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www.wankr.com.cn/industry/8968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73ce00102vmdy.html
感谢原作者分享
1、用户增长率
产品上线后前 3 个月的数据波动是比较大的,最好拿第四个月及之后的数据作比较(灰度发布,小版本快速迭代,搭建推广渠道等工作,都会对数据带来重要影响);
月新增用户增长率均值达到 20% 左右则算是“对”的产品(数据观察期应为 4 个月+);
当月增长率达开始达到 50% 时,证明用户开始自增长;
2、活跃用户比例
对于工具类产品而言,不同产品,活跃比例也并不相同,参考值如下:
日活比例:5% – 10%,达到 8% 以上,算是优秀的工具产品;
周活比例:20% +;
月活比例:40% – 50% 之间。
活跃度变化曲线规律:
无论日活比例,周活比例,月活比例都遵循这样的曲线规律。曲线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启动期、平稳期、发展期。
启动期:产品上线初期,新增用户对活跃用户数的比重较大,所以各项活跃比例都是较高的;
平稳期:当产品上线一定时间后,随着用户基数增加,比例会下降。如果产品方向是对的,在平稳期的活跃比例会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不会持续降低;
发展期:产品按需迭代,用户粘性会慢慢提高,这时的活跃比例会随着老用户占比的增加而有提升趋势。
如果产品活跃曲线并未如上所说,那就需要反思并调整,在平稳期并不平稳,那需要思考,产品是否真正打到痛点,在发展期并没有活跃比例提升,那需要评估,迭代的功能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3、用户留存率
Faceboo k平台流传出留存率“40–20–10”规则,分别是“次日留存率”、“ 7 日留存率”和“ 30 日留存率”。意为如果要让游戏的 DAU 超过100万,那么新用户次日留存率应该大于 40%,7 天留存率和 30 天留存率分别大于 20% 和 10%。这只是个参考,对于大多数 App 来说,能够达到这个数字是非常难的。
对于纯工具产品,次日留存率达到 20%、一周留存率达到 20%、一月留存率达到 15% 已然不错了。
而内容型工具产品(如影视类,音乐类)如果次日留存率达到 30%、一周留存率达到 30%、一月留存率达到20%,相应的留存率会提升 50%,如果你的产品的相应留存率低于这个指标,那需要反思自己的产品。
如果在非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留存不够理想。那么,运营工作的开展也会比较艰难。
4、互动指标
涉及到应用内互动的问题,都可以参考1%原则:
1%的用户创造内容;
9%的用户对1%的用户内容反馈互动;
90%的用户是潜水者;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互动行为产生分级:
创造内容:新创内容的推送,如:发布信息、照片、视频等。
普通互动:需要创造一个步骤来完成的互动,如:评论、转发、分享等。
轻互动:一键完成的互动,如:点赞、推荐、感谢、喜欢等。
媒介互动: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产生的互动,如:标记图片、录音等。
这样一来,APP内的新增内容量、互动量、意见领袖(KOL)和KOL活跃度等指标的核准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