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撲結構一詞起源於計算機網絡,是指網絡中各個站點相互連接的形式,同時也是用來反映網絡中各實體的結構關系,是建設計算機網絡的第一步,也是實現各種網絡協議的基礎,它對網絡的性能,系統的可靠性與通信費用都有重大影響。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PCB設計中 的拓撲,和網絡中差不多,指的是芯片之間的連接關系。我們也常常形容PCB布線就像是在玩連連看游戲,將相互有通訊關系的芯片連起來就好了,當然這只是一 個最簡單的比喻,真要是連連看那很多工程師就要高興得跳起來了。連連看只是最low的一層,會連起來還只能叫PCB布線師,真正的PCB設計工程師既要連 得好看,還要能保證芯片之間的正常通信,從而保證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所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PCB設計工程師而不是布線師,這也是我們高速先生正在做的事 情。
理解了拓撲結構的大致意思,那我們就很好來展開這個話題了。芯片之間的連接關系無非就是兩種,一對一以及一對多,根據這個特性,我們可以將拓撲結構大致分成如下一些常見的類型。
點對點拓撲結構(P2P)
也 即一對一的拓撲,大家說的P2P指的就是點對點,顧名思義,點對點在PCB上指的就是該總線(拓撲)只在兩個芯片之間連接,這個很好理解哈。我們常規的點 對點結構太多了,如高速時鍾信號、帶一個DDR3顆粒的時鍾、地址、數據信號等,如下圖所示的結構都可以叫做點對點拓撲。
點對點拓撲結構示例
點對多點拓撲結構
點對多點不是某一特定的拓撲而是一種統稱,即一條總線(拓撲)從一個芯片再連接到多個芯片的結構。記得當初學幾何的時候兩點連成一條線(P2P),三點就可以連成一個面,而多點就可以連成多個面了,所以這種多點結構就比較復雜,又可以分成如下一些常見的類型。
菊花鏈拓撲結構
菊花鏈一詞最基本的概念指的是一種由許多菊花串接在一起形成的花環,早期也叫手牽手鏈接方式,一個人最多只能通過兩條手臂牽着另外兩個人(相當於一個芯片最多只能通過兩段傳輸線連 接到另外的兩個芯片上),后來衍變到電子電器工程中菊花鏈又代表一種配線方案,例如設備A和設備B用電纜相連,設備B再用電纜和設備C相連,設備C用電纜 和設備D相連,在這種連接方法中不會形成網狀的拓撲結構,只有相鄰的設備之間才能直接通信,例如在上例中設備A是不能和設備C直接通信的,它們必須通過設 備B來中轉,這種方法同樣不會形成環路。原始的定義如下圖所示。
原始的菊花鏈
但是在PCB設計中我們都知道,這種拓撲是很難實現的,后來就衍變成了如下我們熟悉的結構。
而我們熟悉的DDR3的Fly_by拓撲結構其實也是由菊花鏈發展而來的。
星形拓撲結構
星 形拓撲也是一種常用的多負載布線拓撲,驅動器位於星形的中央,呈輻射狀與多個負載相連,星形拓撲可以有效避免信號在多個負載上的不同步問題,可以讓負載上 收到的信號完全同步。但這種拓撲的問題在於需要對每個支路分別端接,使用器件多,而且驅動器的負載大,必需驅動器有相應的驅動能力才能使用星形拓撲,如果 驅動能力不夠,需要加緩沖器,原始的星形拓撲結構圖如下所示。
星形拓撲結構
遠端簇形拓撲結構
遠 端簇形又叫遠端星形,實際上是星形拓撲的一個改進,它將星形拓撲中位於源端的分支節點移動到與接收器最近的遠端,既滿足了各個接收器上接收信號的同步問 題,又解決了阻抗匹配復雜和驅動器負載重的問題,因為遠端簇形拓撲只需要在分支節點處終端匹配就可以了。遠端簇形拓撲要求各個接收器到分支點的距離要盡量 近,分支線長了會嚴重影響信號的質量,如果各個接收器芯片在空間上不能擺放在一起,那么就不能采用遠端簇形拓撲。常見的遠端簇形拓撲結構如下圖所示。
遠端簇型拓撲結構
樹形拓撲結構(T形拓撲)
樹 型拓撲結構又叫對稱型的遠端簇型拓撲結構,我們也習慣叫T形拓撲、等臂分支拓撲等;樹形拓撲是網絡節點呈樹狀排列,整體看來就象一棵朝上的樹,因而得名, 同時它可以包含分支,每個分支又可包含多個結點。它適用於多負載,單向驅動的總線結構 如地址、控制等,當布線不對稱時,信號質量影響很大,如我們熟悉的DDR2地址信號就是采用的這種結構。如下圖所示。
T形拓撲結構
當然,除了上面這些還有很多其他的拓撲,如總線型拓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