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在星巴克買咖啡,不是因為星巴克的咖啡特別好喝,而是因為星巴克咖啡質量的穩定,在任何一家星巴克點一杯拿鐵,口味不會差很多,甚至當咖啡拿到手的溫度也不會差很多。
公司對面就有一家星巴克,因為距離的原因,這家也是我去得最多的一家星巴克。這家店開在寫字樓林立的鬧市區,每天中午都會有很多顧客在排隊等咖啡,別擔心排隊的隊伍很長,實際上排隊的時間並不長,他們的店員的速度非常快,用不了等多久就可以拿到你的咖啡。慢慢熟悉了這家店里服務員的面孔,看着他們之間配合的默契有時候也會不由的感嘆, 這真是一個很不錯的Team Work!
思考1. 專業分工是否真的有必要? 最好是離開舒適區,讓所有人都干活
有時候我也會問自己,“如果我要開一家這樣的咖啡館,我要雇多少人?”
“嗯,可能會需要,出納,服務台接待員,制作咖啡的咖啡師, 清掃地面桌椅的清潔員。。。”
而其實在一家星巴克實體店里只有一種人,每個人都會輪流去做清潔員, 出納,咖啡師,接收搬運原料的內勤,面帶微笑遞咖啡到你手上的服務員。
很公平是不是?
雖然這些工種可能會有差別,也許有人可能會覺得輪到做清潔員有點不好意思,但是作為一個team,這個制度很好的保證了公平。所以,總結的第一個思考是:離開舒適區,所有人都需要干活。
回頭想想我自己的團隊,一個項目有項目經理,后台開發工程師,前台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還有很多輔助保證項目實施的角色。確實專業有分工,但是在一個技術團隊里是否真的因為是專業的原因而必須有這樣的分工?
事實上在一個技術團隊里,存在這樣明確的分工很多時候和專業度沒有非常強大的必然關系,往往是因為人的惰性而導致的,大家都希望呆在自己的舒適區里,不願意去做清潔員的工作,那么結果就是招聘一個專職的清潔員來吧,結果是效率總是卡在一個瓶頸提不起來,因為清潔員在打掃時,大家都在喝咖啡。
思考2. 對專業執着,就事論事,是維護團隊的最好的態度
這家星巴克店里,有個個子不太高的黃頭發的小伙子,明顯他的速度、效率和質量都要高出其他人一截,經常看到他在完成自己流程內的工作,在等待的時候會提醒或幫助同一流程上的其他人。
一天中午我去買咖啡,排隊的人不多,但是有一點不同,這個小伙子並沒有站在工作區,而是站在服務台的周圍,非常專注的看着服務台里面的同事的操作,當他發現問題的時候會大聲斥責沒有規范服務的同事。
設身處地想一下,一個你平時身邊工作的同事,在這個時候就站在你的邊上找你工作的茬,而且是當着其他同事,甚至顧客的面,絲毫不給你留情面的指出你的問題。氣氛是或多或少有點尷尬,但是看得出服務台里的員工還是專注於自己手上的活,被點名的人還是會微笑對待顧客。
想想我們的項目開發過程,中間有多少次的同行評審還是發現不了問題?需求評審,代碼評審,測試用例評審,驗收交付評審,項目總結。。。 可能這真的是態度的問題。
就是論事,就是在遇到問題是非的時候,可以拉下面子向平時和自己親近的同事甚至是上級指出。不會因為上下級的關系,因為平時關系親近的原因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一個優秀的組織需要有對專業執着,對問題就是論事的員工,也需要培養和保護這樣的文化氛圍。
思考3. 對待新人
我相信星巴克里面的新人在上崗前一定是接受過培訓的。 但是無論在完備的線下練習也比不過在面對真正客戶眼神時候的感覺。新人在開始上Production時是一定會緊張的,我觀察了這家星巴克是如何培訓新人的。
- 新人編入一個相對固定的團隊。每次新人上崗的時候,身邊都是熟悉的人。
- 只要不是特別忙,新人在重要崗位的時候(例如收銀,記錄客人訂單)邊上會有一個老手指導。
- 允許新人犯錯,允許新人的速度比別人慢。星巴克一般都有2個收銀機,當發現速度跟不上的時候會開啟另外一個收銀通道。別忘了前面說的,在星巴克的團隊里,所有人都可以做收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