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產品需求文檔(PRD)的寫作方法


1、理解並掌握PRD文檔

-寫作思路
-寫作方法
-寫作格式

2、什么是PRD文檔

– PRD文檔向上是對MRD內容的繼承與發展,向下則是要把MRD文檔里面的各種理論要求技術化,向研發部門與設計部門說明產品的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 PRD文檔是產品文檔中最底層最細致的文檔,所以寫作的時候,需要細致耐心。

3、再談BRD/MRD/PRD文檔的區別與用途

3.1 BRD

-這么做有好處,並說明好處在哪里

– 唐僧出發前,參見唐皇(老板),告訴唐皇西去取經的重要意義與大興佛法的好處,唐皇答應,並發放免簽護照(授權),於是唐僧帶着任務出發了,那個時候唐朝真實V5啊。

3.2 MRD

-通過BRD明確了這個事情值得一做后,描述應該這么做,並說明這么做的原因

– 唐僧上路了,但是他需要選擇走哪條路線,帶幾個人,為什么這么走,為什么帶這些人,要說清楚:
>A路線:妖怪多
>B路線:神仙多
>C路線:美女多
經過分析,唐僧決定選擇C路線,所以才有了三打白骨精,路過女兒國等經典故事(開個玩笑)

3.3 PRD

- 獲得了授權,而且已經確定了要走的路線,剩下的就是打造裝備(產品)了

– 要把裝備的需求給工匠(研發人員),就需要把你(PM)對裝備(產品)的要求講清楚
>金箍棒(需要能縮短到耳朵里面,直徑1毫米,長度6毫米,需要金色,重量必須控制在1KG)
>九齒釘耙(必須要9個齒,廢話啊,黑色,齒長8cm,把手長1.5米,直徑2.5厘米)
>於是工匠(研發人員)根據需求,打造出了曠世的武器

BRD>MRD>PRD是一個逐步論證並得出結果的過程,是產品經理思維升華的過程,是這三個文檔三位一體的過程。

4、PRD文檔面向的對象

4.1 研發人員

-由於研發人員本生專注於功能的實現與性能,所以他們相對對其它諸如運營,市場,設計等表現相對不太關心,對於產品更多的了解來至於產品經理的產品宣講。

4.2 設計人員

-設計人員本生更多的會關注與產品的調性與原型圖,所以對PRD文檔的需求是相對較弱的。
所以,PRD文檔,根據閱讀對象,就不要去耍花架子了,用最平鋪直敘最簡單的話,把問題說的一清二楚就行,繞來繞去小心被程序猿們掏出板斧劈成兩截啊。

5、PRD文檔的幾種表現方式

說到PRD文檔,很多朋友之前看過模版,都會不假思索的打開Word開始寫作,其實PRD文檔的目的在於把問題講清楚,而不是用什么工具!根據實際情況,能滿足把問題講清楚的方式大概有以下幾種:

– 文字模式(Word…..最常見的)
– 原型圖模式(Axure….推薦使用的)
– 圖片模式(有的產品經理本來就是美術轉交互轉產品,所以他們擅長於此,有門檻的….)
– 影像模式也可以,就是太燒油了

6、常見PRD文檔包含內容

文檔說明、產品說明、全局功能說明、詳細功能說明

6.1 文檔說明

6.1.1 產品版本號 (1.26)

-版本號 ( 1.26 )
–> 重大調整升級
–> 產品結構功能等有調整
只有以上幾點情況出現,才會修改版本號
-子版本號( 1.26 )
–>在原有基礎上面對局部功能進行了升級或調整
–> 在原有基礎上面對局部功能進行了升級或調整
只有以上幾點情況出現,才會修改子版本號
-修正版本號( 1.26 )
–> 局部小范圍優化與Bug修復
–> 一般是不動功能性的東西
只有以上幾點情況出現,才會修改修正版本號
-版本號的命名原則
–> 歸零原則:前一個數字增加一位,后面的數字都歸零
–> 收費原則:子版本號和修正版本號的變化,一般看做版本內升級,不加收費用,版本號變化則加
收費用

6.1.2 歷史修訂

– 編號
– 版本號
– 修訂章節
– 修訂原因
– 修訂日期
– 修訂人
歷史修訂的作用:
->對修改前后進行比較
->有利於維護和管理PRD
->修訂人
->修訂日期
->方便查閱,可以只看修訂部分

6.1.3 名詞術語表

將一些產品里面不易理解,容易混淆,或者縮寫的詞匯在開篇進行統一的列表說明,有利於閱讀。例如
產品100的:
-積分:根據產品100用戶的一系列操作行為系統根據后台設定產生的虛擬分數,積分決定了用戶的等級
與論壇權限,積分的計算方式為:總積分=發帖數X1 + 銅幣X1 + 威望X1 + 會員歷史在線時間X1
-威望:反應了用戶在論壇里面的資歷,是根據發帖數量,回帖數量,附件上傳數量,在線時長等綜合因
素決定,是用戶積分的重要參考依據
-銅板:產品100的貨幣,主要用於購買有價值的下載資料與信息,完成新手任務可以獲得初期足夠的銅
板,發布下載資源也可以獲得相當數量的銅板,銅板是用戶積分的重要參考依據。

6.2 產品說明

包含:產品信息結構、產品結構圖、用戶使用流程圖

6.2.1 產品信息結構

– 信息結構圖是只按照產品經理思路中的產品表現信息來整理產品的一種示意圖(后面會舉例)
> 信息結構能幫助我們整理產品結構,同時是研發人員建立數據庫的參考

產品信息結構圖

產品信息結構圖

6.2.2 產品結構圖

– 產品結構圖是按照產品的邏輯與表現方式,結構化的表現產品構造的一種示意圖(后面會舉例)
- 通過這個產品結構圖,我們大致就能將之前抽象的邏輯形象化的表現出來,也便於文檔閱讀者理解我們的產品思路

產品結構圖

6.2.3 用戶使用流程圖

– 用戶使用流程圖用於表述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行為走向
通過用戶行為串聯信息結構與產品結構,閱讀者通過閱讀用戶使用流程,能更好的理解產品經理設計的用戶行為

用戶使用流程圖

使用流程圖 -> 產品結構 -> 產品信息結構

6.3 全局功能說明

6.3.1 全局功能說明

由於接下來我們要比較詳細的表述每個類與每個子類的功能說明,所以這里就要把那些不能放到子類里
面去的全局性的東西說清楚盡管是全局功能。但也可以分類說明,例如:UI、交互等等….

全局功能說明案例:

用戶交互統一說明:
– 本客戶端在用戶觸發操作后,應優先加載用戶界面,同時在界面中加載數據的位置使用風火輪提示用
戶數據加載中。
– 本客戶端的時間顯示,建議使用人性化提示,例如:20分鍾前,一天前,三天前,超過7天的,則顯
示為具體時間,如:3月30日 17點55分,超過一年,則顯示12年3月30日17點55分。

6.3.2 詳細需求說明

整體說明完成以后,我們就要開始對各個需求板塊進行詳細的需求說明
– 根據實際的需求,你可以按照你習慣的表述順序來表述
常見的表述順序有:
>按照功能的邏輯來表述(更抽象,研發喜歡)
>按照產品結構來表述(頻道,頁面,模塊,元素的邏輯表述,相對比較適合產品經理的邏輯,產品經理喜
歡),即按前面的產品結構圖來表述。

– 具體哪一個,看團隊要求和默契程度

6.3.3 UML > 用例文檔 > 用例圖與狀態圖

UML登場了(其實產品經理的PRD文檔寫作所涉及到的UML知識非常有限)
– 中文名稱:統一建模語言
– 英文名稱: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 定義:是一種面向對象的建模語言,它是運用統一的、標准化的標記和定義實現對軟件系
統進行面向對象的描述和建模。
UML常見的說明圖類型
– 用例圖-表述
– 狀態圖
– 時序圖
– 結構圖
– 等….

6.3.4 什么是用例圖

用例:用例就是一種描述系統功能需求的方法
用例圖:用例圖表述的是系統的外部參與者與系統之間的關系,是由參與者與用例組成的示意圖
用例圖的組成要素:參與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另一個系統,也可以是其它的東西,是相對的)、用例、關
聯線、方框。用例圖不說明具體的流程,用例圖強調的是系統與參與者的關系。 

6.3.5 用例說明

用例說明圖

你看到的這個表格,只是一個基本格式,關於用例在業內並沒有一個成為和固定的專門供你套用的東西,一切都已你團隊的默認習慣和達到那你的目的依據來寫作用例。根據你自己的需求去做。

6.4 詳細功能說明

6.4.1 詳細功能需求描述的基本結構

產品的整體用例圖
-功能板塊1需求
– 功能板塊1的子功能1
• 功能板塊1的子功能1的元素1說明(用例描述)
• 功能板塊1的子功能1的元素2說明(用例描述)
– 功能板塊1的子功能2
• 功能板塊1的子功能2的元素1說明(用例描述)
• 功能板塊1的子功能2的元素2說明(用例描述)
• 功能板塊2需求(用例文檔)
– 功能板塊2的子功能1
• 功能板塊2的子功能1的元素1說明(用例描述)
• 功能板塊2的子功能1的元素1說明(用例描述)
– 功能板塊2的子功能2
• 功能板塊2的子功能1的元素1說明(用例描述)
• 功能板塊2的子功能1的元素1說明(用例描述)

6.4.2 詳細需求說明的原則

①MECE原則

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也就是對於一個重大的議題,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的分類,

而且能夠藉此有效把握問題的核心,並解決問題的方法。

②MECE只是一種思考方式,當PRD文檔撰寫交付研發以后,其實多少還是會存在沒有考慮到位或者需求調整的情況

所以:

– 撰寫PRD文檔前一定要保證思考到位了,產品結構本身短期內不會有重大改動
– 需求分類與表述方式要參考MECE原則
– 這樣即便是在交付后,出現調整或需要優化的地方,也不會出現重構的情況重構需求,重新調整產品結構等,對已經處在開發過程中的團隊來說是災難性的
– 需求撰寫,更多的是考驗耐心,思路,經驗,但產品架構的確定等更是考驗一個產品經理對產品的規划與把握能力
– 不要害怕,不要迷信

7、優秀的PRD文檔應該具備的特點

7.1 正確

確保文檔中的表述與產品經理的思路是對應且正確的

7.2 無歧義

文檔的表述方便閱讀理解,不會產生歧義

7.3 完備

MECE原則盡量保證對產品功能需求表述的系統完整

7.4 一致

文檔中用詞用語一致,對於同一事物的表述應該一樣,避免混用同義詞

7.5 具有優先級

產品的功能性需求是有先后主次的,對於一次性規划叫多功能的PRD,應該注明功能性需求的先后主次

7.6 可驗證

對於功能性的描述,是可以進行測試的,而不是不發測試,無法定性的東西,例如:效率高,交互完美等詞語,都是無法驗證的

7.7 可修改

PRD文檔利於后期的修改與升級

7.8 可追蹤

每個功能性需求的來源應該是清楚明白的

8、關於數據

“一份國外數據分析,樣本數據30萬份,其中71.3%的人左手持手機左手拇指進行操作,82.6%的人在iPad上右手操作,平放在腿上時用食指,雙手握時用右拇指”。
- 是不是和我們的想象很不一樣?
- 做產品,有時候需要感覺,有時候需要數據。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