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已經遷移到這里啦
2017/05/31日更新:
一年多以后,再次對自己的生活進行了一次反思,這次的反思很沉痛:看直播到底能得到什么
原文:
寫博客也一年多了,還沒有寫過什么總結方面的東西,前天在V2EX上面發了一個關於C++應屆畢業生的疑惑的帖子,然后昨天晚上想了很多,所以突然想寫寫大學4年來的種種情況。
自高中起就對編程很感興趣了,當時很“天真無邪”,想學編程就是為了寫一手外掛來幫自己玩dnf,所以高考報專業的時候就沖着計算機來了。當然,由於高中沉迷小說和游戲,所以只考了個二本學校。
如果你以為我會講一個喜歡編程的學生在大學里苦學編程的勵志故事,那么對不起,讓你失望了。
大一
和大多數同學的想法一致,覺得大學的美好生活來了。由於高考結束的時候接觸了lol,之后就一發不可收拾,每天和大學室友或者高中同學大戰lol。由於天賦不錯,相比其他同學,我進步很快,所以在這里找到了一種滿足感。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我的天真無知,考試前完全沒有復習,高等代數1掛科了,大學唯一掛科的科目啊!后來假期回來惡補了一星期,成功過了補考,大一就這荒廢掉了。
大二
這一年比起大一來說,好了一些吧。我會在上課的時候自學匯編(什么?你說為什么是上課時間,因為下課后還要lol啊),比起高中的時候看匯編,這次輕松多了,一遍下來暢通無阻,而不是高中那會兒看匯編,完全看不下去。然后在大二下學期的時候開始看一本《orange's 一個操作系統的實現》的書,這本書教我們從引導開始,一步步編寫一個簡單的OS。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還是有些挑戰吧,沒能一口氣看完。
要說大二最重要的是什么,那應該就是碰到了一個好老師吧。他姓蔣,就稱他為蔣老師吧。他上的課是我大學里唯一一門認真聽完,從沒翹過課的課。蔣老師教的是數據結構的課,上課從不讀ppt,也不按照課本講,只需要一根粉筆,就能從南扯到北,從東扯到西。我從他那吸收了很多知識,從那時開始,我才知道了數據結構是什么。這之前的我一直以為數據結構就是C語言里面的struct,我會想這么一個東西就能開一門課,好厲害的樣子。然后就是這門課的大作業了,蔣老師給了我們很多題目,讓我們自己選,我就選擇寫一個通訊工具。當時按照孫鑫老師的視頻,邊學mfc邊開發程序。。
在暑假里,我完善了這個通訊工具,實現了nat穿透的功能,使得兩個客戶端可以直接通訊。還因此去看了tcp/ip詳解。然后在威客網上接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項目,是個計算機化學方向的研究生給的,他只會化學,不會計算機,然后又調劑到了計算機化學的方向,所以他們老師要求他做的軟件他做不來,就上威客發任務了。看我是個學生,就把任務給了我。內容挺簡單的,就是提取數據,然后通過公式計算,畫出折線圖。
大三到現在
說起大三,應該算是一個比較大的轉折吧。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我在大三的9月份從0開始,在一區單排上了磚石,當時我自己那個區的號還是黃金,所以說不要小看黃金,他們可能只是沒打排位而已。上了磚石之后,我對lol的執念也就沒了,所以之后就不再沒日沒夜地玩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了一些培訓學校的C++教學視頻,這突然就顛覆了我對C++的看法,就像C++ 程序員自信心曲線圖上面的情況,在看視頻前,我也是自信心爆棚,以為C++就那么點樣子,早就掌握了。后面看視頻后慢慢了解到C++原來還有這么多特性,大三上學期就照着視頻入門了C++,並且粗略地看了一遍《設計模式》。
對我來說,人生中最關鍵的一個時期,那絕對就是大三的那個寒假,出於想在大三下學期找個實習,然后在網絡瀏覽瀏覽的時候,莫名其妙就發現了騰訊啊,阿里的公司都招實習生,於是乎我又看到了一些面經,發現了原來別人都是這么牛的。痛定思痛,決定好好學習。那一個寒假我就每天早上起來看兩集MIT的算法公開課,下午到晚上看看書。一個寒假的時候,把算法學完了,看了一本《Effective C++》、一本《CSAPP》。
之后就開始大三下學期了,從我博客的開始時間就可以看出來,我是從15年的3月份開始寫博客的,開始寫博客的契機很有趣,容我在下面給大家來說明。
在三月份我表哥找到我,問我會不會移動端的編程,他說他有同學要創業(我稱他同學為黃哥)需要人手,然后我就萌萌噠地說不會,然后黃哥就說可以讓我選擇iOS或Android來學,我說我有C的基礎就學OC吧,於是乎我就開啟了iOS學習之路。畫風不對啊,說好的寫博客的契機呢?由於學iOS需要mac,所以黃哥就把他的mac借給我用。重點來了,當時雖然學着iOS,但是我仍然有着一顆C++的心,我感覺需要做點什么。我決定開始做筆記,因為我現在有兩台你電腦,一台看pdf,一台做筆記,正正好啊!我從小學開始就從沒做過筆記,我的第一次竟然要在這里捐了。於是乎我每天白天里學習iOS,然后晚上就做兩個小時筆記,然后想着,反正也做了筆記,就弄個博客傳上去吧,我的博客就是這么誕生的。
那段時間是真的認真,除了上課就是看iOS視頻,然后晚上都固定兩小時的筆記時間,所以就3月份和4月份兩個月份,我就學習了《stl源碼剖析》、《Effective C++》(第二遍)、《設計模式》(第二遍)。順便提一下那個iOS的項目,由於各種原因,那個項目不做了,所以到頭來我只是學了iOS的視頻,而沒有真正做過東西,所以現在幾乎全部忘光了。期間我參加過騰訊,阿里,360的實習生筆試,全部掛了,現在想想也挺正常的,一個混了3年的二本學生怎么和那些好好學習的211,985們比。當然了,我個人認為單論智商我應該還是有211的水平的,但是這只是小聰明罷了。真正有用的是智慧,這是需要靠積累的。
5月份,之前的那個研究生又來找我了,讓我做畢設,問我會不會QT,我當然不會啊,我說我可以學,他說給我兩個月時間做完。我就答應了,然后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做完了。但是這個項目給了我一個很大很大的啟示,寫程序簡單,維護難。在這之后,他找了我不下10回,都是各種新的需求問題啊,bug啊之類的。而且我還要負責教會他這個程序,好讓他去答辯。
寫到這,我突然發現了博客的一個好處。它會記錄下你的時間線,當你回憶的時候,就很容易想起當初干了什么。
6月份我的博客沒有記錄,仔細想想應該是應付考試呢。畢竟一學期一度的考試周要到了,所以我就開始補之前沒聽的課程。考完試我就去招聘網上投了些實習崗位的簡歷,找了一家很坑的公司去實習。
7月份到8月份在這家很坑的公司實習了1個多月,主要做的工作是,基於duilib庫,開發界面。后面感覺這不是我想做的工作,就跳到另外一家游戲公司。我應聘的是C++崗位,進去后安排我做lua,然后又是畫界面,畫界面,畫界面!但是給的月薪很高,所以我就沒舍得走。一直干到11月初,迫於學校還有6門課,不能完全不去上課,所以就辭職了。在兩份實習工作的期間,我自學了《深度探索C++對象模型》,《UNIX環境高級編程》,《編碼》。對了在這里推薦一個書單,我在這上面找了很多要看的書。在實習期間我也投遞了各個大廠的校招,最后仍是顆粒無收,唯一有戲的就是搜狗了,面了兩面,面試官都是當場說我通過的,最后headcount4個,我只排第10,真的感覺好可惜。
回頭看看,發現我15年1月到11月過得確實挺充實的。但是其中還是有一些“垃圾”時間的,我還是會和高中同學或大學同學開開黑,虐虐別人(之前說了,我在自己這個區只有黃金的段位,后面打了10來吧,打到白金了,所以打匹配還是贏多輸少的)。當然也會關注lol的賽事,我是一個WE粉絲,從S2開始就對這支隊伍情有獨鍾,雖然他現在沒落了,但是不影響我對他的熱愛,所以只要WE有比賽,我是每場必看的。前面我給垃圾這個詞加上了引號,這是因為我覺得這些時間其實也是彌足珍貴的,以后可能很少有機會和同學開黑了吧。
之后的11月份到12月份,我在MIT的公開課中開始學習線性代數(之前數學學得一直很爛,所以想再學一遍),只學了19集,還有就是邊學邊翻譯《Effective Modern C++》,無恥地推薦一下我的翻譯專欄。最后就是背單詞了,之前靠着周末的一點時間,自己寫了個背單詞的軟件,需要自己輸入中文和英文意思,這么設計的原因也是想讓自己記憶得深刻一些。背單詞是從9月份開始的,一直背到了12月份。每天20個,總計有2000多個單詞吧。
接下來放假了,就進入了疲軟期,也就是說沒有之前學習地認真了。我幾乎每天都睡到很遲,看書什么的也常常分心,看着看着就去瀏覽網頁,或者刷知乎了。說道知乎我要說一點,知乎真的很浪費時間,因為我對知乎的瀏覽總是在做深度優先搜索,看了一個答案,覺得不錯之后,我就會點開這個人的首頁,去看他的回答,然后又發現新的人,新的答案,有時候這么一看就是一天。還有就是差不多每天都在lol一直玩到了2月份。回家過年那些天也完全沒有學習,每天看看動漫,過過日子。
然后2月20號左右回學校了,開始找實習,面了很多很多家,不知道為什么都被拒了,每次面試的感覺都挺好的,然並卵。到今天(3月12日)為止,收到兩個offer。這個星期一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在博客園的短消息中收到了一條私信,是有人說他一直在關注我的《Effective Modern C++》的翻譯,這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因為這樣我能感受到我翻譯的東西還是有用的,還是有人會從中受益的。我非常感謝這位博友(從博客上認識的就叫博友把)對我的認可。
總結
我現在每天都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恨不得每天能再多幾個小時給我用。但是即使我現在每天覺得時間過得快,我現在的時間流逝速度比起大一和大二是真的慢了很多很多了。何以見得,因為我現在回想起大三那個寒假,我會覺得是很久以前才發生的事情了,再回憶一下,這一年確實也學了很多很多東西,這和之前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之前大一和大二過完的時候,我的感覺都是,什么?一年就這么沒了?也太快了吧。所以說,知乎上面回答說的好,讓自己走出“舒適區”,盡量讓自己待在“學習區”。我個人的一個缺點就是,我很容易待在“舒適區”和“恐慌區”,我有時候考慮一個算法能考慮一整天,然而還是沒有想出解決辦法,這就屬於浪費時間了。所以盡量讓自己待在“舒適區”吧!
-------------------2016/03/13補充
你還在兜圈嗎?
在寫完大學四年的總結之后,結合大家的一些評論,我在睡覺的時候想了很多,也收獲了些東西,就把它分享給大家吧:
可能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路途中,一開始都是在兜圈,每次過完一年后只是單純地回到了起點。只有在領悟到這一點后,才知道要找到一條離開的路,然后不管是筆直地還是彎彎曲曲地向着目標前進,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也許每個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領悟的早晚,可能有的人一開始就悟到了,比你早出發了幾年,十幾年。也可能有的人至死都在轉圈,漫無目的地活着。
我已經出發了,雖然前途漫漫,但是確實在踏踏實實地前進。那么你呢?
下面還有一些我的猜測,因為我沒有經歷過:
還有的人會在觸碰到“目標”之后就失去了方向,又開始兜圈了。但是請想一想,兜圈的人生是不斷循環不斷重復的,這樣的人生真的好嗎?今年走這樣的路,明年也走,年年走,難道不會膩么?如果你真的觸碰到了“目標” 那么可以試着去追求更遠的目標,或者換一條路, 換個方向往前走,試着找找新目標吧。
我希望我以后每年都能回來看看這篇博文,提醒自己不要停下來兜圈。
ps:感覺有點爆炸,我是程序員啊,而不是哲學家,怎么就想到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了呢?還有,這補充怎么感覺富含雞湯的味道啊。但是我希望每個看到這篇博文的人都能好好想一下,你現在是在兜圈呢,還是確實在前進呢?希望大家都能快點逃離那個“美麗”的圈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