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頻畸變對模擬話音通道影響並不顯著,這是因為人耳對相頻畸變不太靈敏;但對數字信號傳輸卻不然,尤其當傳輸速率比較高時,相頻畸變將會引起嚴重的碼間串擾,給通信帶來很大損害。所以,在模擬通信系統內往往只注意幅度失真和非線性失真,而將相移失真放在忽略的地位。但是,在數字通信系統內一定要重視相移失真對信號傳輸可能帶來的影響。 2.2.4 減小畸變的措施 為了減小幅度-頻率畸變,在設計總的電話信道傳輸特性時,一般都要求把幅度-頻率畸變控制在一個允許的范圍內。這就要求改善電話信道中的濾波性能,或者再通過一個線性補償網絡,使衰耗特性曲線變得平坦,接近於圖2-5(a)。這后一措施通常稱之為“均衡”。在載波電話信道上傳輸數字信號時,通常要采用均衡措施。均衡的方式有時域均衡和頻域均衡,時域均衡的具體技術將在第4章中介紹。 相位-頻率畸變(群遲延畸變)如同幅頻畸變一樣,也是一種線性畸變。因此,也可采取相位均衡技術補償群遲延畸變。即為了減小相移失真,在調制信道內采取相位均衡措施,使得信道的相頻特性盡量接近圖2-5(b)所示線性。或者嚴格限制已調信號的頻譜,使它保持在信道的線性相移范圍內傳輸。 恆參信道幅度-頻率特性及相位-頻率特性的不理想是損害信號傳輸的重要因素。此外,也還存在其它一些因素使信道的輸出與輸入產生差異(亦可稱為畸變),例如非線性畸變、頻率偏移及相位抖動等。非線性畸變主要由信道中的元器件(如磁芯,電子器件等)的非線性特性引起,造成諧波失真或產生寄生頻率等;頻率偏移通常是由於載波電話系統中接收端解調載波與發送端調制載波之間的頻率有偏差(例如,解調載波可能沒有鎖定在調制載波上),而造成信道傳輸的信號之每一分量可能產生的頻率變化;相位抖動也是由調制和解調載波發生器的不穩定性造成的,這種抖動的結果相當於發送信號附加上一個小指數的調頻。以上的非線性畸變一旦產生,一般均難以排除。這就需要在進行系統設計時從技術上加以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