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
http://www.wankr.com.cn/industry/8968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73ce00102vmdy.html
感謝原作者分享
1、用戶增長率
產品上線后前 3 個月的數據波動是比較大的,最好拿第四個月及之后的數據作比較(灰度發布,小版本快速迭代,搭建推廣渠道等工作,都會對數據帶來重要影響);
月新增用戶增長率均值達到 20% 左右則算是“對”的產品(數據觀察期應為 4 個月+);
當月增長率達開始達到 50% 時,證明用戶開始自增長;
2、活躍用戶比例
對於工具類產品而言,不同產品,活躍比例也並不相同,參考值如下:
日活比例:5% – 10%,達到 8% 以上,算是優秀的工具產品;
周活比例:20% +;
月活比例:40% – 50% 之間。
活躍度變化曲線規律:
無論日活比例,周活比例,月活比例都遵循這樣的曲線規律。曲線的三個階段分別是:啟動期、平穩期、發展期。
啟動期:產品上線初期,新增用戶對活躍用戶數的比重較大,所以各項活躍比例都是較高的;
平穩期:當產品上線一定時間后,隨着用戶基數增加,比例會下降。如果產品方向是對的,在平穩期的活躍比例會維持在一定水平上,不會持續降低;
發展期:產品按需迭代,用戶粘性會慢慢提高,這時的活躍比例會隨着老用戶占比的增加而有提升趨勢。
如果產品活躍曲線並未如上所說,那就需要反思並調整,在平穩期並不平穩,那需要思考,產品是否真正打到痛點,在發展期並沒有活躍比例提升,那需要評估,迭代的功能是否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3、用戶留存率
Faceboo k平台流傳出留存率“40–20–10”規則,分別是“次日留存率”、“ 7 日留存率”和“ 30 日留存率”。意為如果要讓游戲的 DAU 超過100萬,那么新用戶次日留存率應該大於 40%,7 天留存率和 30 天留存率分別大於 20% 和 10%。這只是個參考,對於大多數 App 來說,能夠達到這個數字是非常難的。
對於純工具產品,次日留存率達到 20%、一周留存率達到 20%、一月留存率達到 15% 已然不錯了。
而內容型工具產品(如影視類,音樂類)如果次日留存率達到 30%、一周留存率達到 30%、一月留存率達到20%,相應的留存率會提升 50%,如果你的產品的相應留存率低於這個指標,那需要反思自己的產品。
如果在非人工干預的情況下,留存不夠理想。那么,運營工作的開展也會比較艱難。
4、互動指標
涉及到應用內互動的問題,都可以參考1%原則:
1%的用戶創造內容;
9%的用戶對1%的用戶內容反饋互動;
90%的用戶是潛水者;
此外我們還可以對互動行為產生分級:
創造內容:新創內容的推送,如:發布信息、照片、視頻等。
普通互動:需要創造一個步驟來完成的互動,如:評論、轉發、分享等。
輕互動:一鍵完成的互動,如:點贊、推薦、感謝、喜歡等。
媒介互動:通過圖片、視頻等媒體產生的互動,如:標記圖片、錄音等。
這樣一來,APP內的新增內容量、互動量、意見領袖(KOL)和KOL活躍度等指標的核准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