.archliux.org/index.php/mirrors里找到合適的。
編輯#nano /etc/pacman.d/mirrorlist,可以把原有的全刪除,國內的放前面,官方的放后面。
這樣速度和完整兼顧:
Server = http://mirrors.sohu.com/archlinux/$repo/os/$arch
Server = ftp://ftp.sjtu.edu.cn/archlinux/$repo/os/$arch
Server = http://mirror.us.leaseweb.net/archlinux/$repo/os/$arch
Server = ftp://ftp.archlinux.org/$repo/os/$arch
編輯好后用命令同步#pacman -Syy
4. 安裝基本系統
#pacstrap /mnt base base-devel
#genfstab -U -p /mnt >> /mnt/etc/fstab
5. 配置系統
用命令#arch-chroot /mnt 切入到新系統就可以進行配置了。先生成中文locale,
用命令#nano /etc/locale.gen 在這個文件里把 en_US.UTF-8 UTF-8,
zh_CN.GB18030 GB18030,zh_CN.UTF-8 UTF-8,zh_TW.UTF-8 UTF-8前的#號去掉,
然后運行 #locale-gen就會生成中文locale系統。
#ln -s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設置成上海的時區)
對於系統時間相差八小時的說明:電腦只用linux系統,最簡單的方法是把cmos調慢8小時,因為大部分linux
用utc時間,啟動時會把cmos時間加上時區算出系統時間,關機時又把系統時間寫入cmos時間,在win系統和
linux系統都用的電腦里,cmos時間一般為本地時間,可以用命令強制archlinux用本地時間
#timedatectl set-local-rtc 1,或直接修改/etc/adjtime,內容改成:
0.0 0.0 0.0
0
LOCAL
當然如果把cmos設成utc時間,win系統時間差8小時其實也可以修改win系統的注冊表讓win系統采用utc)
#echo myhostname > /etc/hostname (設置成你喜歡的主機名)
用命令#ip link 查看網卡的interface_name,用這個名稱替代下面命令的“interface_name"
#systemctl enable dhcpcd@interface_name.service來啟動新系統的有線網絡的dhcp服務,如果是無線網絡,
需要先安裝無線組件,查到無線網卡名稱后用命令#systemctl enable netctl-auto@interface_name.service
可以在下次啟動時自動連接無線網絡。
用#passwd設置一個root密碼。然后進行配置啟動加載器(裝syslinux,如果用grub那么就安裝grub):
#pacman -S syslinux
#syslinux-install_update -iam (把syslinux裝入硬盤的MBR)
#nano /boot/syslinux/syslinux.cfg (編輯 /boot/syslinux/syslinux.cfg,
以指向正確的根分區,這是必須的,否則Archlinux啟動不起來。將"sda3"修改為實際的根分區
(我這里是“sda1”)。同樣,修改 LABEL archfallback里的根分區)
6. 卸載並重啟系統
#exit
#umount /mnt/home
#umount /mnt
#reboot
7. 重新啟動后就可以用root登錄進tty,這時應該先創建一個用戶,避免使用root用戶來操作,
# useradd -m -g users -s /bin/bash archie
#passwd archie (設置archie用戶的密碼)
#echo ”archie ALL=(ALL)ALL“ >> /etc/sudoers (把archie用戶加入sudoers文件)
#exit (退出root用戶,然后用archie用戶重新登陸系統)
到此為止,archlinux基本系統算建立起來了,需要超級用戶權限的可以用sudo命令執行。
8. 安裝圖形用戶界面
首先安裝基礎xorg包
$sudo pacman -S xorg-server xorg-xinit xorg-utils xorg-server-utils
然后安裝開源顯卡驅動,先用命令$sudo lspci | grep VGA 查看顯卡信息,再用命令
$sudo pacman -Ss xf86-video|less 尋找合適的顯卡驅動。如果沒有合適的顯卡驅動,建議裝vesa
$sudo pacman -S xf86-video-vesa
接下來可以安裝中文字體$sudo pacman -S ttf-dejavu wqy-microhei wqy-zenhei
以及中文輸入法$sudo pacman -S fcitx fcitx-sunpinyin fcitx-configtool 這時也可以安裝
瀏覽器,看圖軟件,pdf軟件等
$sudo pacman -S firefox firefox-i18n-zh-cn flashplugin gpicview evince
最后才安裝圖形用戶界面。$sudo pacman -S xfce4 xfce4-goodies
安裝完成后$nano ~/.xinitrc 在文件里寫入
export LANG=zh_CN.UTF-8
export GTK_IM_MODULE=fcitx
export QT_IM_MODULE=fcitx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exec startxfce4
fcitx的環境變量定義一定要放在前面,否則輸入法不能正常啟動。
保存退出nano后執行startx就可以進入xfce4桌面。
9. 無登陸管理器自動登陸進X系統
編輯~/.bash_profile文件,加入:
[[ -z $DISPLAY && $XDG_VTNR -eq 1 ]] && exec startx
就可以保證登陸進終端時可以自動登陸,無需再用startx命令進入x。
還需要用以下步驟自動登陸tty1終端:
$sudo mkdir /etc/systemd/system/getty@tty1.service.d 新建一個目錄
用命令在新目錄下建立一個autologin.conf文件,並加入如下內容:
$sudo nano /etc/systemd/system/getty@tty1.service.d/autologin.conf
並加入如下內容:
[Service] ExecStart= ExecStart=-/usr/bin/agetty --autologin archie --noclear %I 38400 linux
archie就是要自動登陸的用戶名。
保存退出nano,然后重新啟動系統,就會自動進入xfce4圖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