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螺旋上升的


歷史總是螺旋上升的,時代的變遷已驗證了這一點。

小時候我想當個木匠,那時覺得自己動手創造出自己獨有的東西,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后來,由於學習“太好”,與這個願望愈行愈遠。而大學畢業后選擇軟件這個行業,就是這個“木匠”情結在起作用。當時的感覺,就是軟件也是在靠着個人的手藝,不斷創造出新的產品,這同樣是件很酷的事情,是屬於一個藝術家的范疇。但是隨着工作閱歷的增長,尤其是經過各種專業知識(我本人並不是計算機科班出生)的熏陶后,才發現軟件的發展走上了一條所謂的“工業化”之路。軟件開發被分成了各個工序,每個工序都有各自的標准和流程,按照制訂的生產計划,各個工序的人都必須嚴格執行工序的流程和制度。那種作坊式的,純靠手藝的開發方式,是落伍的,是受到唾棄的。我覺得自己有點失落,怎么就從一個藝術家,一下子跌倒了產業工人。落差之大,讓我有點無所是從。為了免於成為一個“車間工人”,我開始了向上攀爬的道路。在我看來,只有成為項目經理、成為管理者,才能從工人的身份中脫離出來,成為一個真正的白領。

現在我可以說是成功了,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白領,但是那個藝術家、手藝人的夢想還是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里,因此我始終沒有放棄“編碼”這個我眼中的“手藝活”,而且盡可能磨礪它。因為我還是認為,編碼這種工人,與實物制造的工人還是不一樣的,它不是培訓一、兩個月就能上崗的簡單勞動,而是帶有深厚個人技能的一項工作。如果離開了個人的技能,根本無法勝任這樣的工作。我也曾想去打造一個軟件的工序,讓那種經過簡單培訓的初入門者,就能迅速勝任其職責,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在成為“白領”10年后,在我漸漸適應這種磕磕絆絆的工序式工作后,在我有點資深項目經理和管理者的小驕傲后,我又接觸到了一種新的開發方式——敏捷。一開始我對其是有抵觸的,因為它違背了我這20年中所接受的教育。在我看來,敏捷是那種基於極高的個人道德和自我約束力,才能成功實施的一種實踐。隨着對敏捷的逐漸了解,我越來越喜歡這種方式。因為它的主張,正是一個有“手藝活”的人的方式。我心底里的那個“木匠”開始復蘇。敏捷中的跨職能、小團隊、經驗式的開發方式,不就是一個對手藝、對經驗有着強烈要求的作坊式生產方式么。我們批駁了這么些年的,讓我們鄙視了這么年的作坊式開發方式,居然又被提了出來,還逐漸成為了軟件開發的主流方式。這讓我再一次感受到“歷史總是螺旋式上升的”這一偉大斷言的震撼。

今天,我打開了《軟件工藝》這本書,讀完前言后我再次感到了震撼,我前面的這些感受,這些經過20年工作經歷才有的一點點感受,在10年前的這本書中早已提出了。我感到一絲深深的心痛,心痛這10年的光陰。我花費了20年的時間,好不容易從一個手藝人的身份,轉變成一個大工業管理者的身份,而且是一個擁有世界承認的資格的身份,而現在別人卻明明白白的告訴我:這是不對的,你以前的想法和做法才是對的。並且是10年前說的。還真是有點“恨不相逢未嫁時”(鄭重聲明:我可是個純爺們)的痛。

不管怎么說,現在知道了這個道理也不算晚,畢竟它驗證了我的直覺:軟件開發是個手藝活。而值得慶幸的是,我始終沒有放下過這個手藝。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