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DDS技術最初是作為頻率合成技術提出的,由於其易於控制
,相位連續,輸出頻率穩定度高,分辨率高, 頻率轉換速度快等優點,現在被廣泛應用於任意波形發生器(AWG)。基於DDS技術的任意波形發生器用高速存儲器作為查找表,通過高速D/A轉換器來合成出存儲在存儲器內的波形。所以它不僅能產生正弦、余弦、方波、三角波和鋸齒波等常見波形,而且還可以利用各種編輯手段,產生傳統函數發生器所不能產生的真正意義上的任意波形。
二、原理
根據傅立葉變換定理可知,任何周期信號都可以分解為一系列正弦或余弦信號之和,不失一般性,以正弦信號的產生為例詳細說明直接數字頻率合成技術的原理。比如一個頻率為fc的正弦信號,其時域表達式為:

其相位表達式為:

從兩式可以看出,正弦信號是關於相位的一個周期函數,下圖更加直觀的描述相位與幅度的關系,16個相位與16個幅度值相對應,即每一個相位值對應一個幅度值,比如1100對應的相位為3π/2,對應的幅度值為-1.

相位和幅值的一一對應關系就好比存儲器中地址和存儲內容的關系,如果把一個周期內每個相位對應的幅度值存入存儲器當中,那么對於任意頻率的正弦信號,在任意時刻,只要已知相位Φ(t),也就知道地址,就可通過查表得到s(t)。下圖是DDS的基本結構框圖:
由於相位累加器字長的限制,相位累加器累加到一定值后,其輸出將會溢出,
這樣波形存儲器的地址就會循環一次,即意味着輸出波形循環一周。故改變頻率控制
字即相位增量,就可以改變相位累加器的溢出時間,在時鍾頻率不變的條件下就
可以改變輸出頻率。改變查表尋址的時鍾頻率,同樣也可以改變輸出波形的頻率。
為了獲得較高的頻率分辨率,則只有增加相位累加器
的字長N,故一般N都取值較大。但是受存儲器容量的限制,存儲器地址線的
位數w不可能很大,一般都要小於N。這樣存儲器的地址線一般都只能接在相
位累加器輸出的高w位,而相位累加器輸出余下的(N-W)個低位則只能被舍
棄,這就是相位截斷誤差的來源。
DDS模塊的輸出頻率f
out
是系統工作頻率f
c
、相位累加器位數N及頻率控制字K滿足如下關系
三、實現代碼
頻率分辨率,即頻率的變化間隔
利用matlab或者Guagle_wave工具生成波形文件,存入ROM。基於Quartus II平台,並且調用了ROM核。
module DDS (
sys_clk,
sys_rst_n,
freq_word,
phase_word,
wave_out
);
input sys_clk ; //系統工作時鍾
input sys_rst_n ; //復位,低有效
input [31:0] freq_word ; //頻率控制字,控制輸出波形頻率
input [11:0] phase_word ; //相位控制字,控制初始相位
output[9:0] wave_out ; //輸出波形,位寬10bit
reg [31:0] freq_word_reg ;
reg [11:0] phase_word_reg ;
reg [31:0] phase_adder ; //相位累加器
reg [9:0] rom_address ; //存儲深度2^10
always @(posedge sys_clk or negedge sys_rst_n) begin
if (sys_rst_n ==1'b0) begin
freq_word_reg <= 32'h0000;
end
else
freq_word_reg <= freq_word;
end
always @(posedge sys_clk or negedge sys_rst_n) begin
if (sys_rst_n ==1'b0) begin
phase_word_reg <= 12'h0000;
end
else
phase_word_reg <= phase_word;
end
always @(posedge sys_clk or negedge sys_rst_n) begin
if (sys_rst_n ==1'b0) begin
phase_adder <= 32'h0000;
end
else
phase_adder <= phase_adder + freq_word_reg; //對頻率控制字進行累加
end
always @(posedge sys_clk or negedge sys_rst_n) begin
if (sys_rst_n ==1'b0) begin
rom_address <= 32'h0000;
end
else
rom_address <= phase_adder[31:20] + phase_word_reg;
end
sin_rom DDS_ROM_U0 (
.address (rom_address) ,
.clock (sys_clk) ,
.q (wave_out)
);
endmodule
測試文件代碼
`timescale 1 ns/ 1 ns
module DDS_tb();
reg [31:0] freq_word ;
reg [11:0] phase_word ;
reg sys_clk ;
reg sys_rst_n ;
wire [9:0] wave_out ;
DDS i1 (
.freq_word(freq_word),
.phase_word(phase_word),
.sys_clk(sys_clk),
.sys_rst_n(sys_rst_n),
.wave_out(wave_out)
);
initial
begin
sys_clk = 0;
sys_rst_n = 0;
freq_word = 0;
phase_word = 0;
#2000;
sys_rst_n = 1;
freq_word = 32'd1024; //25M
phase_word = 32'd0; //相位0度
#200000000;
freq_word = 32'd2048; //50M
phase_word = 32'd512; //相位90度
#200000000;
$stop;
end
always sys_clk = #20 ~sys_clk; //系統時鍾25M
endmodule
仿真波形如下:

改變ROM中的波形數據就可以輸出相對應的波形。
參考資料:
A Technical Tutorialon Digital Signal Synthesis
無線通信FPGA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